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几种评价现象及反思
2018-02-27张婧
张婧
摘要:通常我们在听评课时都会关注目标是否达成,环节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学生是否成为课堂学习主体等等,我认为在这其中学生学的情况如何应该是评价课堂成功与否的首要标准,因为我们都知道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启发、引导。而课堂评价正是老师和学生之间最有针对性的的交流,最容易影响学生的行为。在我校的常态教研活动中,看到不同的课堂评价现象并有一些思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评价 反思
一、包办型
在一節课上,凡是学生的表现都是老师来评价,“你读的真好。”“这一小组的声音真响亮。”……且不说评价的单一性,就是听的质量也会下降。
二、放任型
在教学《可爱的娃娃》一课时,老师请了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每一个学生读完后,都会叫学生站起来评价,这固然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但是,好多同学的评价根本不结合朗读同学的表现,自己想当然的说一说,但是老师只是听了听学生的评价,对于出现的问题不加以纠正。我想:这样的评价太消极了,只会让一些胆大敢说的学生表现自己,大多数学生显得盲然,无所适从。
三、浅淡型
在课堂上常常会有老师的示范读,大多老师在读完后会问:“你们觉得老师读得怎么样?”学生们会回答:“老师读得有感情”、“老师读得很美”之类,老师就会说:“请你们也照着老师的样子练习读一读。”……
课堂上老师的范读一定是很精彩的,学生送上怎样的赞美都不过分。但是仅仅是“照着老师的样子练习读一读”一句能让老师示范的作用发挥出来吗?我想:为了范读好,老师一定是反复练习的。不妨对学生说:“老师是通过一遍一遍的练习才读熟练的”或者“老师在读的时候就把自己当成是书中的人物”等等,可以是自己的练习过程,也可以是朗读的一些方法。此时的读书指导要胜过我们“把课文读三遍、读熟练”的话语,更能渗透孩子的心灵。
四、偏倚型
《风》这篇课文有三小节,老师让三个学生朗读,读完后,让同学指出谁读得好,好在哪里。三四个评价的学生站起来,都说第三个读得好,老师说第三个同学的确读得好,我们给他加上一颗星。看着其他两位同学悻悻然坐下后,我心里的滋味也难以描述。我想此时老师简单地指出他们的问题或者一句鼓励的话语也都会让他们有所触动的,但是非常遗憾。我们还能一味的抱怨孩子不积极回答问题吗?他们的热情是在一次次的忽视中逐渐退去,变得冷漠的。
课堂活动有学生的评价会更加多样,引导示范的作用会发挥到最大化,我们要注意评价的多元性,更要注意评价的准确性、针对性,对于学生与众不同的发言,教师要善于挖掘其中的合理见解,因势利导,生成课堂教学的意外精彩。多进行过程性评价、延时性评价,让学生体会学习过程中的快乐,并保持思考、探究,以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者单位:河南省三门峡市实验小学 47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