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手术坚强固定后踝骨折块影响踝关节骨折后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

2018-02-27陈海峰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24期
关键词:后踝踝骨优良率

陈海峰

(江苏省建湖县人民医院,江苏盐城 224700)

踝关节骨折属于比较多见的骨折类型。踝关节骨折手术后,如若预后效果不佳容易引发患者骨性关节炎和踝关节疼痛等并发症。现阶段临床中,针对踝关节骨折患者的手术固定方式以及手术入路均比较多,后踝关节固定在踝关节骨折患者治疗中对于其手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和预后的影响效果尚未完全明确。除此之外,针对踝关节骨折患者是否需要实施后踝固定的具体标准,仍然存在一定争议[1]。该次研究将以2014年1月—2016年12月为研究时段,探讨踝关节骨折患者采取后踝骨折块固定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该院诊治的踝关节骨折48例作为此次的研究样本,以随机数字法分组,并依次分别纳入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资料:24例,男性14例,女性10例;年龄范围 26~69 岁,平均年龄(43.2±0.6)岁。 对照组:共计24例,男性13例,女性11例;年龄范围27~72岁,平均年龄(42.8±0.4)岁。两组病人的线性资料对比较为均衡,具备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于Ⅰ型和Ⅱ型骨折患者仅采取石膏保护,针对Ⅲ型与Ⅳ型患者则需要立即采取手法复位。针对复位之后患者的骨折稳定者则给予石膏保护,针对复位后患者骨块仍未恢复稳定者需要采取跟骨牵引术治疗。患者入院后均需要采取脱水和消肿等对症治疗,并于入院2周内视情况实施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后踝骨折块固定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并未实施后踝骨折块固定治疗。观察组手术方法:患者保持俯卧位,采取连续硬膜外麻醉方式或者全麻方式,行外侧入路,于腓骨后缘及跟腱外缘作为手术入路,直视下实施骨折复位,并以克氏针进行临时固定。以T形钢板进行支撑固定。对于三踝骨折者需要进行后踝固定,之后再次实施内踝和外踝的常规入路固定,其中外踝以直型重建钢板进行固定,而内踝骨折则采取半螺纹松质骨钉进行固定。手术后患者均以石膏采取临时固定,防止发生水肿。手术后3 d指导患者开展踝关节功能训练,每次约为5 min,连续训练8次;于术后7 d指导患者进行负重训练,于术后4周可指导患者进行负重行走。对照组手术方法:针对单纯性后踝骨折患者,采取连续硬膜外麻醉。于透视机辅助下进行手法复位,并以石膏固定。对于三踝骨折患者则需保持俯卧位,采取持续硬膜外麻醉或者全麻方式,采取常规手术入路,应用直型重建钢板对外踝进行固定,应用半螺纹松质骨钉对内踝骨折进行固定。完成内踝和外踝固定后,于透视机辅助下对患者踝关节实施手法闭合复位。针对复位之后患者踝关节骨折块仍然不稳定者需要采取后踝骨切开的内固定术治疗。患者完成复位后以石膏进行外固定,并指导患者进行主动锻炼。

1.3 评价指标

(1)应用Phillips 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141~150分为优,131~140 分为良,121~130 分为可,≤120 分为差;(2)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骨折的愈合时间。

1.4 统计方法

数据以SPSS 17.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实施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比照

观察组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是87.50%,较对照组的62.50%具有显著优势,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比照[n(%)]

2.2 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比照

观察组患者术后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 (10.21±3.06)周,较对照组的(12.62±4.26)周显著更短,且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对于踝关节骨折进行准确分析将对患者治疗以及方案拟定和术后功能评估均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也将对患者治疗产生良好的指导作用。现阶段临床中常用的分型标准包括danis weber分型以及来个hanse分型[2],此两种分型标准均强调了不同机制对于患者关节形成的损伤,然而缺乏对于踝关节损伤程度和临床治疗相关因素的关注,因此在治疗期间缺乏针对性,同时对于患者关节功能恢复的预后评估也缺少相应评价。该次研究中依据各类骨折分型特点来制定分型标准,主要包括患者踝关节骨折块大小、损伤机制以及骨折对于关节面产生的影响程度等。踝关节骨折块大小将对手术过程中手术指征、固定方式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对患者骨折面等信息实施准确采集,依据数据分析结果等对骨折类型进行分类,有助于防止分型不明确而对手术效果产生不利影响[4]。手术后患者通过早期功能训练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为了进一步避免患者术后发生踝关节黏连和关节囊挛缩等情况,应指导患者于术后积极进行功能锻炼,以促进其血液循环,防止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4]。该次研究当中针对三踝骨折病人均采取内外踝切开内固定,观察组患者采取后骨折块固定的手术治疗方案,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患者手术后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更短,同时该组患者手术后踝关节的功能恢复优良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这表明通过采取后踝固定可显著促进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有效恢复,有利于缩短患者骨折术后骨折愈合时间,这对于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尽快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均具有重要促进作用。除此之外,对于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还需要对其骨折类型进行准确判断[5],通过准确分析型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进而缓解患者痛苦和经济压力,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及复位质量,以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综上所述,对于踝关节骨折患者采取后踝骨折块固定治疗,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同时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该治疗方式值得在踝关节骨折患者中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后踝踝骨优良率
自拟消肿方联合冰硝散治疗三踝骨折肿胀的疗效观察
新型特殊构型接骨板固定后踝骨折的初步研究
中医手法复位治疗踝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如何选择后踝骨折的治疗方式
基于三维有限元仿真模拟的踝骨损伤生物力学分析*
后踝骨折的治疗与研究进展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经后内侧和后外侧联合手术入路治疗内踝后踝冠状位骨折的探讨
后外侧联合内侧切口治疗Ⅳ度三踝骨折1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