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渗透

2018-02-27王明亮

新课程(下) 2018年11期
关键词:本班初中生道德

王明亮

(江苏省仪征市古井中学,江苏 仪征)

就目前来说,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依然带有明显的功利化色彩,将理论知识作为本课程的基本教学任务,以灌输教法作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出现了教师难教、学生厌学的消极局面,导致初中生离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合格接班人还有一段遥远的距离。归根究底,这些问题都是教师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教育所造成的。试想一下,如果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所抱有的情感态度是厌恶、消极、应付、虚伪的,那么他们便很难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思考德育问题,也无法从德育知识中提取有价值的人生智慧。但是,如果学生认为学好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对于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与社会价值有极强的促进作用,那么势必会主动学习。所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渗透情感教育十分必要。

一、创设情感思考情境

创设情感思考情境旨在通过德育环境的影响使学生展开批判、反思、欣赏、激动、仰慕等多种积极情感的教学策略。在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几乎都是以学生在生活、社会与学校活动中所应树立的基本道德观念与德育意识为主的,通过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是将情感教育渗透到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基本策略。

就如在“中学时代”一课中,笔者便以本校的招生宣传纪录片导入了新课,以便帮助学生熟悉新的校园生活。这个纪录片视频用仰角、近景等多种拍摄手法展示了我校美丽的校园环境,介绍了我校的校风校训与办学理念,通过真实的学生人才培养案例展示了我校的办学水平。通过这个视频记录片,本班学生对新校园有了初步的认识,而这也让他们产生了熟悉感与亲切感,便于调动起学生的积极学习情感。待视频展示结束之后,笔者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对初中校园学习生活的向往与期待,借此介绍了中学时代对于他们的成长意义。

二、鼓励学生表达真实情感

初中生的人生经历浅薄,道德认知肤浅,如果教师枉顾初中生的德育认知水平,强制要求学生理解高深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过于高尚的德育知识,便会导致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出现假、大、空的问题。为此,教师便要鼓励初中生自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允许学生表达消极思想与负面情绪,以便对症下药,因势利导。

就如在“享受学习”一课中,笔者便鼓励学生讲述自己对学习的看法。由于本班学生的智力发育水平直接决定着他们的学习成果,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态度,导致有的学生是享受学习的,有的学生则无法在学习中保持积极的学习热情。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每个学生都可以主动阐述自己的真实想法。比方说,本班有一个学习后进生便表达了学习给自己带来的不良感受,比如家长与教师会用学习成绩评价他们的所有学习表现,而且每逢节假日便被自己的亲戚互相比较成绩。这些经历给他带来的压力要远远超过学习所带来的积极作用。但是,有的学生却认为不必在乎其他人的看法,最重要的是学习让他们接触了更多的知识,为他们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指明了道路等。不管学生说什么,我都会认真倾听,不会因为学生表达出了消极的学习思想而批评学生。相反,我会在学习态度消极的学生身上花更多的时间,使他们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与幸福。

三、组织趣味性的德育教学活动

保护初中生积极参与道德与法治学习活动的兴趣是激发初中生积极学习情感的基本因素。初中生虽然已经进入青少年成长期,但是他们的心智发育还不成熟,不喜欢一成不变的事物与活动。为此,教师应该多组织趣味性的德育教学活动,促进初中生的积极思考,通过游戏、实践、发明创造等提升初中生的素质。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笔者常常开展角色扮演与社会实践这两种以学生自主体验为主的课程活动,因为这两种活动可以让初中生设身处地地思考道德与法治知识,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经历形成德育认知。而且,这两类体验活动与常规的听讲方式不同,需要学生积极参与,所以深受学生欢迎,易于调动他们的积极学习情感。

总而言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肩负着培养我国青少年道德品质的教育责任,直接影响着我国国民的整体质量,影响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为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应主动渗透情感教育,保证道德与法治课程真正面向学生群体。

猜你喜欢

本班初中生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谈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合力营销“八步法”
我班小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