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制乳旁加奶器在未开奶产妇母乳喂养中的应用及护理

2018-02-26朱卫平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36期
关键词:母乳喂养应用

朱卫平

[摘要] 目的 对未开奶产妇母乳喂养时采用自制乳旁加奶器进行应用,实施护理干预手段,探索其在临床中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5月期间我医院收治的未开奶产妇进行筛选出240例,经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120例给未开奶产妇的婴儿用小杯、小勺喂哺,实验组120例给未开奶产妇的婴儿用自制一次性乳旁加奶器,对两组的应用效果记录包括婴儿乳头错觉发生情况、吸吮初始时间、产后初始泌乳时间、母乳充盈平均时间。并对两组婴儿的母乳喂养成功率及患者满意率分别进行比较。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吸吮初始时间,产后开始泌乳时间,母乳充盈平均时间均较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中乳头错觉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與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母乳喂养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均得到大幅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未开奶产妇母乳喂养中采用自制乳旁加奶器,有助于促进母乳喂养,效果明显,且护理满意度得到显著提高,在临床上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自制乳旁加奶器;未开奶产妇;母乳喂养;应用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8)36-0136-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self-made breast-side milk feeder plus nursing intervention applied in breastfeeding women with no secretion of milk. Methods 240 cases without secretion of milk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5 to May 2017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Infants of the 120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fed by cup and spoon, while infants of the 120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fed by self-made disposable breast-side milk feeder. The application effects were recorded, including the occurrence of babies' nipple misconception, the initial time of sucking, the initial lactation time after birth, and the average time of breast filling.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initial time of sucking, the time of lactation after birth, and the average time of breast milk filling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P<0.05); the incidence of nipple misconception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success rate of breastfeeding and patients' satisfaction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P<0.05). Conclusion The use of self-made breast-side milk feeder in women without lactation is helpful to promote breastfeeding with evident effects, and the satisfaction of nursing i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which is of clin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Self-made breast-side milk feeder;Maternal women without lactation;Breastfeeding;Application

在世界卫生组织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母乳喂养作为全力倡导的科学育儿方法之一,是保证儿童能够健康成长的一个必备过程。母乳喂养主要指的是用母亲的乳汁予以喂养自己婴儿[1-2]。因母乳本身是婴儿天然食品,母乳喂养不单仅仅对婴儿出生后期的营养、生长及免疫等各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还对母亲预防产后出血,进一步提高机体代谢能力,还有助于降低乳腺癌发生率及卵巢癌的风险[3-5]。而在产后早泌乳与多泌乳是作为母乳喂养成功的关键环节,而婴儿吸吮过程能促进乳汁分泌量,而吸吮的次数、持续的时间、强度与乳汁分泌间的分泌量存在密切关系[6]。

在临床科室中常有很多产妇在产后未有分泌乳汁,而新生儿又需母亲喂养,是一个较担忧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自制乳旁加奶器在未开奶产妇母乳喂养中不断的应用,其不仅可促进产妇分泌乳汁,避免乳头错觉发生,促进母子间感情[7],最终实现母乳喂养。在临床护理实践中一般也常用小杯、小勺去喂哺婴儿,新生儿发生乳头错觉现象屡屡常见,很难进行纠正甚至超过已被废除的橡皮奶头、奶瓶的发生率[8]。乳头错觉发生可能会减弱婴儿对母亲乳头吸吮反射强度,致母乳分泌量降低。若喂哺方法不恰当,往往会致婴儿呛奶事件发生,严重时甚至导致窒息及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现象。本文通过对未开奶产妇母乳喂养中采用自制乳旁加奶器,对其应用及护理效果进行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未开奶产妇240例作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及实验组两组,每组各120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1~42岁,平均(32.3±4.5)岁;实验组产妇年龄18~41岁,平均(30.5±4.7)岁;两组一般资料(分娩方式,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未开奶产妇的婴儿用小杯、小勺喂哺,实验组给未开奶产妇的婴儿用自制一次性乳旁加奶器(即无菌的20 mL注射器,吸入奶液,连接一次性头皮针,去掉头皮针头),将头皮针软管固定于母亲乳头旁,把软管和乳头一并放于婴儿口内喂哺婴儿,诱导婴儿吸吮。在未开奶产妇母乳喂养中使用乳旁加奶器头皮针软管进行模拟乳腺管作用,在婴儿口中含时无异样的感觉,与母乳喂养的生理吸吮要求相符合,可能是因产妇为自己的孩子能通过吸吮自己奶头来补足奶量而心理感到欣喜,另一方面可避免用小勺喂奶致婴儿吸吮发生障碍,引发产妇表现出急躁情绪,对乳汁分泌产生不良后果。在未开奶产妇母乳喂养中采用自制乳旁加奶器可进一步促进乳汁分泌,促进子宫复旧,降低出血量且能使婴儿营养及免疫价值体现,预防发生乳头错觉率。

1.3 评价方法

记录两组产妇婴儿的乳头错觉发生率、吸吮开始时间、产后开始泌乳时间、母乳充盈平均时间、完全母乳喂养时间。统计两组婴儿的母乳喂养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对两组患者的喂养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根据《护理服务质量标准》对护理模式的满意程度分为3 级,分别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级别[9]。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用 SPSS 14.0统计软件对不同方式治疗的两组治疗后所得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喂养情况相较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吸吮初始时间、产后开始泌乳时间、母乳充盈平均时间均较早,实验组产妇中乳头错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喂养成功率比较

实验组在妇产科中母乳喂养成功率为99.17%,对照组成功率仅为85.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满意度为99.17%,对照组满意度为8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当前临床中对母乳喂养有关研究的逐步深入,愈来愈多的产妇均认识到母乳喂养的关键。乳汁分泌基于很大程度上比较依赖在哺乳过程中的吮吸类刺激作用,同时也密切相关于产妇的自身情绪[10]。在产妇的分泌最初时间,母乳分泌相对较少,通常婴幼儿不愿自主吮吸,容易致使母亲对自己乳汁喂养新生儿产生信息不足的情况。通过借助传统小勺、小杯加奶的方法,能够对新生儿的吮吸次数有效减少,更会导致“下奶”过慢,最终致使无法纯母乳喂养[11]。而乳汁分泌这一过程较为复杂,且具备多种内分泌激素参与,在这一生理过程中,由于催乳素及肾上腺皮质素在启动泌乳及维持泌乳中存在关键作用[12]。

母乳能够促进婴儿的发育,并且能够提升婴儿的免疫力,降低婴儿在成年之后患代谢性疾病的几率。此外,产妇选择母乳喂养能够有效防止产后出血,加快产妇身体健康恢复的速度,并且能够减少妇女患上卵巢癌以及乳腺癌的概率。产后近几天是产妇泌乳的关键时期,婴儿对乳头的吸吮会让催乳素发生变化,从而能够让产妇的乳腺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化,在这一时期[13],产妇的乳腺细胞对催乳素产生的敏感度相对较高,而在关键时期之后,催乳素转变成为必要因素,而不像关键时期中的决定因素,产妇需要加大排空乳房的效率来提升其泌乳量。在早期阶段使婴儿能够有效频繁进行吸吮,不仅能促进乳汁分泌,子宫复旧,降低出血率(或量)、且能使婴儿得到其营养价值及免疫价值极高的初乳。及早得到吸吮有助于婴儿建立吸吮记忆较为重要,早吸吮不仅利用婴儿清醒时期帮助建立良好的觅食反射,使吸吮和吞咽能力得到锻炼,对母亲的乳头留下很深的记忆印象,预防乳头错觉,为后期母乳的喂养成功奠定一定基础[14]。采用乳旁加奶的方式让婴儿不断吸吮乳头来刺激乳汁分泌,产妇出奶速度快,大大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通过在本次研究中对实验组产妇采用乳旁加奶器加奶,新生儿能够在吮吸刺激乳头同时,有效的为新生儿补充相应足够的奶量,保证母乳喂养能够符合吮吸需求,尽可能的确保母乳充足[15]。

且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实验组产妇吸吮初始时间,产后初始泌乳时间,母乳充盈平均时间均明显大大缩短,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及满意度明显得到提高。对未开奶产妇采用自制乳旁加奶器进行母乳喂养并加以护理干预其效果改善明显,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上具有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自制乳旁加奶器应用于未开奶产妇中能够显著改善母乳喂养方式,护理有效性得到提高,对婴儿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因此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立新.母乳喂养指导手册[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110-111.

[2] 高瑞.个体化中医护理对产妇母乳分泌的影响[J].光明中医,2016,31(11):1648-1650.

[3] 张媛.95例乳头错觉原因及护理措施[J].吉林医学,2013,34(17):3496-3497.

[4] 刘姿,伍娟英,唐万秋. 乳旁加奶诱导婴儿吸吮促进母乳分泌的效果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19):4871-4873.

[5] 胡丽丽,翟丽君,马志仿,等.新型乳旁加奶器临床推广可能性的质性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2014,7(2A):119-120.

[6] 嚴泓,李姜,王赛清.乳旁加奶对母婴分离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5,6:97-98.

[7] 张素珍,徐智慧,陈欢银,等. 品管圈活动在乳头缺陷产妇母乳喂养中的应用[J]. 现代临床护理,2015,14(9):61-64.

[8] 杨冬云,欧阳艳琼,裴大军,等.吸奶器在母婴分离产妇中的应用现状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2):57-59.

[9] 陈国友,马永华,杜英秋,等.微波消解-ICP-MS同时测定母乳中Ca和P的方法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0,30(8):2274-2276.

[10] 唐巧巧,李晓玲.分娩方式、开奶时间对母乳喂养的影响及护理对策[J].湘南学院学报,2016,18(1):63-65.

[11] 李惠芬,董琴. 乳旁加奶器对早期母乳不足产妇提高母乳喂养的效果评价[C]//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第二次高峰论坛. 2015.

[12] 廖宝珊,李丽花,饶晓珍,等. 初产妇乳旁加乳的应用效果分析[J]. 护理研究,2014, 28(6):713-714.

[13] 朱毓,万宏伟,侯燕文,等.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护理干预在初产妇母乳喂养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22(13):1782-1786.

[14] 付荣,韦娟,程建云. 模仿婴儿吸吮乳头式护理在母婴分离初产妇泌乳和母乳喂养中的应用效果[J]. 山西医药杂志,2017,46(7):851-854.

[15] 罗裔兰,刘沛珍,李燕玲,等.坎离砂外敷联合电动吸奶器挤奶对产后乳房胀痛的效果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2012,11(5):30-31.

(收稿日期:2018-09-06)

猜你喜欢

母乳喂养应用
关于母乳喂养的这些“奇葩说”
我用了20天追成全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进社区
母乳喂养 好处多多
林姗:母乳喂养是幸福的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