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2018-02-27钱正康

读写算 2018年18期
关键词:杨氏夫子孔雀

钱正康

摘 要 文章对小学五年级课文《杨氏之子》进行了一次教学设计。

关键词 小学语文;《杨氏之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8-0208-01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课《杨氏之子》。

二、教学目标

单元目标:正确规范地书写“梁、惠、禽、诣、乃、曰”等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紧扣重点词句,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体会字里行间浓郁的生活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能参考注释,理解课文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聪惠。

四、教学过程预设

(一)回顾经典名句,读题,解题。

同学们,还记得这些经典名句吗?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出示一些好的经典句子,让学生读,并让学生讲自己积累的句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完整的文言文──杨氏之子(板书)。齐读课题

(二)学生与文本对话,感知课文,读出韵味

1.自由读。请大家打开课本48页,自己再把杨氏之子的故事读一读。(要求读得字正腔圆)

2.指名读,评价读。师:谁先来读?

自我评价一下,读得怎么样?做到字正腔圆了吗?

你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勇气就很可嘉。更可喜的是,有两个多音字你读得完全正确。

“为设果”的“为”字,你不读“为”,为什么?带大家读一遍。

3.师范读(指生评),你觉得老师读得怎么样?

师评价: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相信你们以后会比老师读得更好。

(三)生生、师生对话,解析课文

师先带学生学习文中第1句,然后放手让学生结合注释自主合作探究第2-5句,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师给予一定的帮助,体现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真正的接触文本,和文本产生共鸣。

1.生读: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huì)。

师:交流“甚”、“聪惠(huì)”的意思。

生答。

师:你也甚聪慧!“惠”是生字,跟老师一起写一遍。

惠就是“慧”,智慧的意思。既然“惠”与“慧”意思一样,为什们课文不用智慧的“慧”,而用“惠”呢,老师也百思不得其解,上课前查了《辞海》,发现“惠”主要有这么几层意思,第一是仁慈;第二是柔顺;第三,跟“慧”相通,意思是聪明。甚就是“很,非常”的意思,这个小孩不是一般的聪明,而是非常聪明。

2.学生采用学习第1句的方法自主读第2-5句,圈出自己认为难理解的字词句,然后小组合作探究交流。

3.师重点点拨:

(1)“诣”就是拜访,谁有补充(这个“诣”专门指拜见他尊敬的人或他的長辈)。

(2)“君”是指品行好的人。

(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qín)。”是这篇课文中最长的一个句子,该怎么读呢?

……

(四)深层对话,体悟“言外之意”,品味精妙之处

1.体会聪明

师:大家觉得“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聪明在哪里体现出来?(回答巧妙)

师:这个回答为什么巧妙?

生:孔君平抓住杨梅的“杨”和杨氏的“杨”都是同一个字来开玩笑——“此是君家果”,小孩马上抓住孔君平和孔雀都有一个“孔”字来反驳:没听说过孔雀是你家的鸟。

师:是啊,小孩确实聪明,他听出了孔君平的“话中话”,听出了“弦外之音”。这是会听。

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师:掌声送给他!这个成语用得妙,真是太聪明了!这是会说。再品课文,还能从哪里看出他聪明?

生:“儿应声答日——”

师:说明什么?

生:说明他反应很快。

师:好!反应快,思维敏捷,也说明很聪明。

师:大家看,杨氏之子,第一,会听,能够听出话中话;第二,反应快,思维敏捷;第三,会说,回答得十分巧妙。

2.体会有教养,有礼貌

这个九岁的杨氏之子不但聪明,而且(很有教养)呢?请你们轻声地读、细细地读,每一个字都要注意思考。(生声细读)交流汇报

(1)待人热情,懂得待客之道。(2)说话有礼貌,有教养。(称孔君平为“夫子”,“夫子”是古代对有学问的人的尊称。)

(3)比较两句话:

孔雀是夫子家禽。(肯定句,语气较生硬。当面锣对面鼓反驳,会令客人很尴尬。)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用否定句式委婉回答,不动声色,妙哉!)

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既然孔雀不是孔先生家的鸟,那杨梅当然也不是我杨家的水果。

(五)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现在我们要把这篇古文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可以配上自己喜欢的肢体动作,还有表情,这样更容易理解。(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在小组内演一演,再指名上台。)

(六)小结

学习是无止境的。一节课的时间总是有限的,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有所收获,能喜欢上文言文,诵读经典,在文言文这座百花园中尽情徜徉、驰骋,酿造出甜美的蜜汁,将我们中国的古典文学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杨氏夫子孔雀
孔雀
Fort Besieged
孔雀1
孔雀
心通长宇,道贯广宙
浅议海源阁杨氏藏书贡献
一个坏官员导致冤假错案
夫子亦“愚”
消失的金粟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