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疗效观察

2018-02-27吕全强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29期
关键词:氢氯噻嗪原发性高血压缬沙坦

吕全强

摘要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的效果。方法:收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缬沙坦治疗,治疗组采用缬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和动态血压均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24hSBP、dSBP、nSB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的效果较好。

关键词 缬沙坦;氢氯噻嗪;原发性高血压

高血压是目前临床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慢性病,是导致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在目前的医疗条件下,高血压一旦发生,无特效的治疗手段,仅能通过服药等方式将血压尽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从而降低高血压状态对机体的损伤,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采用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收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其中男51例,女39例;年龄39~79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入选标准: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即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排除继发性高血压、严重的心、肝、肾功能障碍者。

给药方法:安慰剂洗脱1周后,对照组采用缬沙坦治疗,80mg/d。治疗组每日晨服缬沙坦氢氯噻嗪片80mg,12.5mg,总疗程4周。在此期间停用其他降压药物。

观察指标: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周测血压。测量前先静坐5min,30min内禁止吸烟、饮咖啡和喝茶,测右上肢血压2次,取平均值。同时记录心率、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的肝肾功能等实验室检查结果。

动态血压监测:在治疗前后均接受24h动态血压监测。采用美国美林公司Mediteeh4动态血压监测仪,白昼(6:00-22:00)每20min测定1次,夜间(22:00-6:00)每30min测定1次,有效血压测量次数≥24h应測量次数的80%,否则维持原药剂量重新测量。记录24h平均收缩压(24hSBP)及舒张压(24hDBP)、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24h心率(24hHR),取服药后2~6h血压的下降均值为降压峰值(P1,下一次用药前2h血压降低均值为降压谷值m。谷/峰比值=降压谷值/降压峰值×100%。

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舒张压下降≥10mmHg并降至正常,或下降/>20mmHg;②有效:舒张压下降<10mmHg并降至正常,或下降10~19mmHg,或收缩压下降30mmHg;③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显效+有效=总有效。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降压效果比较:对照组4周末显效22例(48.9%),有效10例(22.2%),无效13例(28.9%),总有效率71.1%;治疗组4周末显效29例(64.4%),有效11例(24.4%),无效5例(11.1%),总有效率88.9%。经统计分析发现,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4,P<0.05)。治疗组收缩压与舒张压谷峰比值分别为76.3%与68.0%,对照组分别为71.4%与62.8%,两组T/P比值均>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和心率比较,见表1。

两组动态血压检测结果: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24hSBP、dSBP、nSB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变化: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治疗组共发生头晕、乏力等不良反应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1.11%;对照组共发生头晕、乏力等不良反应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8.8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可耐受,未影响继续治疗,未发现其他严重不良反应。

讨论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高血压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高血压人群的数量越来越多。据统计,目前我国的高血压患病例数在1亿以上,但血压获得满意控制者仅8.1%,绝大多数患者的血压均未得到有效控制。长期过高的血压水平会对患者的机体产生严重的影响,导致脑卒中、心肌梗死等并发症。所以,高血压一旦确诊,应尽早采取积极、有效的手段控制血压,从而降低高血压对机体产生的危害。

缬沙坦与氢氯噻嗪均是一线抗高血压药。缬沙坦降压作用通过阻滞组织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亚型AT1降压,更充分有效地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水钠潴留、血管收缩与重构作用。同时可激活另一受体亚型AT2,能进一步拮抗AT1的生物学效应。氢氯噻嗪主要通过排钠、减少细胞外容量、降低外周阻力降压,能增强其他降压药的疗效。该药长期大剂量使用可致低血钾,血糖、血脂及尿酸升高。但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对代谢影响很小,与其他降压药合用可显著增加后者的降压作用。

缬沙坦与氢氯噻嗪合用,能削弱氢氯噻嗪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反向调节作用,从而加强利尿剂的降压效果,同时选择性阻断AT1亚型受体而增强降压作用,还可抵消后者对血钾及血尿酸的不良作用;缬沙坦还具有丙磺舒样作用,可抑制肾脏近曲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促进尿酸排泄。近年来有研究显示高尿酸血症是一种独立的高血压相关危险因子,所以必须在降压治疗的同时注意血尿酸水平。国外也有研究认为,ARB/HCTZ联合治疗时ARB可以减少HCTZ引起的不良反应,如低钾血症、血脂异常、糖耐量异常等,同时血压下降幅度及控制率增加。张超等认为,利尿剂降收缩压优于降舒张压,能增强其他降压药物的疗效。

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剧烈波动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呈正相关,因此,应尽可能使用给药1次/d而持续24h降压作用的长效药物,以有效控制夜间血压和晨峰血压,更有效防止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谷峰比值是降压效果持续性的指标,≥50%是最好的。应用动态血压监测能更好地反映血压水平及血压昼夜节律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和预后的关系,因此,控制动态血压并保持正常的血压昼夜节律更重要。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24h血压等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4周末有效的患者,其谷峰比值均>50%。由此说明两药联用不仅有降压协同作用,而且能维持较好的谷峰比值,24h平稳降压。

综上所述,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的效果显著,能够平稳降低患者血压,有效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且能够有效减轻不良反应,对重要脏器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endprint

猜你喜欢

氢氯噻嗪原发性高血压缬沙坦
缬沙坦分别联合氨氯地平和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对比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
浅析替米沙坦氢氯噻嗪用于高血压治疗对血压变异性的影响
依那普利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30例临床观察
缬沙坦联合葛根素在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作用
缬沙坦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黄芪片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24例
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