司法鉴定/法庭科学领域能力验证标准化现状与建议
2018-02-28贾汝静葛曼丽王腊梅孙玉澄王彦斌
贾汝静,葛曼丽,曹 实,王腊梅,孙玉澄,王彦斌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北京100062)
1 引言
能力验证是20世纪50年代开始出现的一种外部质量评价技术,它的发展和应用已经得到各行各业检验检测机构、政府和行业监管部门、认可机构和使用检验检测结果的社会各方越来越多的重视。我国司法鉴定/法庭科学领域的能力验证工作开始于2004年,目前我国司法鉴定/法庭科学领域组织和开展的能力验证项目的数量和参加机构的数量较起步阶段有了显著增长,近年趋于平稳递增趋势(图1),这意味着在经历了十余年的摸索和开拓之后,我国司法鉴定/法庭科学领域能力验证市场趋于稳定,并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方法,司法鉴定/法庭科学领域能力验证技术和应用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图1 2008—2016年司法鉴定/法庭科学领域能力验证项目及参加机构项目统计
目前,司法鉴定/法庭科学领域能力验证活动的提供机构根据鉴定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鉴定领域的不断拓宽,持续研究和开展新的能力验证项目,同时公安、检察院、国家安全系统,也在相继组织和建设能力验证平台,不同的系统从能力验证的策划、组织实施和分析评价等各方面都体现着行业特点。这种技术和应用缺乏通用性和标准化的现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司法鉴定/法庭科学领域能力验证结果的有效性,也不利于鉴定质量的控制与改进。如何加快标准化研究,充分发挥能力验证对于司法鉴定/法庭科学行业发展的质量保障和技术支撑作用,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之一。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司法鉴定/法庭科学领域能力验证标准化研究工作现状,并对未来我国司法鉴定/法庭科学领域能力验证标准化研究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与展望。
2 司法鉴定/法庭科学领域能力验证标准化现状
2010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IEC)联合发布国际标准ISO/IEC 17043《合格评定 能力验证的通用要求》[1],该标准的出台,说明能力验证的规范性受到了国际上普遍重视。目前,ISO/IEC 17043标准是世界各国各行业组织和开展能力验证计划时共同遵守的准则,也是各国认可机构承认能力验证有效性的评价基础。该标准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对于不同行业、不同学科领域、不同类型的能力验证计划,尤其是对于司法鉴定/法庭科学领域的能力验证活动许多关键过程控制措施和要求并未明确。随着能力验证在司法鉴定/法庭科学的不断发展与应用,能力验证活动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受到日益关注。众多国内外司法鉴定行业组织启动了司法鉴定/法庭科学领域能力验证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工作,欧洲法庭科学联盟(European Networkof Forensic Science Institutes,ENFSI)、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NIST)、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ASTM)和我国认证认可标准化研究组织等相继开展相关标准化工作。截至目前,各标准化组织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司法鉴定/法庭科学领域能力验证标准,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就司法鉴定/法庭科学领域整体的技术体系、发展规模和质量管理需求而言,当前司法鉴定/法庭科学领域能力验证标准化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与行业发展水平和需求仍不相称。本文就以上各标准化组织关于领域能力验证标准化研究历程和目前取得的一些成果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旨在理清当前标准化研究现状。
2.1 国外司法鉴定/法庭科学领域能力验证标准化现状
司法鉴定/法庭科学领域能力验证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欧美国家首先将能力验证用于犯罪实验室鉴定结果一致性和有效性评价[2],在随后20年间,欧美国家司法鉴定/法庭科学行业的专家学者开展了大量针对能力验证的组织、设计、样品选择和结果评价的研究[3],到20世纪90年代初,能力验证活动已遍及毒化、DNA、痕迹(血液痕迹、枪弹痕迹、指纹等)等众多鉴定项目,在司法鉴定/法庭科学实验室的质量保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2016年美国司法部的统计数据,近十年来,美国几乎所有公立鉴定机构都定期参加和利用能力验证,将其作为质量控制的常规工具和手段[4]。
欧美等发达国家自能力验证在司法鉴定/法庭科学领域应用之初,就开始积极探索本领域能力验证的标准化工作。早期的标准化研究中,民间的行业组织或研究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政府行政监管部门对能力验证结果的重视,一些政府标准化组织相继组建工作组加强司法鉴定/法庭科学领域能力验证的标准化研究。
美国是最早开展司法鉴定/法庭科学领域能力验证活动的国家之一,也是迄今为止司法鉴定/法庭科学领域能力验证标准最完备的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当DNA鉴定结果首次被引入诉讼时,联邦调查局召集了一批科学家成立了DNA分析方法技术工作组(TWGDAM)研究DNA鉴定的标准化工作。1990年,TWGDAM制定了DNA鉴定能力验证指南[5],并在1993年制定了质量保证准则[6-7],使DNA证据在法庭上具有扎实的科学基础。此后,美国联邦调查局资助成立了一系列科学工作组(Scientific Working Groups,SWG),研制并相继发布了《微量物质能力验证指南》[8]、《电子数据和图像鉴定能力验证计划指南》[9]等系列文件。2009年,美国国家科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NAS) 国家研究委员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NRC)发表了题为《加强美国的法庭科学领域:前进之路》的技术报告,呼吁美国进行司法鉴定/法庭科学的改进。该报告提出了13条建议,包括司法鉴定/法庭科学标准化与加强认证认可与能力验证的建议[10]。2014年初,美国司法部(DOJ)和国家标准化组织NIST联合建立了科学委员会组织(Organization of Scientific Area Committees,OSAC)。OSAC 在 NIST的领导下,主要任务是在公议协商的基础上研究和完善司法鉴定/法庭科学领域文件化标准和指南(consensusbased documentary standards and guidelines)[11]。 OSAC成立之后,司法鉴定/法庭科学领域标准化研究迅速推进,连续出台了多个能力验证相关的指南,包括:《血迹模式分析能力验证实施指南》[12],《数字证据科学工作组能力验证指南》[13],《面部识别和面部认定能力验证项目标准草案》[14],《指纹比对能力验证标准》[15]等系列文件,并于2016年经NIST正式发布《司法鉴定/法庭科学领域能力验证》标准[16]。
欧洲在制定和采用国际标准方面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1992年,11个西欧国家司法鉴定/法庭科学领域的权威政府研究所组建了欧洲法庭科学联盟(European Network of Forensic Science Institutes,ENFSI),旨在发展和维持欧洲司法鉴定/法庭科学的能力和水平。目前,ENFSI包括来自32个欧洲国家研究机构的成员,已成为整个欧洲司法鉴定/法庭科学行业最具影响力的权威技术机构。ENSFI下的质量与能力委员会(Quality&Competence Committee,QCC)负责质量管理和标准化研究工作,并负责开发和运作各种司法鉴定/法庭科学领域的能力验证项目。ENSFI自成立以来就积极组织欧洲司法鉴定/法庭科学项目,这些项目大多持续数年,并由专家撰写阶段性报告总结遇到的问题和最佳实践经验。ENSFI组织的能力验证项目遍及法医毒化、DNA、指纹、足迹、枪弹痕迹、纤维、油漆、文件、电子数据、酒精呼气试验(2006)等各鉴定专业。2010年ISO/IEC 17043的发布进一步推动了欧洲司法鉴定/法庭科学领域能力验证的标准化的进程,ENFSI于2015年正式发布了QCC-PT-001《ENFSI能力验证和协作试验指南》[17]用以规范和推动欧洲国家在司法鉴定/法庭科学领域能力验证的开展和实施。该标准发布后,欧洲各国司法鉴定/法庭科学研究机构也分别依据该标准展开了指纹[18]、射击距离[19]、毛发中毒品鉴定[20-21]、线粒体DNA鉴定[22]等能力验证新项目上的研究。
2.2 我国司法鉴定/法庭科学领域能力验证标准化现状
我国司法鉴定/法庭科学领域能力验证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但在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的支持下得以快速发展。2010年,ISO/IEC 17043发布后,CNAS迅速启动了标准转换工作,2012年经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发布为GB/T 27043《合格评定 能力验证的通用要求》[23]。
2012年,CNAS组织来自公安、司法、检察院、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鉴定专家,制定并发布了指南文件CNAS-GL32《法庭科学领域能力验证实施指南》[24]。2015年CNAS会同国内法医DNA鉴定专家研究编写了第一个司法鉴定/法庭科学领域能力验证行业标准TB/T《法医DNA鉴定能力验证实施指南》[25]。并于2016年成立司法鉴定/法庭科学能力验证标准化研究工作组,分析研究司法鉴定/法庭科学能力验证标准体系、标准分类,并结合我国鉴定工作的内容和分类,研究司法鉴定/法庭科学能力验证不同学科专业的标准化需求和个性化要求。截至2017年底,工作组正在研究并获得申请立项的行业标准研究项目(表1)。
表1 获得申请立项的行业标准研究项目
3 我国司法鉴定/法庭科学领域能力验证标准化发展思路与建议
3.1 推动更多利益相关方参与标准化
司法鉴定/法庭科学涉及范围广,分支学科多,鉴定结论通常是以其他科学(如生物、物理、化学、医学、数学等)的测算为基础,具有学科范围的多样性以及由此产生的鉴定材料、鉴定方法和技术的多样性的特点。同时,能力验证的参加者包括来自国家公安、检察院、国家安全等部门的公立实验室,还包括医院、研究院所、民营实验室等社会鉴定机构。不同鉴定机构可提供的鉴定范畴、鉴定技术,日常鉴定工作的复杂程度及不同行业系统的质量管理要求均有很大差异。
基于司法鉴定/法庭科学领域能力验证标准对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建议在标准化研究过程中,加强标准化工作组的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的综合性联动建设,广泛吸纳经验丰富的鉴定专家、鉴定技术及方法研究人员、认证认可机构及政府监管代表参与相关工作并从不同角度给出意见和建议,从而保证标准化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和适宜性。美国司法鉴定/法庭科学标准化研究机构OSAC的成员,不仅有近200名学科专家,还包括来自商务部,国防部,卫生与人类服务部,国土安全部,内政部,司法部,财政部,环境保护局,国家研究所卫生部,国家科学基金会,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等各级政府部门的代表,这种从业人员、政府和学术界广泛参与的标准化机制,使美国司法鉴定/法庭科学领域能力验证标准更为科学、有效,也更为容易被广泛采用。
3.2 标准制定与研究创新相结合
司法鉴定/法庭科学领域能力验证标准化的最终目的是服务司法鉴定/法庭科学的质量管理与技术提升。随着我国司法鉴定/法庭科学行业的迅速发展,鉴定业务逐年攀升,能力验证的需求和市场不断扩大,同时,鉴定领域不断拓宽和新兴技术不断涌现。创新成为司法鉴定/法庭科学领域能力验证标准化发展的另一个焦点,如何在新技术的动态环境中制定实用的标准,是标准化工作面临的一个持续的挑战。只有不断加强标准化理论、方法、规划、政策研究,提升标准化科研水平,才能使司法鉴定/法庭科学领域能力验证标准化与时俱进地支撑行业发展、行业管理并服务社会。从而实现标准化工作的最终目的。
3.3 加强国际标准化工作
在发展我国司法鉴定/法庭科学领域能力验证标准化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主动参与相关国际标准化战略、政策和规则的制定工作,加强对国际标准的翻译、跟踪、对比和评估工作,推动适宜的国际标准的采用和转化工作。积累和总结以往经验,推动和发展具有我国特色的能力验证技术标准成为国际标准,提升“中国标准”的国际影响力和贡献力。
3.4 加强标准的宣传贯彻和实施推广
加强对我国司法鉴定/法庭科学领域能力验证政策、要求、实施和利用指南等相关标准的宣传和贯彻,探索建立标准实施和监督机制,推动标准的有效实施。加强相关标准的培训、解读、咨询和技术服务,从而进一步发挥司法鉴定/法庭科学领域能力验证
4 结语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质量放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标准化工作是国家质量技术基础(NQI)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我国司法鉴定/法庭科学领域能力验证标准化研究工作,积极推动多方参与、加强标准研制与创新、不断推进国际标准化进程并不断推动标准的宣贯和实施,对于推动司法鉴定/法庭科学领域能力验证发展和应用,加快鉴定技术与标准的相互融合,保障和提升司法鉴定质量,从而推动全面依法治国的国家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1]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I[S].ISO/IEC 17043:2010 Conformity Assessment—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Proficiency Testing;2010:39.
[2]Peterson JL,Markham PN.Crime Laboratory Proficiency Testing Results, 1978-1991, II:Resolving Questions of Common Origin[J].J Forensic Sci.Nov 1995,40(6):1009-1029.
[3]McCloskey KL,Finkle BS.Proficiency Testing in Forensic Toxicology[J].J Forensic Sci.Oct 1977,22(4):675-678.
[4]Andrea M.Burch MRD,Kelly Walsh et al.Publicly Funded Forensic Crime Laboratories:Quality Assurance Practices,2014[Z].Bureau of Justice Statistics:U.S.Department of Justice Office of Justice Programs;2016.
[5]Technical Working Group on DNA Analysis Methods T.Guidelines for a Proficiency Testing Program for DNA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nalysis.Crime Laboratory Digest[Z].1990,17(3):6.
[6]Technical Working Group on DNA Analysis Methods T.Guidelines for a Quality Assurance Program for DNA Analysis[J].Crime Laboratory Digest.1991,18(2).
[7]Technical Working Group on DNA Analysis Methods T.Guidelines for a Quality Assurance Program for DNA Analysis[J].Crime Laboratory Digest.1995,22(2).
[8](SWGMAT) SWGfMA[M].Trace Evidence Proficiency Testing Guidelines,2001.
[9]Technology SWGoDEaI.SWGDE/SWGIT Proficiency Test Program Guidelines[S].2006.
[10]Sciences NAo.Strengthening Forensic Science in The United States:APathForward[M].National Academies Press,Washington,D.C.2009.
[11]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N.The Organization of Scientific Area Committees for Forensic Science[S].2016.
[12](SWGSTAIN) SWGoBPA.Guidelines for Proficiency Testing in Bloodstain Pattern Analysis[Z].2008.
[13]Evidence SWGoD.SWGDE Proficiency Test Guidelines[Z].2015.
[14] (FISWG)FISWG.Standard for Facial Identification and Facial Recognition PT Programs[Z].2014.
[15]Scientific Working Group on Friction Ridge Analysis SaTS.Standard for Friction Ridge Comparison Proficiency Testing Program (Latent/Tenprint)[Z].2014.
[16]Science NCoF.Proficiency Testing in Forensic Science[Z].2016.
[17]European Network of Forensic Science Institute E.Guidance on the Ccnduct of Proficiency Tests and Collaborative Exercises Within Enfsi[Z].2014.
[18]Mattei A,Fish J,Hilgert M,et al.The 2015 ENFSI Fingerprint Working Group testing programme.Forensic Sci Int[J].Nov 2017,(280):55-63.
[19]Ludwig Niewöhner, Martin Barth, Dieter Neimke, et al.Development, 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a Proficiency Test for the Forensic Determination of Shooting Distances-FDSD 2015[J].Forensic Chemistry, 2016,(1):9.
[20]Alves C,Pereira R,Prieto L,et al.Species Identification in Forensic Samples Using the SPInDel Approach:A GHEPISFG Inter-Laboratory Collaborative Exercise[J].Forensic Sci Int Genet, 2017,(28):219-224.
[21]Fernandez Mdel M,Di Fazio V,Wille SM,et al.A Quantitative,Selective and fast 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Method for the Simultaneous Analysis of 33 Basic Drugs in Hair(amphetamines, cocaine, opiates, opioids and metabolites)[J].J Chromatogr B Analyt Technol Biomed Life Sci.Aug, 2014,(965):7-18.
[22]Vidaki A,Ballard D,Aliferi A,et al.DNA Methylation-Based Forensic age Prediction Us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and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Forensic Sci Int Genet[J].May, 2017,(28):225-236.
[2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 27043-2012合格评定 能力验证的通用要求[S].2012.
[24]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司法鉴定/法庭科学领域检验鉴定能力验证实施指南[S].2012.
[25]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RB/T 194—2015法医DNA鉴定能力验证实施指南[S].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