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教学实践中对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性质的反思

2018-02-27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史实亚历山大阶级

(乾县第一中学 陕西咸阳 713300)

一、关于世界近代史对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性质的界定状况

2002年我参加工作进行高中历史教学时,当时的人教版《世界近代史》是这样表述其性质的“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由封建农奴主阶级主持开展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这场改革……(后面是表述其重大作用的内容)。

后来在 “教改”及“新课程”改革浪潮地强烈影响下,我们教学开始使用人民版的历史课本,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本《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中对亚历山大的农奴制改革的性质是这样表述的“1861年俄国的农奴制改革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后来我也查阅了我上大学是的历史课本,即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出版由刘祚昌和王觉非具体负责主编的《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期中是这样表述其性质的“1861年改革虽然是在农奴主主持下进行的,但就其内容而言,是资产阶级性质的。”

顺便补充一点:有趣的是,课本对改革性质、作用相似度很高的日本明治维新的性质界定是用来“资本主义改革”。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两点问题:一、目前史学界在对俄国农奴制改革性质的表述基本上统一使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这一提法。二、史学界在对历史事件性质表述的时候使用过“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和“资本主义改革”这两个概念。

笔者认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和“资本主义改革”这两个概念虽然所表述的历史史实基本相同,但它们对所要表述的历史史实是有侧重的,即“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和“资本主义改革”貌似相同,其实内涵还是不一样的。

二、对“资产阶级改革”和“资本主义改革”这两个概念的辨析

究竟什么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呢?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先结合大家最为熟悉的历史史实及其性质的表述来引导大家理解史学家或史学界对“资产阶级革命”这一性质界定的思想机理,进而让大家体会具备哪些条件的史实才可以说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北美独立战争及辛亥革命等都是历史上典型的资产阶级革命,虽然它们发生在不同的大陆、不同的民族和国家,但它们都是本民族国家的资产阶级政治力量在特点的历史条件下领导本民族人民经过一系列流血战争和艰苦卓绝的斗争并及政治体制最终在本民族国家建立资产阶级领导的或主导的资本主义国家政权,显而易见,史学家和史学界之所以把英国、法国、北美独立战争及辛亥革命等用“资产阶级革命”来表述其性质,关键原因是这些国家的资产阶级政治力量在相应的社会变革中直接发挥了策划、组织、领导及积极地斗争作用,而且在斗争或者战争取得很大成效后,也是按照他们资产阶级的思想理论、理想与追求、利益要求组建国家政权和构建政治体制;这一过程中“资产阶级”的作用与地位与其它社会阶级进行比较,那是十分突出的。反过来是想:如果这些国家的资产阶级政治力量在相应的社会变革中根本就没有发挥从如上所述的巨大作用,史学家和史学界能用“资产阶级革命”来表述英国法国确立资本主义政治的史实和北美独立战争及辛亥革命等史实的性质吗?也就是说,史学家和史学界在使用“资产阶级革命”表述史实性质时,侧重于或者更突出强调“资产阶级”这个阶级,而非强调“资本主义”这一结果

基于以上剖析、理解与认识,笔者认为:“资产阶级改革”和“资本主义改革”这两个概念是有联系但侧重点或史实所凸显的方面是不一样的,即:“资产阶级改革”和“资本主义改革”所反映的史实虽然都是改革,结果都整体上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组建了政体或相同或不同的资本主义国家政权,但真正的“资产阶级政治力量”有没有在这个改革过程中真正发挥应有的策划、组织、领导的作用,而且在改革取得很大成效后,、利益要求组建国家政权和构建政治体制也是按照他们资产阶级的思想理论、理想与追求,这些是最关键的区分点;这一过程中“资产阶级”的作用与地位与其它社会阶级进行比较,那是十分突出的;或者说,在相关的社会变革过程中,只有资产阶级起到了特别重要和关键的作用,其它阶级则没有起到这样的作用,那么,这样的社会变革就应该界定为“资产阶级改革”;但是,如果在相关的近代化的社会变革中“资产阶级”并没有发挥应有的策划、组织、领导的作用,最终相关社会变革却自觉或不自觉的按照资产阶级利益要求组建国家政权和构建政治体制,因为这场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那么,这样的变革笔者认为就应该界定为“资本主义改革”。

三、关于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性质的评定

发生于1861年的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史实究竟应该怎样界定其性质?有了笔者上面的逻辑性表述作为基垫,这个问题就很简单了:亚历山大二世身份上是一代沙皇,阶级属性当然属于农奴主阶级,而且还是最高政治代言人(这一点在他的改革动员令中就有明确体现-----他说“……我们与其等待农奴自己起来解放自己,不如我们解放他们……”);另外,依据其所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法令来看,其实旨无外乎最大程度地维护本阶级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废除农奴制”只不过幌子而已;就其结果而言,它的直接结果是以亚历山大二世为核心和代表的封建农奴主阶级通过改革阻止了一场以推翻农奴主统治和废除农奴制为目标的农奴起义或革命的发生,保住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和国家权力,而并非“明治维新”式的资本主义社会性改革,就其与资本主义的关系而言,仅仅是“他的改革对以后俄国在上资本主义道路产生了深远影响”,注意是“深远的影响”,就俄国社会改革后的体制而言,也仅仅是“在法律层面上废除了农奴制”。所以1861年的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史实性质最科学的界定应该是“由亚历山大二世主持开展的封建农奴主阶级的自救性改革(即:与近代中国的洋务运动类同)”,而并非“一场资本主义改革”,更不能用“资产阶级改革”来界定。

猜你喜欢

史实亚历山大阶级
威廉·亚历山大:通过画笔让西方了解中国
亚历山大的消暑之物
亚历山大诉耶鲁大学:美国依据第九条提起的校园性骚扰第一案
学龄前期儿童患“亚历山大Ⅱ型”1例
马克思阶级概念的当代理解
“偏离”与“回归”:京郊土改中的路径依赖与阶级划分(1949—1950)
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 促进阶级阶层关系和谐
对八路军留守兵团几则史实的考证
中国工农红军第17军史实考
关于朝鲜战争的若干史实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