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的“较量”
——我的教育故事
2018-02-27庞晓玲
庞晓玲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静宁路小学,甘肃 兰州)
岁月无痕,人有情。转眼间,我已渡过了10多年的“讲台”生活。十年的春秋,让我拥有了与不同家庭、不同性格孩子接触、交往、熟识的机会。这些年,虽然孩子们一周只能和我正面见一次,但对于今日已步入大学校门,或已进入社会开始体验人生,或刚走进中学大门的他们,总会有那么几个时刻让我想起。
自参加工作来,我一直担任四至六年级信息技术教学,由于课堂学习辅助工具——电脑的巨大魅力,使得孩子们对一周只有一节,有时还因为本人工作性质的特殊性一节也没有的信息技术课情有独钟。记得那是一年的初夏,枝叶茂盛,鲜花绽放,有位数学老师因教学的需要占用了信息技术课,全班同学不仅否认了这位老师的认真、负责,而且还公然“罢课”,要求按课表上课。当我被本班班主任委派的班干部叫到教室时,看着热情、向往、纯真的孩子们和认真、负责却又无耐的数学老师,我不知所措。为了缓和气氛,我只好“欺骗”孩子们说:“今天,是因为庞老师有事,所以换上数学,以后会给大家补上这节课的。”孩子们在我的“承诺”下,总算停止了“罢课”。
这群孩子顽皮、可爱、天真、烂漫,他们的童真会让你会心一笑,他们的调皮会让你失去理性,但每件事情却都是历历在目。
我们的约定
信息技术课对学生最大的吸引就是电脑游戏。因为游戏,他们盼着每周仅有的一节信息技术课;因为游戏,他们不愿因各种原因而失去每周仅有的一节信息技术课。但是,信息技术课也有学习内容,为了让学生能掌握学习内容,我们有了这样的约定:按要求完成练习后进行游戏,在老师抽查时,能顺利地完成指定的操作。在约定下进行学习、游戏的同时,总会有几个不守“约”的。
一次练习中,有个男孩不守约定,津津有味地干着自己的事情。我走进一看,他没有游戏,而是在进行着电脑绘画。我小声地问他:“你做完练习了吗?”他边画着边对我说:“我又没有玩游戏!”我被他的回答震惊了。我稍提高了点声音继续问:“你做完练习了吗?”他重复了回答,并继续着自己的事情。我再次问:“你做完练习了吗?”他总算停下操作,扭头向我看过来,并说:“我不想做!”我与他的口头较量便因此而开始了。
下课了,他不服气地离开,我静静地做在电脑桌前,想了我们的约定。是啊!他没有不守“约”,虽然没有练习,但也没有游戏。我们的约定应该改为:按要求完成练习后才可以进行自由操作,在老师抽查时,能顺利地完成指定的操作。
在“画图”中下五子棋
在进行四年级的《综合练习——画一幅简单的画》一课中,我宣布课堂任务并讲明要求后,同学们便开始了创作,我也进行了巡视和指导。巡视中,我看到两个男生“舍弃”一台电脑,津津有味地操作着一台电脑。起初我以为被“舍弃”的这台电脑出了问题,于是快步走向他们,向“机主”询问爱机的“病情”,他却轻描淡写地说,电脑没有问题,是我俩想用一台电脑!我无语地站在他们旁边,看着他俩你一笔、我一笔,不争不抢,心平气和地在“画图”中的绘制。淡蓝色的画布上除了黑色的实心圆和白色的实心圆外,只有一张网络图。单一的颜色和简单的画面使我实在不能忍下去。于是我问:“你们这是在干什么?”其中一生兴高采烈地对我说:“老师,我们在画五子棋图。”并用手指着显示器继续说:“一会儿在这两边再各画一个小人,放上白棋和黑棋……”我说道:“你们想法很新奇,可是你们的棋盘、棋子画得也太粗糙了吧!”随手接过孩子手中的鼠标,边示范边说:“用Shift键配合矩形工具画出一个正方形,然后复制、粘贴画一个漂亮的棋盘;再用Shift键配合椭圆工具画出黑白棋子。”此时的他们像是取得了真经一样连连点头,并迅速清除了画布上的所有内容,开始了“杰作”精美的创作。
看着他们如痴如醉般的操作,我仿佛感觉到课堂中师生是一种互补,老师教会孩子知识,孩子让老师增长见识。
“侦察兵”与“剽窃者”
每带一个年级,我都会给学生安排一个固定的座位。并让他们在“自己”的电脑上创建文件夹,保存自己的学习成果,以便教师随时检查。在一次检查过程中,我发现了“一模一样”的作品。尤其在上完“文件的复制”一课后,“克隆”的作品越来越多。于是,我开始了“侦察”,决心一定要找出“剽窃者”。为了让这些“剽窃者”能够承认自己的作品是复制而来的,我特意将每个班的要求设计的不一样。
接连几节课,我都是布置任务后,放亮眼睛,流动在机房的每一台电脑前。终于“逮着”了几个!每节课他们的显示器上不是没有内容就是其他画面,但在检查作业文件夹时,他们的文件夹中没有少一次的作业,所以我在没有充足的理由前也就不好乱下结论,之后的课堂中我更是关注这几位“嫌疑者”。通过多次的观察,我终于可以肯定他们的作业是“剽窃”的。在作品展示中我用匿名的方式展示了这些“剽窃者”的作品,并将所在班级的作业要求再次呈现给大家,让大家依据本班“法律”,进行裁决。在众多法官的依法裁决下,判出:这些作品是复制、粘贴而来的!我随机说道:“复制、粘贴可以让我们节省操作时间,但如果使用不当,你就成了‘剽窃者’。”
此后,“剽窃者”基本消失了。就算他们复制了同学的作品,也会稍做修改,变为自己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