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教学艺术,教活初中语文
2018-02-27利剑
利剑
摘 要 不同于其他学科,语文本身有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那么,如何把语文教出“语文味”就成为奋斗在教学一线的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困惑的一个问题。由此,如何设计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也势必成为一个重要的考量方面。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情景教学;教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8-0254-02
在素质教育还没全面实施的现实背景下,很多中学语文老师还是以成绩为导向,在课堂上将原本一篇情感丰富的文章拆解成一个个生硬的知识点,让原本趣味盎然的语文课变得枯燥无味,生生将语文课变得让学生厌烦。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脑接受外界事物的量在单位时间内是有限的。如果同一信息重复刺激人的大脑,信息会一掠而过,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讲究语文课堂的教学艺术,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成为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
一、我对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认识
所谓“教学艺术”,就是教师在课堂上遵照教学法则和美学尺度的要求,灵活运用语言、表情、动作、心理活动、图象组织、调控等手段,充分发挥教学情感的功能,为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施行的一套独具风格的创造性教学活动。而就语文课堂教学来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则是指以教学艺术的视角,去审视研究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内容全面而活泼,教例丰富而多彩,具有系统性、实用性与可操作性。它涵盖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备课与教案编写,教学导入、过渡、收束与结构设计,教学的课堂提问与板书设计,教学语言、应变机智与听课评课的能力训练,作业练习与检测考核,课改理念下的语文教师观与有关素质教育的教学法学习法指导等内容。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它主要是通过具有形象性,运用生动、鲜明、具体的形象来达到教学目的;通过具有情感性,师生双方的教学活动是情感交流、心灵碰撞的过程;通过具有创造性,教学的新颖性、灵活性能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种复杂问题,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使教师具有吸引学生的独特魅力等。具体来说,它则主要导入的艺术、提问的艺术、互动的艺术、总结的艺术、过渡的艺术、点拨的艺术等来体现语文的课堂教学艺术。
二、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途径
(一)强化课堂导入艺术,教活初中语文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如同一出戏的“序幕”。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因此,应追求导入艺术化,为课堂教学整体艺术化创造一个良好开端。例如,在教学《天上的街市》时,我们可以采用“讲故事”导入法,以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来导入新课。通过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不仅顺利导入新课,又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又如教学《春》一课,我采用“音乐感染”导入法,课前播放《春天来了》这首古筝弹奏的名曲,让学生沉浸于心旷神怡、气象万千的春天美景之中。除此以外,还有“丢包袱”、“目标展示”、“直观教具”、“语感传送”、“动手操作”等导入方法。
但是,不论教师采用怎样的课堂教学导入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艺术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要有针对性,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可接受的程度,采用不同的导入法,不能生搬硬套,要灵活机动,不刻板,不单一。二要明确“导入”与“整个课堂”的关系,不能让“导入”淹没整个课堂的教学。“导入”只能是“导火线”。时间方面亦应控制在5分钟左右,不能太长。三是对于可供操作的导入,为保证课堂质量,要精心设计,有时还需预演摹拟,做到“万无一失”。
总之,一名好的语文教师,要认真钻研大纲,深刻体会当前教学的指导思想,精心设计导入,充分发挥导入“导火线”“催化剂”“润滑剂”的作用。同时,还要明确,应将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处理好,使之成为一个紧凑的、有机的统一体,课堂教学才能取得成功。
(二)优化课堂提问艺术,教活初中语文
新課程理念下,提问在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药善于抓住契机提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趣味性”问题,使学生急于去解决,形成思维训练。如教学《孔乙己》一文时,特别注意发问的技巧。开篇就提问:“孔乙己姓甚名谁?”“他真的姓孔吗?”这样两个看似简单却又难以一下子回答的问题,很自然诱导学生认真地研读课文。在此基础上,顺势利导学生认识孔乙己没有名字的深刻性,解决本文的教学难点。可见,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值得一提的是,课堂上设置问题的“矛盾”,应从实际出发,不能因为一个问题就扼杀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此外,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问还应注意做到“化难为易,深题浅问。”如讲授课文《沁园春·雪》时,如果教师直接问:词的上阕写景与下阕评古论今有什么联系?学生恐怕难以跨越问题的鸿沟。那么,教师就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几个较容易的问题,以降低问题的难度:①词中的承上启下关系说明下阕由景到人,作者用哪个字概括他对哪些历史英雄的评价?②作者这样评论古人,目的是什么?③歌颂今天的哪种人?④那么这首词的主旨句是哪句?你如何理解?这样一问,使学生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对原来较难的问题的理解:上阕写景是下阕评古论今的基础。
总之,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采用问题教学法,其课堂教学过程实际就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正是新课程改革目标所要求的。
(三)创新作文教学艺术,教活初中语文
语文教学应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学生的作文能力最能体现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许多学生写作时却总感觉无从下笔,无话可说,或者勉强完成,作文写得干巴巴,有的学生干脆抄袭,写不出自己的东西。为解决这一难题,作文教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训练学生的作文能力。首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托尔斯泰曾经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事实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如,在作文批改中,我们要及时发现抓住学生作文的“闪光点”,放大“闪光点”,同时指出应该修改的地方。通过面批,增强学生信心,兴发兴趣。又如,在作文辅导教学中,我们要本着习作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的原则,做到“将作文教学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如,如在教学“一个熟悉的人”作文时,笔者会这样解题:“我们每天的生活中都会出现很多的人,亲人、朋友、邻居、同学,这么多的人当中,你最喜欢跟谁在一起?为什么?你跟他在一起时的感受是什么样的?你觉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他身上有哪些优点?你从什么事上可以看出他的这些优点?”这样紧密联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进行指导,有利于学生准确把握文章主题,有利于学生调动自己生活中的积累,有利于学生根据文章主体选取素材,创造性地写作。此外,我们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等。
总之,要切实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远不止以上三种途径和方法。但是,教师只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紧密结合实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努力探索、研究、追求理想的课堂教学艺术,创设出一个个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课堂情景,积极引导激发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激活语文课堂教学,才能真真正正为学生搭建展翅的舞台,从而为建设社会主义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新人。
参考文献:
[1]邹旭春.让课堂充满“美”——初中语文的教学艺术探析[J].荆门: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36).
[2]李永東.巧妙的课堂提问艺术,开启学生兴趣之门——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技巧[J].太原:新课程学习,2015.
[3]崔军.如何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艺术[J].北京: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6(06).
[4]杨天平.初中语文修辞教学艺术探微[J].南宁:广西教育,2017.
[5]赵久华.初中生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导入艺术[J].重庆:中外交流,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