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
2018-02-27王玥
王 玥
(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古城镇水海小学,安徽 蚌埠)
一、创设有效情境,增加师生互动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于新知识是愿意积极主动学习的,但学习一旦遭遇困难和挫折,又很容易退缩。而且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学习数学对思维有较高的要求,学生直接学习有一定的难度。这时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有效情境,能有效降低学习难度,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促进学生课堂学习。
如四年级“用数对确定位置”课堂教学中,导入环节创设如下情境:师:“孩子们,你们喜欢看电影吗?喜欢看什么电影?你们到电影院里能快速准确地找到自己的座位吗?”通过探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纷纷举手回答。师:“瞧瞧(大屏幕出示电影院座位图和电影票),老师要去看电影,可找不到座位,你能帮助老师快速地找到吗?”请学生帮助老师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积极性。问题解决后,紧接着教师出示班级某个同学的位置图片,请同学们向别人介绍他坐在哪里。怎样的表述才能快速准确地确定这位同学的位置呢?怎样进行规定呢?能用一种简洁的方法来表示位置吗?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探索,学生可以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交流、互动。通过这样的学习模式,学生自主、主动地学习,解决问题,学习知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根据学生在课堂的表现,创设有效情境,能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可以有效增加互动,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而且学生在课堂的积极参与是一节课有效的前提,所以如何引导学生参与是教师需要思考解决的问题。
二、积极互动,抓住生成性资源
生成性教学其实是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互动过程,简单来说就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动态的、多元的教学形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生成性资源。生成性教学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生动又活泼的个性张扬。生成性教学不是单一的教学活动,不是空泛的教学理论,也没有固定的教学方法。生成性教学重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生本之间的互动过程,这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巧妙恰当的提问,能引发很多美妙的生成,进而点亮小学数学课堂。
如二年级“余数比除数小”这一课中,出示:“请每位同学用12根相同小棒,每四根摆一个正方形,可以摆多少个正方形?”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齐声回答3个。“换成13根呢?”有的孩子会陷入思考,有的同学会说:“小棒还剩。”另一个同学连忙就说:“小棒不够,还少呢。”这时有同学说:“就13根进行摆,少可以再拿呀!”这时我并没有做出解释,而是请说小棒还少的同学上台演示他摆的结果,进行追问:“只能摆三个,剩一根小棒怎么办,可以再添加吗?”生:“只能剩着不能继续了,因为题目要求是用13根进行摆。”再问:“换成14根呢?”学生通过摆小棒可以得知还剩2根。“那 15 根呢?”“16 根?”继续追问,“16÷4=3(个)……4(根)可以这样写吗?”这时有同学会说剩的4根,正好还可以摆1个,剩下的数不能比除数大。这时并没有满足而是继续问:“余数为什么不能等于和大于除数?”然后同学们开始验证……
根据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生成,顺着学生的思维方向,以巧妙的点拨,引导学生探究新知,是学生学习新知的成长之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整个过程中,在实践中感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课堂教学善于抓住有效的生成资源,是有效课堂教学的翅膀,它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趣味是数学学习的持续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课堂中,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兴趣,就会主动地学习,探寻数学的奥秘。那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的趣味教学呢?作为数学老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首先,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图形的旋转”中,教师在教授旋转时,可用多媒体演示动漫的方式,加上小动物一旁的讲解,这样整个课堂更加有趣。其次,游戏形式的教学。在课堂中,可将教学与游戏相结合,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取知识。如“三角形的认识”中,教师在导入时,准备一个礼品袋,里面放入不同形状的尺子,让学生用手摸,不能用眼睛看,并且说出自己摸出的图形,进而对三角形有感性认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最后,为学生提供操作的平台。如,在教学“圆柱”时,初步对圆柱的特征有所认识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制作圆柱体的粉笔盒、铅笔盒等,这样的方式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圆柱的认识,还能提高兴趣。
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在情境中生成,积极互动、寻找趣味,在趣味中学习,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点亮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课堂有效性和高效性目标较好地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