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教育思想下对生物课外实验的认识

2018-02-27陈金喜

新课程(下) 2018年11期
关键词:课本课外师生

陈金喜

(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赣州一中,江西 赣州)

早在20世纪就有科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生物的世纪,事实也证明现代生物技术在人类进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中学生如何学好生物呢?新课标明确指出:培养学生能力应重于传授知识,也就是把学生能力培养放在第一位置。由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能力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中学生要学好生物,除学好课本生物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提高能力。大力开展生物课外实验在提高学生能力中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高中课本配套实验很多,其中大部分可以以课外形式组织学生开展,培养锻炼他们的能力。以我校的“三育人”活动为契机,每届组织了多名爱好生物的同学组成兴趣小组,对课本的实验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今后的教学积累经验。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完成了多项实验,获得了丰富的成果。本文将从以下几个角度去认识生物实验课外研究的好处。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主动的感性认识过程,它往往是通过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并在思维的参与下进行的。在课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在观察时,必须对观察者(学生)预先提出一定的目的或任务,拟定一定的计划,按计划仔细地观察,提出问题,寻求某种答案,这样才能保证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观察的事物中。例如:使用显微镜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DNA与RNA的分布时,要求学生在观察前应先做好临时标本,要调好光圈,使光线强弱控制适当,提醒学生实际观察到的细胞可能与书本有一定的差别等需要注意的问题,就这样使学生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去观察。通过锻炼让学生对观察的步骤有所熟悉,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俗话说得好,“不断线的风筝飞得不高”,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就要放开手,多让学生自己去实践,教师讲明活动的具体要求、目的和注意事项后,放手让学生独立去实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操作显微镜、绘图、实验、制作标本等多方面的基本技能。在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实验中,老师只要负责讲解关键步骤的注意事项,其余的都让学生自己去实践。这样学生才能深刻体会课本知识的具体应用,大大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是求异性和发散性,它是科学素质中宝贵的心理品质,是塑造开拓型人才最有效的途径。在课外活动中我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在活动中,学生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课外实验活动,学生脸上洋溢着成功的笑容,我想在这其中,一定能诞生几个将来投身于生物科技研究的人才。

四、开发学生的智力

丰富多彩的生物课外实验活动,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学生在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答案的过程中,不断地动脑思考,进行逻辑推理,无形中使自己的智力有了较大的开发。在制作生态缸的活动中,为了保证密闭情况下生态系统的正常运作,学生要设计好生态缸的物种类型、种间关系搭配、数量多少等等问题,在实施计划中肯定会遇到一些问题,他们就会通过上网或互相讨论等方法尝试解决问题。学生在设计计划—实施计划—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中,其分析、推理和归纳等方面能力大大提高,智力也得到有效开发。

五、巩固课本知识

开展生物课外实验的科技活动,能进一步消化课堂所学知识,并扩大知识面和提高深度、难度,所以课外实验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另外,在生物课外实验活动中,学生会遇到不少自己知识范围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激发学习更多生物知识的兴趣,再运用到实践中去,这样就形成了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良性循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起来更轻松,效率更高。例如,我校榕树每到春天,其叶子的生长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一边一边地生长。在研究这种现象的过程中,让学生思考究竟是向光还是肥力或是其他呢?通过仔细观察、对比、辩论,他们终于知道这是一种奇特的向性生长,不同于课本上所讲的任何一种向性运动。这样在增长了课外知识的同时,也有效地巩固了课本所学知识。

六、促进师生间、同学间心灵互动

生物课外实验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的最佳时机,而且能比传统课堂教学更有效地增进师生情感与同学间的友谊。活动过程中,师生间、同学间互相交流、讨论,互相帮助,不但增加了彼此间的了解,而且加深了彼此间的友谊。同时,师生的智慧和心灵不断碰撞与交融,使学生更加了解自我,更懂得关心别人;教师在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感受时,也分享学生的认识成果,不断调整个人的生活目标,体会自身存在的意义。这样的每一次生物课外实验活动,都会成为学生与教师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

猜你喜欢

课本课外师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小满课外班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