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激素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8-02-27陈晓超马民亮刘艳武李志全赵轶男党海峰
陈晓超,马民亮,刘艳武,李志全,赵轶男,党海峰
(西京医院骨科,陕西西安 710032)
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骨科疾病的常用外科手术方式,如股骨头坏死、髋关节退行性病变、关节发育不良、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1]。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易引发诸多并发症,其中,假体周围感染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并发症中最严重的一种,不仅会导致患者出现肢体功能障碍,病情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2]。因此,对于采取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在其围手术期采用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缓解患者的关节疼痛症状,改善其关节功能,降低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性,在临床治疗中显得极为重要[3]。该次研究以2015年1月—2018年9月为时间范围,将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试验对象,在患者围手术期内采用不同的治疗措施,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分析适用于临床推广的治疗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实施关节置换术的80例患者为试验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甲、乙组,每组40例。甲组:男 23例,女 17例;年龄 56~75岁,平均年龄(66.2±4.2)岁;膝关节置换术28例,髋关节置换术12例;乙组:男 25例,女 15例;年龄 58~76岁,平均年龄(66.6±4.1)岁;膝关节置换术26例,髋关节置换术14例。研究纳入对象均采取关节置换术,所有患者都已通过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且对研究内容知情。排除合并有严重的心、肾、肝功能不全或患有精神功能障碍,存在手术禁忌证的患者。两组研究对象在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进行常规禁食(6 h),在不采用催眠与镇静药物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麻醉,切开皮肤后进行组织分离,切开关节囊后在截骨前给予甲组患者10 mg生理盐水静脉注射,给予乙组患者10 mg地塞米松(国药准字H41021924)进行静脉注射。然后再进行截骨、冲洗、植入假体,并进行固定,关闭关节囊,按照顺序逐层缝合,术后进行止血处理。乙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方式与甲组相同,术后1~3 d每天早晨给予其5 mg地塞米松静脉注射,甲组患者术后1~3 d每日早晨静脉注射5 mg生理盐水,并叮嘱两组患者术后进行适度的康复锻炼。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ALB)、C-反应蛋白(CRP)水平、疼痛程度(VAS)评分、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改善状况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其中,VAS评分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疼痛程度越严重。髋关节Harris评分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越好。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各项研究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数据比较差异用χ2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ALB、CRP水平、VA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ALB、CRP水平比较差异不明显,且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甲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ALB、CRP水平与VAS评分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ALB、CRP水平与VAS评分对比(±s)
组别A L B 水平(g/L)术前 术后C R P 水平(m g/L)术前 术后甲组(n=4 0)乙组(n=4 0)t值P值3 5.4±2.7 3 6.7±3.3 1.9 3 0.0 6 4 1.8±6.5 4 4.2±6.7 1.6 3 0.1 1 2.4±0.4 2.5±0.5 0.9 9 0.3 3 2.4±0.5 2.6±0.5 1.7 9 0.0 8
2.2 两组患手术前后VAS评分、Harris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Harri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甲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甲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所示。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Harris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Harris评分比较[(±s),分]
组别V A S评分术前 术后H a r r i s评分术前 术后甲组(n=4 0)乙组(n=4 0)t值 P值7 9.7±6.2 7 7.4±6.3 1.6 5 0.1 0 6 7.6±6.8 6 0.8±6.6 4.5 4 0.0 0 6 0.4±5.8 6 0.9±5.6 0.4 1 0.6 9 7 1.6±7.2 8 2.3±7.4 6.8 0 0.0 0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甲组中2例伤口感染,1例伤口愈合效果较差,乙组中仅1例术后伤口感染,乙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5%,1/40)低于甲组(7.5%,3/40),但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骨关节病是老年人易患的常见骨科疾病,且近年来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成为了影响老年人日常生活的主要病症。但因中老年人多合并有各种慢性病,身体机能较差,抵抗力与手术耐受性较低,部分患者在采取手术治疗后,会出现机能代谢异常、体内环境紊乱等情况,严重者甚至会死亡[4]。因此,对于患有骨关节病的患者,在对其实施手术期间,选择合理、有效的药物,以提升患者围手术期内的手术耐受性,改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
此次研究以采取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观察对象,给予其不同的围手术期治疗,结果显示采用激素类药物地塞米松的乙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采用生理盐水静脉注射治疗的甲组患者,且乙组患者术后CRP、ALB水平高于甲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甲组,但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表明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地塞米松治疗,能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的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的血清指标,且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几率较小,治疗安全性更高[5]。地塞米松属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被广泛用于消炎抗毒、抗过敏与抗风湿等治疗中。作为抗炎症药物,地塞米松的治疗机制为作用于糖皮质激素受体,抑制机体炎症反应与中枢神经系统炎性反应等,可改善患者的血清ALB、CRP水平[6]。另外,该次研究中,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地塞米松治疗,术后VAS评分明显降低,表明患者的手术耐受性明显增强,主要原因可能与地塞米松用于围手术期治疗中,能促使机体应激能力上升,糖皮质激素药物可增加患者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保护机体的组织机构,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同时改善患者的机体微循环,缓解患者的心、脑、肝等脏器血氧匮乏的状态,改善机体的脏器功能;减少缓激肽与5-羟色胺释放,抑制患者的炎症反应,从而起到减轻疼痛的效果[7]。
综上所述,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采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适合用于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