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中德育渗透方法浅探

2018-02-27杨伟勇

读写算 2018年18期
关键词:实践途径道德教育小学语文

杨伟勇

摘 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人们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发展之中,语文与德育早已紧密结合,德育成为了语文教学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初步形成之中,在小学语文之中进行德育,则可以更好的奠定学生三观,使学生成长为一名具有高尚道德和优秀素养的人。因此本文便对小学语文之中德育的渗透具体方法进行探究,希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小学语文德育实践的发展。

关键词 道德教育;小学语文;实践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8-0027-01

语言是思维的外在体现,因此在一段又一段由语言组成的文字之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人的价值取向和世界观。正是因为语文的这一特点,它在进行德育方面有着极为突出的优势。而语文教材编撰者也注意到了语文学科的这一特点,因此在编纂教材之时,往往会以一个主题作为单元核心,这一单元之中的课文背后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一定的共通处,这样十分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德育,系统的建设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然而要对学生进行有效德育,仅靠教材本身是不够的。教师更需要在教学实践之中不断摸索,寻求通过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有效实践。

一、通过朗读强化直观情感体验

在生活之中,人们的语言行为无处不在。而毫无疑问的,人们也非常习惯通过各种不同的语气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从而与人达成交流。由此可见,语言与情感是有着相对直接的联系的。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感受属于中文独特的韵律美,同时加深对课文内容与情感的感受。例如在进行《白杨》这一课的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朗读时读得更加坚定而钦佩,以一种高度赞扬的语气去朗读——在那荒凉而又无边无际的戈壁之上,有那样的美丽绿色去点缀它,他们是挺拔而又高大的白杨。他们就站在那里,从来不知道什么是软弱,也从来不知道什么是动摇。而与白杨一样的扎根在边疆的那些优秀的人们,也是如此的坚定、毫不动摇,他们为祖国奉献青春,将所有的人生都种在了那边疆之上。通过朗读,学生可以将对白杨以及那些驻扎在边疆之人的感情间接建设起来,并与课文内容形成相对本能的联系,总而言之,通过朗读来引发学生的情感联系,将语言与语气作为情感和课文内容之间的桥梁,实际上是一种自外而内的情感构建方式。

二、通过对课文的剖析,增加学生的理性认识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对有限,因此在刚开始阅读课文的时候,往往无法理清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人物行为的动机以及所包含的感情。但实际上,课文之中这些人物的事例正是最优秀的德育素材,而通过对课文的深刻分析,则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了解人物动机与人物情感。例如在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这一刻的时候,就可以对邱少云英雄事迹进行深入剖析,令学生了解到邱少云强忍烈火灼身的痛苦的背后动机——那就是对祖国无私的爱,对战友的责任之心和永不褪色的奉献精神。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不宜采用说教和灌输的方式,这样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而是采用提问和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认为他们所说的答案所挖掘的动机是通过自己努力思索得來的,那么对其认同感便会更高。因此教师需要在讲课的时候抓住时机进行提问:“你们认为邱少云知不知道自己将面临什么样的境况呢?”、“他为什么明明知道自己有可能会被烈火烧身,会极为痛苦的牺牲,却依然不选择逃跑?”“人在极度痛苦之下,只有坚强的意志才能克制本能的求救行为,那么你认为是什么在支撑着邱少云,令他拥有如此坚强的意志呢?”就这样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去分析邱少云的行为动机,探寻邱少云的精神支柱,去感受邱少云的信仰,从而令学生能够对邱少云事例有一个相对理性且深入的认识,并在认识的过程中感受邱少云的高尚人格、对祖国最炙热无比的热爱与伟大的牺牲精神。

三、实践与写作相结合,深化德育成果

常言道,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若想使学生能够做到行知合一,就需要将教学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深化学生的德育成果。例如教师可以定期以特定主题举办一些实践活动,学习母爱、父爱、家庭相关的课文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在家里帮着爸爸或者是妈妈做一件,又或者是策划一个家人都可以参与的休息日活动。而后让学生在活动组织之后进行记录,记录下自己的感想,记录下自己与家人一起共度的快乐时光。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一方面可以在实践活动中达到行知合一,感受到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感受到家庭对自己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丰富了作文素材,深化了写作情感,提升了写作能力。教师也可以通过这种组织方式一举多得,提升教学效果。

四、结语

总而言之,语文学科在德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注重语文教学之中的德育渗透,让学生在感受汉语言文学美的基础上,更深入感受其中情感与情怀,建立学生正向积极的价值取向和高尚的道德品格。通过朗读激发学生情感,通过课文剖析加强学生理性认识,通过写作将情感与表达结合在一起,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最后通过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将课堂所学与生活真正的结合起来,成为其认知结构之中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张晓培.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教学策略探微——以《第一次抱母亲》教学为例[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8(2):66.

[2]王会杰.谈小学语文德育课堂构建中教师的教学行为[J].考试周刊,2018(48).

[3]姚红岩.浅析小学语文德育渗透实践途径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8(4).

猜你喜欢

实践途径道德教育小学语文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德性培养: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高职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入门教育课程实践与探索
庞学光:深化学校道德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