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固件用TC16钛合金丝材加热温度对组织性能影响
2018-02-28解文卓张佼周亮
解文卓,张佼,周亮
(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 西安 710050)(2.宝鸡钛业股份有限公司,陕西 宝鸡 721014 )
关键字:TC16钛合金;加热温度;保温时间;组织性能
1 引言
TC16钛合金的名义成分为Ti-3Al-5Mo-4.5V,为α+β型两相高强钛合金,与俄罗斯BT16成分相同。TC16钛合金的β转变温度为860℃±20℃。具有良好的工艺塑性,疲劳强度高,通过固溶时效或冷变形强化后抗拉强度可以达到1030~1080MPa,剪切强度为650~700MPa,并且对缺口、扭转等应力集中敏感性较小、能很好地承受偏斜载荷。TC16钛合金丝材(Φ4mm~Φ8mm)主要用于制造螺钉、螺栓、铆钉、螺母、垫片等飞机用紧固件,包括螺栓、螺钉、螺母和环槽铆钉杆等,主要用在后机身、机翼、尾翼等部位,通过对TC16,Φ6.1mm丝材组织、性能的研究,可以根据用途为紧固件后续加工选择不同的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为获得不同的组织与性能以及大批量生产提供更优的理论依据。
为获得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在拉拔过程中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选取成品规格Φ6.1mm,温拉工序采用管式炉加热,经不同的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以及相同的热处理制度后分析其组织与性能的变化机理。
2 实验材料
实验所选用的材料均由宝钛集团生产的Φ9.5mm的TC16棒材,坯料的化学成分,见表1,检测相变点为860℃。
2.1 工艺过程
(1)拉伸工序具体步骤:
磨头→烧头→穿模→夹头→连续加热→拉伸
(2)拉伸选材
坯料的相关参数见表2:
2.2 实验方案
对规格Φ7.1坯料进行拉伸,加热温度分别为840℃、860℃、870℃、890℃、1050℃;保温时间分别采用1min,2min,3min,5min,并采用相同的热处理制度具体见表3:研究组织和性能的变化机理。
3 组织与性能分析
3.1 按照工艺方案执行后,进行取样、标识,对丝材的横向进行了显微组织分析,具体如下:
通过显微组织可以看出,加热温度在840℃时,随着加热时间的不断增加,图1(a~d)试样在500X显微组织为典型的细小的两相区等轴α+β转加工组织,无原始β晶界,初生α的平均尺寸为2μm;TC16合金相变点较低,为850℃~870℃,在860℃加热时,从图2 a)可以看出虽然为双态组织,已经逐渐形成细小的长条α;(b~d)可以看出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晶粒在缓慢长大,逐渐形成少量的β晶界。
表1 TC16化学成分
表2 坯料参数及加热炉加热区长度
表3 TC16棒(丝)材热处理制度
图1 840℃,不同加热时间
在870℃加热时,对500X组织照片进行分析具体见图3(a~d),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晶粒明显长大,原始β晶粒比较细小,已经出现完整的β晶界,平均尺寸约为40μm,部分晶界α呈断续状,晶内α呈平行的短条状,从4组显微组织照片可以看出,已经形成魏氏组织。
图2 860℃,不同加热时间
随着温度的不断增加,β晶粒也在迅速的长大,在890℃时具体见图4(a~d),呈现明显魏氏组织,β晶界也在迅速的长大,原始β晶粒清晰可见,晶粒度平均尺寸为137um,β晶界上分布平直的晶界α,也存在少部分断开的晶界α,在晶界α附近有一个极窄的贫α相区域,一个晶粒内的短条α呈编织状;
加热温度增加到1050℃时,具体见图5(a~d),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原始β晶粒清晰可见,晶粒度平均尺寸为180um,类似β区加工组织,也就是网篮组织,晶界内有明显的次生α相。
图3 870℃,不同加热时间
图4 890℃,不同加热时间
图5 1050℃,不同加热时间
表2 棒材的室温力学性能
综上分析,随着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的变化,从以上显微组织分析可以得出,加热温度从840℃到870℃,丝材显微组织从等轴的α+β转,无原始β晶界,逐渐转变为魏氏组织;随着保温时间的增加,β晶粒也在迅速的长大,出现的明显β晶粒。经对不同加热温度和不同保温时间的显微组织分析,在840℃时显微组织更符合加工要求。
3.2 力学性能比较
为了进一步比较不同温度下的产品的力学性能,我们选取不同加热温度,1min 的试样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包括抗拉强度、剪切性能、伸长率和收缩率,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
4 结论
1)从显微组织照片可以看出,试样840℃下为两相区加工组织,无β晶界形成,860℃时发生相变,出现完整的β晶界,随着加热温度的不断升高,β晶粒迅速长大,加热温度提高到870℃时,形成魏氏组织,晶粒较大,晶界明显。在840℃~1050℃时,试样平均晶粒尺寸为2um~180um之间,840℃时显微组织更符合加工要求。
2)通过对棒材试样力学性能对比,在840℃时棒材综合性能最优,随着温度的不断增加,棒材的拉伸强度及塑性指标明显下降,剪切性能略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