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度文化视角下中职教师职业倦怠缓解路径思考

2018-02-27李荣赋

求知导刊 2018年29期
关键词:制度文化人性化管理职业倦怠

李荣赋

摘 要: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其本真内涵乃是运用“善”的或“好”的制度培养人的自由个性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当前不少职业学校制度文化的缺失导致教师倦怠的现象比较严重,这就需要从增加制度文化供给,删减不道德、不正义制度,增强制度文化自信,强化人性化管理等方面着手解决。

关键词:制度文化;职业倦怠;人性化管理

一、制度文化缺失带来的不良影响

1.敷衍了事,机械执行

现阶段,相当一部分教师工作没有热情,思想上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工作态度不温不火,工作上机械地遵守规章制度,甚至于对学校规章制度熟视无睹,无动于衷。

2.善于钻营,敷衍执行

当下,社会变革迅速,发展较快。学校规章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学校发展需要,不能激发广大教职工的内驱力,部分教职工于是就面对制度,“灵活”执行、敷衍执行,导致学校制度起不到约束效果。

3.阳奉阴违,行为抵触

现在,职业学校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速,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创新,不少教师思想保守,表现在教学上墨守成规、缺乏创新意识、教学手法单一,对信息化教学持消极抵制情绪等。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上,囿于普高的育人模式,对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师下企业锻炼等不能主动参与,甚至还存在“唱反调”现象。

二、缓解职业倦怠的学校制度文化建设路径

1.增加制度文化供给,展现制度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和亲和力

这里所说的制度文化供给是指道德、公平、正义的制度文化供给,我们将道德、公平、正义的制度定义为好的制度,一个好的制度是维护公平、公正,促进活力、创新的有效手段。研究中课题组发现学校在不少方面都存在着制度的缺失,挫伤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爱校如家的热情。学校应认真梳理现有制度,对缺失的部分尽快予以完善和健全。

2.删减不道德、不正义制度,体现制度文化的道德、正义性

所谓不道德、不正义制度是指违背公平、公正,限制和阻碍教职工个人发展和学校内涵发展的制度。这些制度的存在严重影响教职工的工作状态,进而使得教职工与学校领导层离心离德,学校发展举步维艰。比如学校现有的制度中,教职工教学过程考核制度、教职工教学质量考核制度、教职工绩效考核制度、教学一线和后勤分配制度、职称评聘和岗位定级文件中不按能力按资历的制度、各类表彰或评选轮流坐庄制度均属于不道德、不正义制度。

3.培育制度认同心理、敬畏心理,增强制度文化自信

“制度文化是制度的灵魂”, 直接关系着教师对制度的认可、支持、接纳的程度,影响甚至决定着制度的实际效果。为此,必须培育制度认同心理,强化制度文化自信。学校先要构建教师参与制度文化建设的互动机制。从制度设计起点,就要考虑到执行对象是广大教职工,因此,制度设计要集众智,这样制度设计才具有广泛性;从制度实施过程,就要考虑到制度文化的开放性,要适时修订,使其具有向心力;从制度制定的最终目的,要考虑变制度为每一位教职工的“共同的语言”,面向全体教职工实施,不能有所偏废,这样,制度才能被认同。

4.强化人性化管理,正视教师现实多样性需求

“学校制度文化的功能发挥需要经过一个内化的过程。” 学校在制度实行后不要期望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是需要静待花开。随着社会发展,作为教师,他们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各人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也不尽相同,当下,已经很难用“一刀切”或“齐步走”等行政式要求对待教师的思想和行为。所以,这就要求学校牢固树立制度育人、文化育人和服務育人的管理理念,让制度文化育人过程充满人文精神与人性关爱。

三、结语

学校制度文化是学校师生员工认可并信守的价值观念、态度倾向、文化传统、道德标准、生活守则和行为规范的有机统整,凝结与折射着学校自身的人文特色与文化品位,表征着学校文化建设的发展水平与完善程度。

参考文献:

[1]任钟印.夸美纽斯教育论著选[M].任宝祥,熊礼贵,鲍晓苏,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鲁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制度文化人性化管理职业倦怠
职场人职业倦怠扰
教师职业倦怠何时休?
小学特色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探讨人性化管理理念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高职院校暂缓毕业学生人性化管理的思考
新常态经济时期构建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城镇普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比乡村教师更严重
浅议班级文化建设
气象行业职业倦怠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