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素质教育下的小组合作

2018-02-27陈冰冰

读写算 2018年18期
关键词:误区小组合作对策

陈冰冰

摘 要 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一种常用的教学方式,给传统的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它充分培養了学生的学习的合作性,发挥了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学生在互相弥补学习中共同提高。本文着重阐述在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弊端,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 小组合作;误区;对策

中图分类号:A,D03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8-0026-01

小组合作学习(又称合作学习)于70年代率先兴起于美国,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了“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中心”的转变。因此,越来越多的学校在推进课改时,将小组合作学习视为教学流程的必备环节。

然而,我们不难发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只是把它当做新课程改革的标签,不管需不需要,应不应该,合适不合适,一概用上,表面看起来课堂气氛很活跃,但是学生根本没有真正投入进去,久而久之,课堂效率就会越老越差。小组的合作学习十分重要,但因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绝非易事,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教学过程中关于小组合作这种学习方法出现误区以及解决对策。

一、小组合作学习法存在的误区

(一)小组合作缺乏组织性。课堂上,这样的情景往往都有:教师在ppt或是黑板上预设几个问题,然后一宣布“小组讨论”,相邻相近的学生就凑到一起,你一句我一言开始发表意见,课堂气氛非常热闹;然而教师检测效果时,全班鸦雀无声,教师只好挑学生来回答问题,小组成员之内没有具体的分工,讨论没有组织,这种流于形式的合作学习是没有意义的,没有实效的。

(二)教师预设问题不当。有些教师只是一味追求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形式,根本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往往预设的问题要么过于深奥要么过于简单:深奥的问题,超越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的讨论抓不住要害,无从下手,讨论会出现冷场。简单的问题,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教材和独立思考,就能理解和掌握,无须进行小组讨论。

(三)教师过于重视形式。有的老师一味地注重小组合作这种形式,一节课组织学生讨论很多次,殊不知讨论过多,反而会削弱师生间信息交流和反馈,使教学目标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到底该如何把小组合作“秀”出来呢?结合教学实践,我谈一下自己的心得。

二、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我国小学数学教育家吴正宪曾说:“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让学生养成好习惯!”小组合作学习法固然好,可是如果学生不接受、不认同,他们就不会心甘情愿的参与,不会积极地思考教师所预设的问题。因此,教师应该在开始阶段逐步教会学生如何合作,让学生知道合作并不是互相询问答案,而是互相贡献智慧,共同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小组合作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从而真正参与进来。

三、创建合理的学习小组

要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功能,分好小组是前提。合理的构建学习小组,既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实现学生群体合作的基本手段。

(一)成立四——六人学习小组,选好“发言人”。按照“异质同组、同组异质”的原则,根据班级人数,进行分组。每组人数以四——六人为宜,小组组建必须考虑学习基础,小组成员的学习程度应该有一个阶梯,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均匀的分布在各组,这样各组实力相当,才能谈得上各组之间的公平竞争;小组内部学生教学生,通过互帮互助,让学困生体验集体的温暖,从而产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二)学习小组要动态管理。学习小组分好后,教师要实行动态管理。小组内部成员不能一成不变,要呈现动态分布,经过一段时间的小组合作,不同学生对学科内容的学习和理解能力不同,掌握程度不一样。这时教师要适当地调整小组内部成员,既充分发挥小组成员学习的主动性和合作性,有使学生对小组产生“陌生化”,对组员保持一种新鲜感,灵活处理不僵化。

(三)小组命名学生“当家”。小组成立后,教师要让学生自己给小组命名,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主人翁地位,增强小组的集体荣誉感。小组命名也是一门学问,要引导学生取富有个性特色的组名。多选积极向上、寓意健康、充满正能量的组名,给学生以阳光的心理暗示作用。

四、完善小组评价机制

小组评价的目的不是对学生的合作简单的“好”“坏”的判断,而是为了关注学生,激励学生,小组合作的有效、高效,再辅之以教学评价的有效、高效,小组合作才会逐渐走向高效。否则,教师漫无边际的评价,或者是简单的结论式评价,都会挫伤学生的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评价也可以采用多元互动的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学生相互评价,通过自评、互评,评价他人的过程亦是提升自我的过程,同时,在自评、互评中,学会正确、科学的评价的方法,学会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真正体现了“教为辅、学为主”的理念。另外,我们可以定期进行诸如最佳学习小组、最佳小组长、最佳学习伙伴、最快进步奖等评选活动,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使每一位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小组合作活动的水平,从而真正提高学习效率。实践证明,有效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给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使他们的信心在交流中得到发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体现个性的良好时机,让每位同学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虽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确有不少困难,但只要教师以先进理念为指导,积极钻研现代学习理论,大胆尝试,勤于实践,不断完善,一样可以享受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张海英.浅谈小组合作的实效性[J].新课程学习:上,2012(8).

猜你喜欢

误区小组合作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圆锥曲线学习中的六种误区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关于野生动物行为的5个误区
解析几何常见误区
作文评改“五步曲”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