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在高职护理教师顶岗锻炼中的应用研究
2018-02-26李敏蔚振江
李敏 蔚振江
[摘要] 目的 利用PDCA管理理论,形成一套教师顶岗锻炼过程管理机制。 方法 根据PDCA管理理论步骤,监测教师顶岗锻炼的过程与效果,并利用教师顶岗锻炼评价指标考核教师顶岗锻炼的效果。 结果 本次实践锻炼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如自我评价、锻炼单位评价、同行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的得分都较之前有所提高,但动态跟踪评价得分差异不显著。 结论 通过使用PDCA循环,教师顶岗锻炼效果有了很大提高,并找出问题为下一次顶岗锻炼提供依据。
[关键词] PDCA循环;高职护理教師;顶岗锻炼;过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 G715.1;R-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8)34-0136-03
我院青年教师来源比较单一,绝大多数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缺乏专业实践技能,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的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因此,青年教师参加行业企业实践锻炼,了解行业和社会需求,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实践指导能力,对改善高职院校教学实践环节是必须而又紧迫的[1]。目前,高职教师到行业实践锻炼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经验,也探索了相应的考核机制,但是实践锻炼过程监测缺乏科学性和可比性。PDCA循环是由美国著名管理学者戴明提出的一种标准化、程序化、科学化的全面质量控制管理理论[2]。因此本研究利用PDCA管理理论,旨在形成一套实施过程可测、实施效果可比的考核机制,对教师实践过程进行考核,以便在以后的实践中加以改正,提高教学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8年1~2月进入行业实践锻炼的21名护理专业教师为调查对象,18人资料有效,均为女性,年龄25~45岁,平均33.5岁,其中副教授2人,讲师6人,助教10人。
1.2 方法
采用PDCA循环管理理论完成各个阶段工作,并采用教师顶岗锻炼评价指标[3]问卷对教师实践锻炼过程及结果进行调查考核,问卷包括教师自我评价、锻炼单位评价、同行教师评价、学生评价、校内督导组评价、动态跟踪评价6个一级指标30个二级指标,分别发放给相关考核人员,回答均采用百分制量化考核。
1.2.1 计划阶段(P) ①现状调查:通过对2014~2017年实践锻炼的护理教师调查得知,造成实践锻炼过程监测不利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4]。其一,学校的管理制度不完善。顶岗期间学校偶尔会电话联系或者亲自到实践单位检查,或者通过顶岗实践鉴定表、汇报来衡量教师的顶岗质量作为考核方式,这些都不能有效保证教师顶岗锻炼的效果。其二:顶岗医院不配合。对医院来说,有的碍于情面不让顶岗教师给他们干活;有的觉得不会带来经济效益,不愿意专门对其培训[5];有的觉得教师不能承担相应的责任。其三:教师目标不确定[6]。许多教师申请顶岗锻炼时没有明确目标,主要出于职称考虑,而不是自身素质的提高。②制定对策实施计划:制定项目计划包括确定目标、时间及实施方案。通过专家访谈及综合分析,确定本次项目的目标是通过学校、医院、教师共同努力,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时间为2017年6月~2018年5月。实施方案为齐抓共管管理制度与切实提高教师意识。
1.2.2 实施阶段(D) ①健全教师顶岗实践锻炼组织管理机构:学校建立相应的校企合作组织机构[7]。由院校、系部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成员包括教务科、教学督导室、各专业教研室负责人组成。主要职责是整体规划教师顶岗实践锻炼工作,协调教师在顶岗锻炼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难题,制定顶岗锻炼的工作形式、工作时间、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工作标准。医学类教师顶岗锻炼的形式确定为到医院一线科室岗位操作演练、现场考察观摩、医院调研。确定本次假期实践锻炼时间是1个月。顶岗锻炼的目标:加强教师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双师素质”[8];熟悉岗位操作规范,掌握岗位职业技能;掌握临床一线的先进技术;感受医院文化氛围。顶岗锻炼的任务:首先向系部提出申请,深入一线与护理人员一起工作,按要求每天填写《实践锻炼工作日志》,接收学校和医院的检查,撰写顶岗实践锻炼总结。并定期、不定期的去实地考核教师的锻炼情况,与医院交流,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教师脱岗的可能性,提高其自觉性。除此,顶岗医院也应加强过程管理:建立教师顶岗实践锻炼档案;监督顶岗锻炼全过程,严格考核,包括考核教师的考勤、态度、实践技能是否逐渐提升、临床任务是否完成、是否对顶岗科室有所贡献。②提高教师意识[9]:态度决定一切。高职教育需要改革,教师观念也需要不断更新。要认识到只有虚心向临床一线人员请教,了解发展趋势,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并将其应用到教学中,才能顺应目前的高职教育理念。
1.2.3 检查阶段(C) 采用教师顶岗锻炼评价指标[2]对教师实践锻炼过程和结果进行检查。教师顶岗锻炼评价指标包括教师自我评价、锻炼单位评价、同行教师评价、学生评价、校内督导组评价、动态跟踪评价6个方面,并与使用PDCA循环前对比,见表1。
1.2.4 处理阶段(A) 通过本次PDCA循环的开展,顺利完成了本次顶岗锻炼任务,但调研时间较少、教师科研能力欠缺等问题显著。这些问题都将提交给下一个PDCA循环去解决。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实践锻炼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如自我评价、锻炼单位评价、同行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的得分都较之前有所提高,但动态跟踪评价得分差异不显著。见表1。
2.1 顶岗教师自我评价
2017年7~8月为期一个月的顶岗锻炼结束,每位实践教师都按时上交顶岗锻炼工作日志,撰写了顶岗锻炼总结,并在各系级学院汇报锻炼心得:通过实践锻炼,自身动手能力得到了提升,有助于教学,但相关专业涉及到的新技能较少,且在顶岗过程中进行相关专业的调研较少。
2.2 锻炼单位评价
根据实践医院反馈意见得知:除个别特殊情况以外,绝大部分老师顶岗考勤达100%,态度认真,实践技能逐渐提升,能按时完成任务,但对医院做出突出贡献的较少。
2.3 同行教师评价
顶岗锻炼以后,通过系部各教研室活动、听公开课等形式,让其他同事对顶岗锻炼过的教师给予新的评价:授课教师的动手能力有所提高,并与临床一线有所结合,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因此教学效果较顶岗前满意。但因顶岗时间短,在教研活动中提出建设性意见的老师较少,也不能带领教学团队共同提高。
2.4 学生评价
教师顶岗锻炼的成效如何,学生有极大的发言权。为尽量全面、客观地获取这方面的信息,我们采取了随机找学生座谈、期中教学检查时问卷调查、网络投票等方式进行评价得知:顶岗教师一定程度上能够结合临床实际工作,实践技能有所提高。
2.5 校内督导组评价
根据查岗与医院沟通得知:绝大部分老师顶岗考勤达100%,顶岗锻炼总结内容丰富,凝炼程度较之前高,动手能力提高,教学内容能融入医院临床案例,但没有发表与顶岗锻炼内容相关的论文。
2.6 动态跟踪评价
除少数申报了顶岗锻炼内容相关的课题以外,还没有发表有关论文。其他涉及到的内容也少有成效。
3 讨论
高职院校护理教师职场专业素质不高最主要的因素就是临床实践技能欠缺,也是制约教育质量提升的症结之一[10]。因此鼓励教师参加临床实践,对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具有深远意义,同时,也增强了教师自身以及他人的职业认同感[11]。首先,开展高职院校护理教师临床实践锻炼,既提高了教师实践能力,又促进了教师了解行业发展需求[12]。其次,实践锻炼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深对人才培养的认识,尤其是在人才知识结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新时期的价值观,增强其就业能力。再次,教师实践锻炼也可改变自身思想观念,提高其学习技能的积极性。教师在实践锻炼结束后,教师们都会力争教学内容丰富,形象生动,做一位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这样就更能激发教师努力去实践锻炼的兴致,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动态跟踪考核水平一直较低,究其原因在于:本次考核太过仓促。动态跟踪的考核内容包括申报科研课题、发表论文、对专业教学改革有无贡献、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开发新的实践教学项目或平台5项。主要考核的是教师在顶岗锻炼后对个人未来发展的影响,对学校专业建设等作出的贡献等,这些都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衡量的。如:申报课题和发表论文,就我院护理教师学历大多都在本科水平,申报相关的教改或科研课题对他们来说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都需要进一步的学习,甚至提升学历水平才能完成。且,专业教学改革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并出成果的,也不是几个老师就能胜任完成的,这需要一个教研室或者整个护理专业老师共同努力。如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开发新的实践教学项目或平台,也需要教师、学院、医院三方的共同努力。总之,动态跟踪的考核应在实践锻炼结束后1年乃至1年以后再对教师进行考核。本研究借鉴了PDCA循环的理论,通过持续不断的改进[13],螺旋式上升,将每位参加实践锻炼的教师及学校、医院存在的问题提前解决,并将PDCA循环作为指导框架,伴随整个实践过程,使实践锻炼变得有目的、有针对性。因此,在教师实践锻炼结束以后,我们再次对本次实践锻炼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和总结,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教师目标不确定[14]、教师实践锻炼的积极性不高以及没有建立教师实践锻炼激励机制[15],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下一轮实践锻炼时运用PDCA循环解决。总之,PDCA循环让本次实践锻炼顺利完成,并且较以前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跃金,商希礼,贾冬梅. 顶岗锻炼对教师成长的意义[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4(2):24-26.
[2] 王文妍,陈希霞,李婷,等. PDCA循环管理在防范患者跌倒护理中的应用[J].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6,4(1):17-21.
[3] 叶金虎,戴永红. 高职教师顶岗锻炼成效的评价机制研究[J]. 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4,13(6):10-14.
[4] 徐艳,刘青海. 应用型本科高等教师顶岗锻炼管理模式探究[J]. 邯郸学院学报,2016,26(1):108-110.
[5] 王存. 高职院校教师企业顶岗锻炼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64(3):49-50.
[6] 王虹玲,刘丹,杨玉红. 高校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的现状与分析[J]. 当代教育實践与教学研究,2018,3(1):92-93.
[7] 高志玲,于艳华.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企业顶岗实习基地建设的研究--以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学专业为例[J]. 中国卫生产业,2018,15(25):118-119.
[8] 裴爱岭. 基于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与顶岗锻炼的探讨[J]. 才智,2017,22(1):20.
[9] 李颖.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实效性的提升策略[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7,19(2):75-78.
[10] 左瑞红. 论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 继续研究教育,2017,6(3):87-89.
[11] 罗海英. 高职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制度的研究—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教师为例[J]. 才智,2017,24(1):42.
[12] 李迎男,陶然.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的实践探索-以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现代经济信息,2018,15(7):455.
[13] 曹霞,谢秀梅,杨婷婷,等. 基于PDCA模式对功能社区正常高值血压人群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J]. 中华护理杂志,2014,49(4):485-491.
[14] 乐永孝,陈亚军.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锻炼对策研究[J].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1):85-88.
[15] 周丽华. 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实践锻炼管理的创新[J]. 教育与职业,2015,(9):63-65.
(收稿日期:2018-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