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实现课堂教学创新小策略
2018-02-27孙淑丽
孙淑丽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三中附属小学,安徽 阜阳)
数学教学的创新具有很多方面,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当针对传统教育教学方式中显露的弊端进行改进,并依据时代的发展以及教育部的要求进行相关改进,从而实现对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教学目标的创新
为了实现小学生的整体发展,小学数学教学是必不可缺的,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处理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分析与综合的技能,能够在把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发展数学核心素养。因此,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制定的数学教学目标应当摒弃传统只注重学生数学知识层面培养的教学目标,在目标的制定中增添学生能力层面、过程与方法层面以及情感与态度方面的内容。具体而言,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数学教师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教学目标的原则
为了在教学中保证全面创新的效果,数学教师应当改变传统制定数学教学目标的原则,而应当结合小学生的性格发展以及数学学习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教学目标的制定。例如,依据传统教学目标的制定原则,“统计”这节课的一个课时的教学目标是:(1)学生通过学习能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以及分析描述的过程,能够通过简单的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2)能够认识条形统计图及简单的统计表,能够依据统计图或统计表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但是经过实际教学我们发现学生在一个课时中熟练掌握这部分知识是存在一定的难度的,所以,将原本一课时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拆解成为两个课时,充分展示以生为本的创新教学目标制定原则。
2.教学目标的内容应当丰富
传统教学目标的内容是知识层面,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对小学生能力及情感态度的要求,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也不能单纯只强调知识层面的内容,而应将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等多方面的内容包含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中。例如,“梯形的面积”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能够将数学思维进行转化,使用多种方法探究和掌握梯形的面积公式,并能够解决相关问题,综合了解平面图形的内容联系;(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推理以及归纳的过程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3)情感与态度:积累使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新图形面积的策略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不难看出,在进行数学教学创新的过程中,教学目标的创新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目标的创新制定为之后的教学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
如果说教材是教学的内容,那么教学方法就是真正实现教学过程的策略,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明显感觉到,对于同一节课,教学方法的不同会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进行数学创新教学策略的阐释时,我们不得不提出将教学的方法进行创新,在这之中包含三部分的创新需求,第一,教师在进行创新方法的设计时,应当进行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以及学生的认知结构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师应当明白我们选择教学方法是为了最大化地实现教学的目标,使学生能够学会知识,所以,应当在教学方法设计时尊崇学生的主体意识,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方法的设计。第二,教师应当紧随时代发展的潮流,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在数学教学方法上,例如,在“图形的变换”这节课的教学中,可使用多媒体中的PPT进行图形图片的投放,使学生在直观的情境中更容易接受有关图形及图形变换的数学知识。第三,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适当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展数学思维。例如,在“认识分数”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设定问题情境教学法,提出“分数是什么”“分数有什么特点”“二分之一应当如何书写”等几个问题,使学生在与教师问答中发展质疑精神以及发散的数学思维。可见,在进行数学的创新教学时,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时代发展的形势以及启发学生思维发展等多重因素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设计,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在小学生的整个教学体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关系着学生思维的发展以及能力的提升,因此,依据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并不能满足现阶段学生发展的需求,数学教师应当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积极探索数学教学创新的方法,实现数学教学的有效创新,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