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行语“赞”小议

2018-02-27崔宗霄

神州·上旬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概念整合流行语

摘要:“赞”的在现在的流行使用中语义和语法功能发生了改变,本文阐述了“赞”产生的新义和语法功能,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新义产生的过程。

关键词:赞;流行语;词义变化;概念整合

“点赞”来源于各大网络社交平台,如QQ空间、百度贴吧、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点赞的功能最早是Facebook在2009年引入的,“like”被翻译成“赞”。QQ空间在2010年开始出现“点赞”功能,每条帖子下面都有一个竖着大拇指的图标,在微信朋友圈里是个桃心的形状,点下去就代表对这个帖子的内容表示“赞”。随着“点赞”功能在个大网络社交平台的普及,“点赞”的含义由本身表示的“用鼠标点击大拇指图标”渐渐扩展到了其他方向,被用于日常的口语交际中。

“赞”字的含义非常丰富。《说文解字·贝部》:“赞,见也。”《辞海》中列出的义项有“引见”、“司仪”、“佐助”、“称美”、“告知”、“文体的一種”。[1]现代汉语中较为常用的是“赞”的“称美”义,“赞”经常和其他字组合成词,如赞许、赞颂、赞美,也能单用。

(1)赞京剧革命现代戏《智取威武山》。(《赞京剧革命现代戏〈智取威虎山〉》作者:洪平)

(2)歌墟"的内容比以前更丰富,歌英雄,赞生产,唱情歌,谈对象,热闹极了。(《边关印象》作者:韩北屏)

(3)舅舅平昔不轻易赞人,现在他用手掸掸脚边的瓜,居然佩服得五体投地说:“天旺哥,真想不到你有这么一手,神仙种的瓜恐怕也不如你的瓜大哩!”(《大寨的“风”》作者:何泽沛)

(4)举杯赞前程,赞美我们伟大的祖国,赞美我们英雄的人民。(《伊春三十年》作者:郅闻)

(5)人们兴奋地交头接耳,赞声不绝。(《红叶飞满天》作者:江菜)

(6)阳刚美和脊梁赞(《阳刚美和脊粱赞》作者:高歌今)

在现代汉语中,“赞”做动词,后面可以跟名词性结构,组成动宾式,如例句(1)(2)(3)(4),也可修饰名词,组成定中结构,如例句(5),例句(6)中“赞”表示一种文体,是被修饰的对象,和修饰语组成定中结构。

(7)内史赞之。(《国语·周语上》)

(8)司徒搢朴北向以赞之。(《淮南子·时则》)

(9)佩紫怀黄,赞帷幄之谋。(《与陈伯之书》作者:丘迟)

古代汉语中,“赞”多为单用。“赞”在例句(7)中表示“引见”,在(8)中表示“司仪”,在(9)中表示“佐助”,都为动词,后面可以跟宾语。

由以上例子可看出,“赞”多用于书面语中,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作为构词语素组词如“称赞”、“赞叹”、“赞美”。“赞”的词性主要是动词,表示“文体的一种”义项时可做名词。

今天,“赞”字出现了许多新的用法,组成了一些新词,如“点赞”。流行语的界定为:“在一定时期、一定社群内被人们普遍使用的话语形式。一般为口语,带有一定的方言性,是一定时期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及人们心理活动等因素的总和产物,并在传媒的推动下盛行的词、短语、句子或特定的句子模式。”[2]“点赞”是在这几年里出现,被年轻一代在网络广泛使用,又带有闽方言的特点。根据流行语的界定,我们可以很肯定的说“赞”成为了现在的流行语。

早在2013年7月,QQ空间每日平均“点赞”次数超过2亿,单日“点赞”峰值突破3亿,相对于2年前,增长了111倍余。[3]美国加州大学心理学教授罗森的抽样调查发现,有52%的90后每天点赞一次或多次,而45%的80后也有类似现象。与之相较,只有24%出生在60、70年代的人喜欢通过点赞活跃在社交网络。[4]现在,点赞不再只是单纯的点击一下大拇指按钮,它进入了人们的口语交际,承担了更多新的意义和语法功能。

在北大CCL现代汉语语料库中并未检索到相关例句,《现代汉语词典》中也没有查到词语“点赞”,大量和“赞”有关的新词和新用法主要是出现在网络上和口语中。在这些新用法中,“赞”的含义变得含混,很难用词典中已有的义项去解释。如“点赞”,据媒体报道“点赞”在社交网络中使用频率最高,它的含义也由一开始的“赞扬、同意”变得很难含混暧昧,出现了不同的“点赞党”,他们处于各种各样的理由去点赞。

(10)“真心”点赞党:真心赞扬。

“已阅”点赞党:表示已经注意到,有“朕已阅”之意。

“呵呵”点赞党:不置可否。

“狂魔”点赞党:见信息就点赞,看不看都点赞。

“维系”点赞党:好久不见,我仍在关注你,但此信息不一定看了。

“跟风”点赞党:朋友都赞了,为了表示自己是圈子一员而点赞。

“幸灾乐祸”点赞党:看你不开心,我也就放心了。

“无话可说”点赞党:千言万语都在“赞”里。

“爱屋及乌”点赞党:因发信息的人而赞,不管你发什么,我都点赞。[5]

“点赞”因为点赞目的的不同衍生出的意思变得含混暧昧,有时很难用初始的“赞扬、同意”来解释,根据不同的语境可以看出不同的意思。

(11)于正有难,八方点赞

(http://ent.163.com/14/0417/07/9Q1106QS00032DGD.html)

(12)趵突泉街道:居民给环境变化点赞!

(http://news.163.com/16/0106/16/BCLLSC2400014AED.html)

(13)送冬衣 暖冬日(点赞中国·随手拍)

(http://society.people.com.cn/n1/2016/0106/c1008-28016535.html)

(14)呵呵,给你点个赞。

(http://news.163.com/14/0119/04/9IU6NF4L00014Q4P.html)endprint

(15)吴昕素颜示人 网友纷纷点赞:够胆量够吓人

(http://fashion.qq.com/a/20150922/047140.htm)

(16)点赞方言传承(《点赞方言传承》作者:陈弘毅)

“点赞”在例句(11)中饱含幸灾乐祸的意味,在例句(12)中表示赞扬,在例句(13)中有“赞颂”的意思,在例句(14)中带着不置可否的意味,在例句(15)中含有讽刺嘲笑的意味。可见,“点赞”不只可以表达褒义,也可以表达贬义。但是由“赞”的本义来看,表达贬义时可以视为一种修辞手段,所以“点赞”的本义还是表示“赞扬、同意”。

从结构上看,“点赞”是由“点”和“赞”两个动词语素组成,符合动词的语法特征。能作动语带宾语,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如“网友纷纷点赞”、“点赞方言传承”;能够受副词“不”修饰,如“我不点赞”;能构成“V不V”式并带宾语表示提问,如“点赞不点赞这个帖子”;可以带“了、过”等表示动态的助词,如“点赞了”、“点赞过”;可以重叠成AAB式,如“刷刷微博,点点赞”。

“点赞”带有离合词的特征,词的两部分可以分开说,如“点个赞”、“点没点赞”。随着“点赞”的流行和使用频率的增加,“点”和“赞”的联系变得不那么紧密了,“点”和“赞”不再总是一同出现。“赞”脱离了“点”,承担了比在“点赞”中更多的意义,用法也变得更灵活。“赞”前也可以加量词,如“点一个赞”、“点三十二个赞”。

(17)中国的广告也很赞!

(http://news.163.com/15/1208/19/BABAMAAK00014TUH.html)

(18)《医馆笑传2》杀青 李金铭怒赞孙信宏笑傲江湖

(http://gb.cri.cn/27564/2015/12/07/3465s5190575.htm)

(19)小狮王盼内马尔尽快伤愈 被恩帅怒赞:主宰一切!

(http://sports.163.com/15/1210/07/BAF56HU300051C9E.html#p=BAEUH29T00BV0005)

(20)李克强为何要给马云“点32个赞”

(http://opinion.haiwainet.cn/n/2013/1106/c232601-19890028.html)

(21)微信昨起全面封杀点赞营销,公众号集赞四次永久封号

(http://news.sina.com.cn/o/2014-06-10/073930328496.shtml)

从以上几个例句中可以看出,其一,“赞”不仅可以作动词和名词,还可以作形容词,如例句(17)“中国的广告也很赞!”其二,“赞”前面可以加具有夸张效果的修饰词,如“怒赞”、“点32个赞”。

(22)热议:《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政策很赞 仍有"三盼"

(http://www.jyb.cn/basc/xw/201506/t20150610_625780.html)

(23)小米次世代新品再曝光 听起来很赞

(http://www.cnbeta.com/articles/439243.htm)

(24)iPhone 7概念设计曝光:怒赞!

(http://news.mydrivers.com/1/425/425460.htm)

(25)比伯自曝新发型 国内吐槽国外怒赞

(http://www.ah.xinhuanet.com/2016-01/06/c_1117686591.htm)

(26)大罗怒赞齐达内:他很靠谱

(https://www.dongqiudi.com/article/146492)

“怒赞”是两个动词的组合,状中结构,用法偏动词性。“怒”是一种比较新颖的修辞手法,在这里不表示愤怒的意思,而是 “赞”的程度,表示情感上的激动,“怒赞”中的“赞”是“赞扬、赞赏”的意思。“怒”作为“赞”的修饰语,比较有张力,看到就可以体会到一种激动的心情。“怒赞”可以单独使用,也可跟宾语,前面不能再加其他程度副词。与此相似的还有网络词语“怒答”,多用于回答提問者的问题,表示迫不及待心情激动地去回答问题。

“很赞”是程度副词和“赞”的组合,状中结构,用法偏形容词性。“赞”在这里的意思偏形容词性质,表示“很好、很棒”。一般用法是可以作定语,如“很赞的演唱会”;也可以做谓语,如“……很赞”,“赞”后不可跟宾语,可以单独使用。

如:A:演唱会怎么样?

B:很赞!

规范汉语中和含有“赞”的词非常多,但是在表示“赞扬”义时从未受到程度副词修饰,而且在汉语字典里“赞”没有形容词性的含义。

目前“赞”的词义比字典中的义项多了“很受人喜欢”、“很棒”的意思,下文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赞”词意发生变化的原因。

1、利用概念整合理论对“赞”新义出现的分析。

概念整合理论是研究语言意义构建的主要潮流之一,是由Gilles Fauconnier和Mark Turner在2002年提出并详细论述的。Fauconnier提出了心智空间(Mental Space)这一概念,“心智空间是人们在进行思考、交谈时为了达到局部理解与行动之目的而构建的概念包(conceptual package)。”(Fauconnier,1998)意义构建(meaning construction)指“人们思考、行动或交际时进行的高层次的复杂的心理运算,这种运算发生在认知域和认知域之间。”(Fauconnier,1997)人们在使用语言时不断创造各种认知域,这些认知域被Fauconnier称作心智空间。Fauconnier认为,意义不存在与语言中,而需要人们去构建,语言引导人们去建立心智空间和空间里各元素之间的关系。endprint

概念整合以概念隐喻理论和心理空间理论为基础。概念隐喻理论提出了源域和目标域的影射构想,心智空间理论则认为被人们创建的心智空间被各种连接器连接起来,为跨空间影射提供了可能。Fauconnier和Turner认为概念整合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的基本认知操作能力。他们认为一个完整的概念整合模式应该包含四个概念空间:输入空间Ⅰ(input spaceⅠ)、输入空间Ⅱ(input spaceⅡ)、类属空间(generic space)和合成空间(blending space)。两个输入空间的跨空间映射产生类属空间,类属空间建立了两个输入空间的对应联系,该空间反应的是两个输入空间共同的、常见的抽象组织与结构。两个输入空间部分结构被投射到合成空间,合成空间里的突现结构经过组合、完善和扩展的过程,产生突现结构(emergent structure)。组合是将来自两个输入空间的结构组合起来形成新的结构,这是表象的、笼统的组合过程;完善是经过图式归纳(schema induction)无意识地调动已存在的知识框架或结构对两个输入空间投射的结构进行组合;扩展是更为细致的处理。基本概念整合网络模型可以划分为四种:简单型、镜像型、单域型、双域型。

图1为概念整合模式图:

话语构建者在理解网络流行语时往往把日常用语空间流行语产生的事件空间和背景知识空间整合在一个合成空间内,进行话语在线语义构建,创造出新含义(王正元,2009)。[6]流行语“赞”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了以前没有的新义,下面试着运用概念整合模型去阐释“赞”新义产生的认知过程。

闽南方言中“贊=讚,①如中文讚,美好。②可也。通贊。今以贊表示第二義。[例]讚!我贊成、有夠贊、贊助。”[7]赞在台湾方言中可以表示美好,可以作形容词。输入空间Ⅰ中的元素是汉语中“赞”的义项“引见”、“司仪”、“佐助”、“称美”、“告知”、“文体的一种”。输入空间Ⅱ中的元素是闽南方言中的义项“美好”、“可也”,输入空间Ⅰ中的元素“佐助”、“称美”和输入空间Ⅱ中的元素“美好”、“可也”发生跨空间影射,经过抽象结构与组织出现在类属空间。类属空间的“赞”的词汇含义是两个输入空間共有的元素,我们把“赞”的词汇形式、所有义项和表示肯定、褒扬的感情色彩储存其中。在合成空间里产生的突现结构是两个输入空间中“赞”的词汇形式,词义带有“很棒”、“有人气”、“我喜欢”等特征。

2、从编码、解码理论看“赞”的词义模糊

“赞”的用法在网络上越来越广泛,除了表示积极的“同意、称赞”的含义也可以承担更为复杂的修辞作用,具有更大的语用价值。“赞”作为一个符号本身具有词汇意义,然而在交流中使用它时,它可以表示积极意义,可以表示消极意义,可以表示很复杂的意义,也可能是无意义,这即使是根据当时的使用语境也很难确切的理解说话者要表示的准确意义。

斯图亚特·霍尔认为,事物本身并没有意义,而是存在这么一些表征系统,通过概念和符号构成了意义。意义生产依靠于诠释的实践,而诠释又靠我们积极使用符码——编码,将事物编入符码——以及靠另一端的人们对意义进行翻译或解码来维持。[8]然而在网络社交平台上,编码者不需要斟酌用词,不论心中想的是什么都可以用一个“赞”字来表达。就像前面例(10)中列举的一些不同的点赞党,他们有的是真心赞扬,有的是表示自己看过,有的只是点赞成习惯,不论看不看都“赞”。这些“点赞党”心中所想各有不同,想表达的意思肯定也不会完全一致,但是他们都用了同一个字——“赞”。这样编码过程就被极度简化了,这样一个固定的符号“赞”承载了太多相异的编码者想要表达的思想,久而久之,它本身的意义就模糊了。 “赞”这个符号是编码的极度简化,这种简化对解码的人来说他们失去了解码的乐趣,他们面对一个没有准确含义的符号,很难将这种相互之间的交流继续下去。“赞”就像另一个网络流行语“呵呵”一样,在人们的诠释实践中被赋予了更多更复杂的含义。这种复杂的含义可以使它适用于更多的语境,但是人们很难看分辨出“赞”的使用者真实的想要表达的东西。

(27)怎么对付那么QQ空间总是点赞的人?

(http://wenda.haosou.com/q/1378272243064147?src=170)

(28)盘点社交媒体10大讨厌行为:点赞狂魔惹人厌

(http://www.qianhuaweb.com/content/2014-10/31/content_5316140.htm)

(29)QQ多“呵呵”,微信爱“点赞”

(http://tech.hexun.com/2014-08-11/167410943.html)

(30)符号赞赶超呵呵 网聊伤人词汇聪明还是冰冷

(http://www.chinanews.com/it/2014/02-07/5809750.shtml)

在以上几个例句中可以看出“赞”的负面消极特征,它的意义已经不同于刚出现被人们使用时那样单纯。在不论什么文章都有人点赞的情况下,“赞”的过度泛化使用也加速消解了赞本身“赞同、支持”的含义。为了保持汉语的纯洁性,希望“赞”的使用不要过度泛化,不要进一步异化,成为另一个“呵呵”。

3、从语义泛化角度看“赞”词义的丰富

“所谓语义泛化,指的是词语在保持越来越少的原有义特征的情况下,不断产生新的使用方式以将越来越多的对象纳入自己的指谓范围。一般词语的语义演变也有语义泛化的现象,但是只有在流行语中语义泛化表现得特别充分和集中,而且泛化的速度也特别的快。”[9]语义泛化产生的新义是和原义有一定的联系的,不是凭空产生的。如“赞”字的新义“很受人喜欢、很棒”的含义和它的本义是有一定联系的。其本义有“称赞”的意思,值得人称赞的东西通常都是很棒的、受人喜欢的东西;“赞”本义还有“佐助”的意思,现在也有常用词“赞助”,能得到人支持的东西通常也是好的、受人喜欢的东西。更何况,“赞”在闽方言中本身又“很好”的意思,台湾经济比大陆大部分省份发达,其方言对普通话的影响也更大一些。如另一个流行词“雷”的新义“让人觉得就像被雷劈到”产生也离不开它的本义.人们可以很容易地利用头脑中原先对某个词的“记忆”理解其新的意义,并很快地学会使用它。[10]

“赞”的使用传播速度很快,除了年轻人和网络媒体的青睐,还在于它自身词义的丰富是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从“赞”新义的产生过程看,频繁使用中编码、解码过程使它语义模糊,也离不开人的认知能力对它原有义项的概念整合和语义泛化。

参考文献:

[1]辞海(第六版彩图本)[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2850

[2]杨文全.流行语的界说与初步描写[J].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

[3]辛尔露.从媒介批评视野看社交网络中的点赞评论[J].东南传播,2014(4)

[4]王斌.“点赞”青年网络互动新方式的社会学解读[J].中国青年研究,2014(7)

[5]中国语言生活情况报告(2014)[M].商务印书馆,2014:223~224

[6]王正元.概念整合理论及其应用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7]林央敏.简明台语字典[Z].前卫出版社,1995:233

[8]Stuart Hall, Representation: Cultural Represenations and Signifying Practices[M].Sage Publications,2002:6

[9]刘大为.流行语的语义泛化及其社会功能[A].语言文字学刊(第一辑)[C].汉语大字典出版社,1988:193

[10]杨文全,程婧.隐喻认知和语义泛化的关联和互动[J].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作者简介:崔宗霄,西南交通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endprint

猜你喜欢

概念整合流行语
流行语大盘点
看古人如何玩转流行语
论新闻报道中的流行语
巧借 流行语
用古诗文翻译2017年流行语
“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习主席讲话中的隐喻概念整合及翻译策略
概念整合视阈下的广告语解读
浅析概念整合理论在语言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