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好学习起点 点燃数学课堂

2018-02-27何柏文

读写算 2018年18期
关键词:课堂实效数学教学

何柏文

摘 要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驗基础上,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组织、引导下的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并且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一线的教师越来越重视课堂40分钟的效率,许多更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不断的走进课堂,成了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一道道亮丽的风景。作为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准确把握好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真实的学习起点,并遵循知识本身的逻辑,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实效。

关键词 数学;教学;课堂实效

中图分类号:C931.1,C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8-0256-01

一、课前做足准备,深层估计学生的数学学习起点

(一)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逻辑起点

在教学开始前的预设阶段,教师首先要搞清楚学生的逻辑起点。那么如何知道学生的逻辑起点呢?我们要钻研整套教材,理清学生知识结构,掌握学生的逻辑学习起点。教师每教一个知识点,都要搞清楚学生在此之前学过哪些相关的知识,以后还有哪些知识与此相关,他们存在着哪些联系,在教学中如何以滚动的方式把它们紧紧拴在一起。

(二)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现实起点

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心理需求不一致,知识储备差异总有着这样那样的区别。要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在进入新课之际,学生学习环境,心情,需求和兴趣起点等等,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些,不论教学设计多么完美,学生不可能对教学感兴趣,更不可能实现与你的交流与共研。有效而实在的课余时间与学生谈话不仅是拉近师生距离,创建和谐课堂的重要途经,也是了解学生已有数学知识储备、又是寻找学生学习起点的重要方法。

二、以学习起点为基石,及时调控数学课堂

(一)紧紧握住已知,把握好课堂学习大方向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经说过:“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可见,了解学生的“已知”、确定正确的学习起点对于有效开展教学活动多么重要!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以学生的起点为基础,进行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效率。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

师:你对圆有哪些认识?(只有几个同学举手)大部分同学还不太清楚。老师知道我们同学的自学能力很强,接下来就请大家先自学一下有关圆的知识,认为重要的请用笔画一画或圈一圈,有什么看不懂的在旁边做个记号。

(学生进行自学,大约5分钟)

师:好,下面汇报一下你们自学的情况。

生:我知道圆有圆心、半径、直径。

生:在同一个圆内,所有的直径、半径都相等。

生:半径、直径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半径是直径的二分之一,直径是半径的2倍。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板书。)

师: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看懂了那么多的知识,真了不起!

你们真的看懂了?

生:看懂了!

师:那老师要来考考大家。什么是圆心?

生:一个圆的中心就是这个圆的圆心。

师:(举起一个圆形纸片)那这个圆的圆心在哪里呢?

……

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进行自学,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基本上能了解本堂课上所要学习的知识要点,但大多只浮于表面。这样教师就可以以此为契机,及时调控引导学生进行各种探究活动,使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攻克难点,深化各个知识点,以完成教学目标,把握好整节数学课的大方向。

(二)学生在课堂中学习起点各异,优差生各汲所需

教学前的起点把握依赖是教师对教材的钻研的积累、教学经验的积累,而教学中的学习起点把握,则是对数学教师教学智慧的挑战,需要教师教学积累作为基础。即要求教师对学习过程中学生反馈上来的信息,及时地作出分析,灵活机动地进行提问的调整、教学环节的重组、信息呈现方式的改变等,这也是教学中比较难把握的部分,因为一堂课的教学时间有限,能够提供的思考时间很短。

接上例,圆的认识这一例在圆心学习上,优生的学习起点在无圆心的圆上找出圆心,而学困生的学习起点在有作图痕迹中去找回中心。教师可以从易到难的方向进行调整,容易的让优生指导学困生去学,困难的让他们一起动手去实践,优生与学困生携手到同点。

三、教师课后反思课堂

当然学习起点把握并不仅仅存在于课始,而是贯穿于整堂课乃至于课后。在课堂上,教师经常会碰到这样的一个问题:教师提出一个比较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有些学生则茫然不知所措,此时,大部分教师的做法就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参与发言的人数、交流的次数、交流的时间都会被“优等生”包揽,学困生几乎没有机会,好像观众一样无法参与到交流中。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师让全体学生参与讨论。如何让中差生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又让优生吃得饱。使优生学得尽兴,中差生扎根,这是一位数学教师每一节课的追求。

只有正确把握学生数学学习的起点,有效的加以利用,才能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才能使数学课堂真正彰显生命的活力,才能把孩子们引领到我们真正想让他们去的地方,才能真正点燃数学课堂。

猜你喜欢

课堂实效数学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巧设教学情境 增效英语课堂
学会倾听,追求课堂实效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教育教学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