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克服小学生的嫉妒心理

2018-02-27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班级小学生

(穆棱市马桥河镇中心小学 黑龙江穆棱 157500)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一些不良现象也应运而生,许多人心理扭曲,最终造成不可挽回的恶果。其中在小学生身边也会出现一些害人害己的现象,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小学生的嫉妒心理造成的。

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家庭较多,孩子在家里娇生惯养,唯我独尊,是家里的“小皇上”。孩子不懂得谦让,不懂得尊重,更不懂得关爱他人,甚至别人比自己强了都生气。作为教师怎样才能让小学生克服嫉妒心理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用心爱护每一个孩子

教师就像孩子的父母一样,要关心爱护孩子,要使他们相信自己,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发自内心的关心。孩子从呱呱坠地,由父母含辛茹苦地把他养到上学的年龄,再把孩子交到我们手中,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缘分。现在的孩子基本上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从小在家里就被所有人宠爱着。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他们在学校也希望自己是老师和同学们眼中的幸运儿,是和别人不一样的。我们与学生朝夕相处,孩子的点点滴滴都看在我们的眼里,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多鼓励他们,建起心灵沟通的桥梁。人无完人,何况是个孩子,每个人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只要发现了孩子的问题后,我们就可以在不伤害他们自尊心的前提下,用一些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去帮助他们改正。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要求学生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对学生克服妒忌心理起到重要作用。很多学生看到别人的优点心里很不舒服,看到别人的进步会不满,看到别人超越自己更是气愤极了,种种现象表明这些孩子的心理不健康。此时,作为教师的我们千万不能视而不见,我们要及时引导,教育他们要学会正视别人的优点,看到别人进步应该替别人感到高兴,看到别人比自己强了要虚心向他人学习。学会适当的自我调节才能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抓住课堂资源,化解嫉妒心理

学生每天在学校里学习,其中呆在班级里的时间最长,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在不经意间就会让学生对他人产生嫉妒心理。如:老师表扬王明多一点,学生都愿意与王明接触,等等现象导致了学生心理不平衡。此时教师就要利用课堂这一阵地,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知道在学习或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合作,互相帮助,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王大庆是一个学习成绩优秀,卫生状况良好,人见人爱的孩子。但是唯一的缺点就是不喜欢帮助别人,而且别人需要他时,他不是置之不理,就是对别人冷嘲热讽,面对老师对其他同学的表扬,他也是一副不屑的样子。通过了解,我发现这个孩子内心并不像外表一样冰冷。王大庆在家里表现得极其乖巧,爷爷疼奶奶爱,爸爸妈妈的掌上宝。为什么在学校会变了一个人呢?我把王大庆叫到办公室,耐心的与他沟通,原来,在家里娇生惯养的他,看不得别人有一点比他强。抓住他的这一心理,我让他担任学习委员,如果别人有困难,他就要帮助,而且每天都要向我汇报帮助了谁,解决了什么难题,心里感受是怎样的。开始他表现得有些不情愿,慢慢儿我发现他向我汇报时脸上会不时表现出一副眉飞色舞的样子。王大庆变了,在以后的日子里,只要有同学有困难他都会主动帮助,面对老师对其他同学的表扬,他总会对同学举起大拇指——他感受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

四、榜样的力量

小学生的思想意识与行为还处在形成阶段,很多时候嫉妒心理会让学生产生焦虑的心情,对他们的健康成长非常有害。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教师,一方面在班级多树立榜样,教师也要以身作则。在孩子心中,老师的形象是高大的完美的,老师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做到言传身教。例如,在班级建立好人好事表,把班级每个孩子做的好人好事都记录在上面,每个月做一次总结,对这些孩子加以表扬,使班级形成积极向上,乐于助人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多搜集一些生活中的舍己为人,关爱他人的好人好事向大家宣传,让这些事例悄无声息地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让自己远离嫉妒。

五、利用好课外活动

生活中,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具有独立的思想,作为老师不但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除了课堂这一主阵地,课外活动也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主要阵地。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帮助社会上的孤寡老人,给贫困儿童送温暖等活动,激起孩子的同情心,让这些活动悄悄引领自己为他人付出,并形成健康的心理。

六、帮孩子树立自信

很多时候,自信心的缺乏也会引发学生的嫉妒心理,而且这一类孩子在当今社会占有一定比例。怎么才能帮助这些孩子克服嫉妒心理呢?作为老师要与家长密切配合,让孩子获得更多的关爱——赞扬和理解。例如,对孩子取得的进步家长要给予适时适当的表扬和鼓励,使孩子体会到,成功是自己努力换来的,自己通过努力还可以获得更多的成功,让孩子在安全的健康的环境里健康成长。对于孩子的鼓励方式要正确,不能一味地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可以进行适当的物质奖励,但要有个度。最主要的是使孩子看到自己的优秀品质,而这种品质是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观念。它能够影响到别人,让别的孩子学习这种正能量。并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永远保持这种健康本色。

总之,作为教师要做到了解每一位学生,及时发现孩子的想法,做到正确引导,逐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班级小学生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我是小学生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
班级被扣分后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