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录播教室机位设置提高课堂录像画面质量

2018-02-27周新民奚放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7年24期
关键词:摄像机课堂教学

周新民+奚放

摘 要 录播教室是拍摄课堂教学录像的重要场所,多台摄像机固定安装在录播教室不同位置,全方位记录教师授课过程和学生互动场景,通过镜头切换组接成完整的课堂录像。对课堂录像的景别划分、录播教室机位分工以及机位的布置进行全面分析对比,逐步探索录播教室机位设置优化策略。

关键词 录播教室;课堂教学;摄像机;固定镜头;镜头切换

中图分类号:G4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24-0062-04

Optimize Setting of Recording and Broadcasting Classroom Im-prove Quality of Classroom Video Image//ZHOU Xinmin, XI Fang

Abstract The recording and broadcasting classroom is an important place for shooting classroom teaching video. Many cameras are fixed

in different places in the recording and broadcasting classroom to record the scene of teacher teaching process and student interaction in all directions. The complete classroom video is made through the lens switching and montaging. This paper conduct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the differentiation of the classroom videos

scene, division of camera position,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camera

position to explore the studio set up optimization strategy.

Key words broadcasting classroom; classroom teaching; video ca-mera; fixed lens; lens switch

1 前言

在录播教室内,既有教师讲解知识点的过程,又有师生互动的环节。为准确呈现课堂教学活动的细节和全貌,课堂教学录像拍摄方式要根据课程内容,采用多机位拍摄(三机位以上),机位设置应满足完整记录全部教学活动的要求[1]。采用不同机位的不同景别的信号,切换出理想的画面,这种做法的好处是画面干净洗练,电视语句节奏清晰[2]。如何选用合适的景别表现不同的教学场景?怎样区分不同机位的功能差异?在什么位置安装摄像机更为恰当?通过对机位设置相关要素的分析对比,可以全面把握不同机位的特点,避免机位设置不当造成的负面影响,提高课堂录像画面质量。

2 课堂教学录像的景别

课堂教学录像拍摄对象是教师和学生,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角,学生是教学互动环节的参与者,现场是否安排学生互动可根据录制需要自行决定[3]。教师的讲课形式有演示课件、板书和语言表达,教师讲课时的神态和动作就是肢体语言的表达方式。课堂教学录像画面与影视作品有所不同,戏剧性面部表情特写画面一般不用。近景画面人物占据一半以上的画幅,课件和板书内容显示太少,也不适合多用。中景取教师膝盖以上部位画面,背景超过显示屏与黑板下边框,取景范围又显得大了那么一点点。而中近景则摄取教师半身画面,氛围表现力强,背景展现丰富,可作为课堂教学录像主机位景别。全景画面拍摄教室整体区域场景画面,尤其交代教室前部区域背景物体的位置关系,创设身临真实课堂的感受,可作为镜头切换过渡的辅机位景别。课堂教学录像常用景别与场景详见表1。

教师演示课件是最主要的课堂教学活动之一。中近景画面取景范围可设定为整个显示屏区域或略大于显示屏。画面中课件图像清晰,教师面部表情和手势对课件内容的同步诠释和即兴演绎,进一步强化了课件画面的表现效果。这也是教师演示课件画面与课件全屏画面(VGA图像)的差异所在。

教师板书在课堂教学中有其独到的魅力,如数学公式的推导过程。中近景画面可以直观记录教师板书过程,清晰显示暂留在黑板上文字和图形内容,便于学生记笔记,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消化。

学生从座位上起立发言时,一般没有特别的动作和表情,也适用中近景景别。

教师全景画面覆盖录播教室前部区域,包括讲台、显示屏(FPD)和黑板(或电子白板)全貌,可展现教师仪容仪表、服饰和走动的姿势动作等。

学生全景画面范围更大,包括整个学生座位区,画面纵观学生在座位上听课的全貌,完整记录课堂上生生互动的场景和教师走下讲台进行师生互动的过程。

3 录播教室机位分工

录播教室不同,机位的画面要通过镜头切换组接成流畅完整的教学录像。固定镜头视点稳定,画面切换干净,场景过渡紧凑,适用于录播教室。固定镜头画面的最大特点就是画框不动,画面的景别、拍摄角度、透视关系等基本不变,画面中景物范围大小始终不变[4]。由于摄像机没有推拉摇移变焦等动作,一个固定镜头一般对应一个机位。录播教室机位太少则不能满足课堂不同场景的调度需要,机位越多则摄像机分工越细,拍摄的画面更精准,画面切换与过渡更流畅。不过机位并非多多益善,可有可无的机位反而导致机位功能定位不清,干扰正常的镜头切换策略。根据课堂录像拍摄需要,录播教室通常设置3~6个机位。各机位有着明确的分工,对应着不同景别的人物画面和教學活动场景。不同类型录播教室机位分工详见表2。参照表2,不同类型录播教室功能差异分析如下。endprint

三机位录播教室配置简单,各机位功能定位清晰,画面切换策略简洁。当教师在固定位置讲课时,保持教师中近景画面不变;当教师走动时,中近景机位摄像机要跟随主体摇动镜头,跟踪和捕捉教师位置,教师走动的中近景画面弃用,切换为教师全景画面过渡;教师停止走动站定位置后,教师中近景画面落幅稳定,随即切换到新的教师中近景画面;教师走下讲台或有学生互动,则切换为学生全景画面。

四机位录播教室比三机位录播教室增加了一个学生中近景机位,拍摄学生起立发言画面;其他三个机位分工完全相同,在学生互动活动较少的课堂,并不比三机位录播教室有更多优势。

五机位录播教室,将教师演示课件中近景机位和教师板书中近景机位独立设置,首先可保持教师演示课件机位拍摄固定镜头画面,教师可在屏幕前(屏幕做背景),也可在屏幕一侧,镜头始终固定不动,确保教师演示课件过程中的显示屏课件图像的完整呈现。教师板书机位摄像机可根据板书范围、教师身高和构图需要,微调中近景画面取景范围,镜头固定不动或小幅摇动,可根据现场条件和拍摄需求灵活掌握。其他三个机位分工与四机位录播教室完全相同。

六机位录播教室比五机位录播教室增加了一个教师近景机位。两个教师中近景机位全部设置为固定镜头,不仅保证显示屏画面的完整,而且保证黑板画面的完整,画面稳定性更好。教师近景机位可作为特定边界位置的画面切换与过渡,如教师正好站在显示屏与黑板中间位置正对着学生叙述案例,切换为教师近景画面就很合适。

4 录播教室机位分布

在不同类型的录播教室,各机位承担的功能有所不同。为充分发挥各机位的优势,需要合理划定各摄像机拍摄区域,精心布置每台摄像机的安装位置,才能避免产生画面构图缺陷,取得最佳拍摄效果。

录播教室摄像机一般用云台固定安装在墙面不同的位置,位置过低,容易碰到教室内的行人;位置过高,会出现明显的俯视构图效果,人物显得压抑。机位高度通常以接近人的视线为佳,兼顾观察窗、显示屏、黑板的尺寸和定位,机位高度一般在2~2.2米为宜。

三机位录播教室机位分布详见图1,以教室内学生为参照点,教室前方是显示屏和黑板;1号中近景摄像机安装在教室后墙面上,用可调云台控制摄像机镜头水平摇动,跟踪拍摄教师演示课件或板书;2号教师全景摄像机也安装在教室后墙面上,用固定云台摄像机。事实上,1号、2号摄像机同机位不同景别。为减少显示屏和黑板边框在画面中的几何失真,1号、2号摄像机要安装在教室后墙面水平线中间位置。3号学生全景摄像机一般安装在显示屏左上角或黑板右上角位置,以避免3号摄像机出现在1号、2号摄像机的画面中。

四机位录播教室机位分布详见图2,前三个机位与三机位录播教室机位完全相同,增设的4号学生中近景摄像机应当与3号摄像机并排安装。若3号、4号摄像机左右分开安装,画面中人物方向不完全一致,镜头组接不自然;如果一中一边安装,中间的摄像机会出现在教师镜头的画面中。实际上,3号、4号摄像机也是同机位不同景别。

五机位录播教室机位分布详见图3,以学生为参照点,1号机位分管教室前左半部区域,拍摄教师演示课件的中近景画面,此机位摄像机安装在教室后墙面左半部中间位置,可消除显示屏边框几何失真;2号机位分管教室前右半部区域,摄像机安装在教室后墙面右半部中间位置,专门拍摄教师板书的中近景画面;其他三个机位设置与四机位录播教室完全相同,3号教师全景摄像机安装在教室后墙面中间位置,拍摄教师走动时的全景画面;4号、5号摄像机并排安装在黑板右上角的位置,分别拍摄教室内学生互动的全景和中近景画面。

六机位录播教室机位分布详见图4,前五个机位与五机位录播教室机位完全相同,增设的6号教师近景机位与3号机位本质上是同机位不同景别,与3号摄像机并排安装,符合机位功能定位。

5 机位设置对画面质量的影响

影响课堂教学录像画面质量的因素很多,机位设置是基本要素之一。如果机位设置存在缺陷和硬伤,后期修复难度非常大,用高档非线性编辑、特效处理加工也很难弥补。在实际应用中,三机位、四机位录播教室只能满足一般的课堂录像拍摄要求,画面质量普遍不高,主要原因是一个共用中近景机位引发了几个画面缺陷。

1)教师中近景摄像机在镜头摇动过程中,画面构图随机性很大,若教师偏离屏幕中心演示课件,显示屏的图像就被不同程度分切,大量不完整的显示屏画面严重影响画面质量。

2)教师中近景摄像机转动角度较大时,画面中的显示屏和黑板轮廓几何失真就比较明显。

3)教师快速走动时,教师中近景摄像机很可能来不及移动到目标位,容易跟丢主体,造成画面切换延时。

显然,五机位、六机位录播教室将共用中近景机位分开独立设置,从根本根本上消除了以上画面缺陷,画面质量有了本质提升。

六机位录播教室虽然机位分工更细,但画面切换策略较为复杂,给自动录播系统识别与切换画面增加了难度。此外,教师近景画面与教师中近景画面区分不明显,如果拍出来的景的变化非常小,几乎类似,会让人感觉在看同一个镜头,组接的画面就会产生跳动和错位的感觉[5]。然而,以上不足是可以用手动方式切换画面或在后期加工中弥补的。

五机位录播教室的每个机位只执行一项任务,只对应一个景别的人物画面和场景。整个课堂活动由两个教师中近景主机位、一个学生中景机位、两个全景辅机位全方位拍摄记录。各机位功能搭配合理,画面稳定、构图完整,切换流畅,机位配置优势突出。

录播教室的机位类型要与自动录播系统相匹配。自动录播系统的镜头切换策略可根据现场环境和拍摄需要设置和调整。如通过虚拟的“教师安全框”设置,为教师设定一定范围的安全活动区[6],防止教师小幅移动频繁切换镜头,画面稳定性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开展2013年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工作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78/A08/A08_gggs/A08_sjhj/201302/t20130221_147737.html.

[2]孙太泉.电视文艺晚会机位的设置[J].电视研究,

1994(10):38-39.

[3]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视频制作参考[EB/OL].http://weike.enetedu.com/bisai_vod.html.

[4]付庆军.影视固定镜头功能特点及拍摄[J].影视技术,

2005(8):51-53.

[5]迟艳梓.电视节目镜头组接原则及技巧[J].中国传媒科技,2013(4):32-33.

[6]崔亞强,田建林,田贵明,等.高校全自动高清录播系统探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7):81-84.endprint

猜你喜欢

摄像机课堂教学
摄像机低照成像的前世今生
星光级摄像机看清世界的另一面
新安讯士Q6155-E PTZ摄像机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安讯士新AXIS M31网络摄像机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如何消除和缓解“摄像机恐惧症”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