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固定支架在复杂胫腓骨骨折中的应用

2018-02-27张华俊王树金王遥伟周立建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24期
关键词:腓骨患肢支架

张华俊,王树金,王遥伟,周立建

(江苏丹阳市人民医院,江苏丹阳 212300)

下肢复杂骨折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骨科疾病,导致下肢复杂骨折的原因包含有交通事故、意外击打以及摔倒等,而其中最为常见的类型多为胫腓骨骨折。胫骨是连接股骨下方的支承体重的主要骨骼,腓骨是附连小腿肌肉的重要骨骼,易引起骨折,且延迟愈合。在传统治疗模式中多是通过钢板内固定术来对复杂胫腓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但是在该手术模式中依旧存在有手术时间过长、术中出血量大以及术后并发症多等缺陷,也就导致的患者的治疗需求难以得到很好的满足。因此如何选择操作简单、稳定性高以及安全性强的手术模式,对于复杂胫腓骨骨折患者也就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该次研究中选取了该院2015年3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30例复杂胫腓骨骨折患者,分析其治疗方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治疗的复杂胫腓骨骨折患者,总共30例,所有患者均满足以下要求:(1)患者均经过了CT检查,确诊为复杂胫腓骨骨折;(2)在患者的患肢部位均存在有一定程度的肿胀症状;(3)所有患者的骨折类型均为闭合性骨折或者开放性骨折;(4)所有患者在骨折之后均在第一时间内送到医院接受治疗;(5)患者并没有合并有糖尿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等其他病症。在该次研究中的30例患者中,其中有19例患者是因为车祸导致的骨折,8例患者因为从高空坠落所导致的骨折,剩余3例患者则是因为重物砸击导致骨折。根据随机分组法来进行所有患者的分组,其中1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外固定支架来进行治疗,男9例,女6例,年龄在 21~78 岁,平均年龄在(54.1±6.9)岁;15 例对照组患者则应用内固定支架来治疗,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在 19~79 岁,平均年龄为(53.9±7.1)岁。 进行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对比,比较结果表明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均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腰麻麻醉成功后,采用平卧位手术,在患肢胫骨骨折部位行纵向切口,适度剥离骨膜暴露骨折端,若为开放性骨折则行彻底的清创消毒,清洗完毕后进行骨折复位处理,完成上述操作后,结合患者骨折类型,应用合适的钢板来对患者的骨折部位进行固定处理工作,腓骨骨折若涉及踝关节稳定同样予以钢板固定,随后进行切口的缝合处理,在手术完成之后,给予患者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术后早期行主动膝关踝关节功能锻炼,并定期复查X线片了解骨折愈合情况以及何时可下地负重活动。

1.2.2 观察组 采用外固定支架手术治疗,腰麻麻醉成功后,严格做好创口的消毒工作,对于创口进行彻底的清创处理。随后以骨折断端处为中心作小切口,切口一般在4~5cm左右[1]。在手术过程中尽量少剥离骨膜,避免损伤局部骨血运出现骨愈合不良。对患者骨折部位行牵引处理,随后在直视下处理骨折断端。在胫骨结节跟内髁连线的中点部位以及内踝顶点画出一条线,结合骨折情况合理的选择钻孔位置。在外固定支架术中一般需要在骨折近端跟远端位置各打穿2~3根螺钉,还要求所有的螺钉均能够保持在同一平面上面。单侧固定模式中要求钉子距离骨折边缘最好控制在3~4 cm以上,若需要穿过对侧骨皮质,则深度需控制在0.3 cm左右[2]。手术期间在手术过程中尽量要一次性成功置钉,避免反复置钉出现固定钉松动的情况。一般情况下需要穿过了对侧皮质之后,感觉到阻力减少后拧2圈左右即可。对于胫腓骨上段或者踝关节附近不涉及踝关节的骨折一般采用T型外固定支架进行手术操作,以获得良好的外固定效果。做好支架固定之后,拧紧两端的夹块螺丝,随后牵引行骨折端的解剖复位处理,该过程需要通过对万向关节锁扭进行适当调节,控制骨折端的压力始终处于正常范围内。活动患者的患肢部分,观察骨折端是否存在移动的情况,若无移动情况即可将伸缩杆上面螺丝的拧紧,牢靠固定后对切口进行缝合。若骨折有缺损则需要取自体髂骨进行植骨,破碎块多者可以采用克氏针以及螺丝钉对骨折碎块进行固定处理,串成大块之后进行整复后固定操作。部分并发有开放性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还要在结合患者具体伤情基础上,通过皮肤减张或者植皮等多种模式来进行伤口的闭合处理,避免骨折端外露等情况发生,以保障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

1.2.3 术后处理 结束之后,将患肢抬高20°以上,屈膝20°~30°。每日在螺钉皮肤处采用75%酒精来对钉眼进行定期消毒处理,每次控制在2~3滴。对于有渗出脓液的患者还需要及时进行敷料的更换工作,以保障伤口的清洁度,必要时予以抗感染治疗,避免继发骨髓炎、支架钉松动等并发症。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引导患者早期在床上进行关节的被动锻炼,在一周之后需要于CPM机上面进行功能锻炼,并在结合患者病情康复基础上进行运动方式跟运动量的合理选择。门诊定期复查,视骨折愈合情况下地负重活动,在判断患者达到了临床骨折的愈合标准之后,进行外固定支架的拆除工作。

1.3 疗效评定

该次研究中采用Johner-Wruhs系统来对30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了评价,其中优表明患者的骨折部位已经完全愈合,在检测后的各项临床指标也均恢复正常。良:患者患肢基本已经恢复正常,骨折部位也得到了有效痊愈,各项治疗指标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差:患者在经过治疗之后骨折部位没有得到完全的愈合,关节活动情况以及各项检测指标均无法得到有效的改善[3]。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

2 结果

2.1 治疗指标对比

在该次研究中,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凝血功能恢复时间等指标上对照组的各项数据比观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各项指标(±s)

表1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各项指标(±s)

组别术中出血量(m L)手术时间(m i n)凝血功能恢复时间(m i n)观察组(n=1 5)对照组(n=1 5)P值1 1 9.6±1.9 5 8 4.9±6.1<0.0 5 5 6.3±1.1 7 0.2±3.6<0.0 5 1 2.6±1.5 3 2.4±1.6<0.0 5

2.2 治疗效果跟并发症对比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其中治疗效果优9例,良4例,差2例,治疗优良率为86.67%;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优5例,良4例,差6例,治疗优良率为60.00%,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中还出现了2例关节稳定性差以及1例骨折愈合不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为20.00%,对照组患者则出现了3例关节稳定性差、4例骨折愈合不良的问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达到了46.67%,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面对比对照组要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当下肢复杂骨折发生后,患者骨折周边的血管跟肌肉组织均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严重者可能并发皮肤软组织或骨组织缺损,并会给患者带来非常大的痛苦。部分骨折情况比较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大出血、意识涣散以及休克等诸多问题,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也就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并导致后续的救治难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目前多是采用手术固定模式来进行复杂性骨折的治疗,来让患者的骨折部位得到有效的固定,并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是在应用传统的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来进行治疗时,对于患者骨折周围软组织损伤较大,在剥离骨膜之后暴露了骨折端后方能够进行后续的手术治疗[5]。这一治疗方法中对于患者骨折周围的软组织也会造成一定的损伤,使得患者所需要遭受的创伤得到进一步加大,伤口感染、骨愈合不良等风险也会随之增加,同时该术式一般手术时间较长,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时手术风险较高,在抢救危重患者时不适宜采用。因此采用传统的内固定骨折术式中,难以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及预后效果,同时对于患者的具体需求也很难满足。

近几年来,临床上下肢复杂骨折在治疗过程中也开始广泛应用到了外固定支架术,现阶段也成了一种非常成熟的骨折治疗模式。外固定支架术能够很好地满足人体生物学原理以及骨折修复原则,在手术过程中对于患者患肢以及骨折周边的血管神经等软组织也能够起到良好的保护效果,在该治疗模式中还不需要进行患者骨膜的剥离,这样也就能够有效避免对周围软组织造成的损伤,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跟预后效果。

该次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凝血功能恢复时间等手术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跟对照组患者相比也得到了显著的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通过外固定支架术来对复杂的胫腓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还能够减少手术创伤,改善预后效果,提升手术效果,因此值得进行临床应用跟推广。

猜你喜欢

腓骨患肢支架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腓骨肌腱脱位的诊断与治疗
腓骨皮瓣加外固定器修复胫骨缺损伴小腿软组织缺损
综合护理干预在胫腓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