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2018-02-27周忠伟
周忠伟
(东昌府区郑家镇镇西小学,山东 聊城)
道德与法治是新课改之后普遍通行的科目,它可以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科学的技术方法实现顺利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多使用多媒体和信息技术,将视频、图画、声音等进行融合,可以对需要讲授的课程进行情景再现。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通过这样直观的教学方法也可以将道德与法治融入课堂当中,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小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我国小学生的精神文明素质。
一、巧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
道德教育是每一个学生都需要进行的教育,它反映了社会的价值观,也体现了我国小学生的精神面貌。在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重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的目的,教师一定要按照学生的发展规律和生活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一般来说,所有的教学活动都需要运用多媒体和信息技术,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班级内就能感受到世界各地的先进经验。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学可能会受到不同条件的限制,因为信息技术学科与小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有一定的距离,这样在课堂上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就比较困难,因此通过多媒体技术来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知识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在教学道德与法治“我背上新书包”这一课程时,教师要重点让小学生体验小学生活的美好与对未来的憧憬,教师也可以通过PPT等多媒体对学校中的各个景物进行展示,让小学生感受成长与变化带来的喜悦。
二、综合课程内容,形成道德品质
其实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当中,很多课程都会涉及信息技术,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融入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的发展观可以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道德与法治并不是独立的,是融合于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各个方面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包含了我国的国情、政治、安全、民主等各个元素,这些元素都是能引领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了解的重要方式。为了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为了发展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对道德的是非判断,对于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都要进行灵活的设定。教师在课堂进行之前一定要根据课本内容进行备课。对于不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接受能力和对道德与法律的理解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适合的情景下完成任务,达到合适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公路上的安全》这一课程中,教师通过多媒体来体现车、船的运行情况,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形象直观的感性知识来告诉学生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让学生掌握基础的道德法律知识,让小学生在参与社会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行为能力负责。
三、道德与法治并重,生活性与德育性有机统一
一般小学课程中不会单独对道德和法律条文进行详细的教学,而是将道德与法治融入现实的实例当中,从而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力量。在生活中道德的力量十分强大,尤其在小学阶段更是需要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同时要让学生的生活与德育做到有机统一。同时一定要在道德与法治中结合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道德和法治的教育力量。通过科学技术将零散的、分散的内容相互融合,通过互联网上的相关案例培养学生相关的道德素质。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不够强,因此教师必须要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从不同的方面来感知当前的道德素质和核心价值观,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因此,在学习《文明过夏天》一课当中,通过多媒体软件收集到的相关视频和图文增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理解,告诉学生什么是自己该做的和不应该做的。例如:公园随便摘花、践踏草坪、乱扔垃圾都是不符合小学生道德基本守则的。教师也可以通过相关案例来对生活中一些不和谐的现象进行揭示,也要告诉小学生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确立社会法治秩序意识。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对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进一步发展有重大意义。为了适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但还需要教师和学生不断提高与其相关的知识及应用水平,并在教与学的实践中不断摸索、完善来提升小学生的道德法律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