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教学:致力于语文核心素养建构
2018-02-26沈玲玲
沈玲玲
【摘 要】 语文课程是一种体验性课程。语文体验教学注重学生阅读感受、感悟。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沉潜体验、切身体察、点拨促悟。运用多样化策略,让学生调动自我情思、领略文本魅力,催生深度学习,从而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 沉潜体验;切身体察;点拨促悟
“体验”是学生阅读学习真正发生的标志,是阅读教学的天然属性。没有体验的语文教学,通常会流于说教。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体验。西方学者杜尔克姆认为, 教师的任务是“在学生那里形成一种内部深刻状态,一种类似灵魂聚焦的东西,使学生不仅在童年而且在一生中朝向一个确定方向前进。”按照杜尔克姆观点,体验教学应当致力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建构。
一、沉潜体验,领略文本魅力
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温儒敏认为,“学生语文素养体现在听说读写能力、文学和文章的学识修养、人格修养等方面。而这些都离不开‘学习语言文字”。在体验教学中,教师要重现文本魅力,让学生沉潜涵泳,去感受、领略、体验,从而对文本意蕴获得一种体认。海德格尔说:“诗人让语言说出自己。”马克思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领略文本的魅力,要求学生含英咀华,品味文本言语之美、情感之美、表达之美。
教学《装满昆虫的衣袋》,我引导学生沉潜文本,抓住“着迷—迷恋—痴迷”这一主要线索进行发掘,将阅读重点放在法布尔身上。学生囿于年龄、经验,在阅读初始阶段是很难理解这些词语所饱含的逐层深入的情感的。阅读中,我将课文分成两个独立部分,并设置问题:两个故事与题目联系在哪里?由此,学生将阅读重点转向课文语言表达。从小组交流中,学生重点讨论三句话,即课文中“把两个衣袋装得鼓鼓囊囊的”“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把两个衣袋做得高高鼓起”这三句话。从而借助学生阅读感受,凸显文本主旨,即课文是为了表现法布尔对昆虫痴迷,就大费周章地写法布尔捕捉纺织娘故事。为了找纺织娘,法布尔会遇到哪些困难?法布尔又是怎样克服的?法布尔还会怎样抓其他的虫子?通过品味、想象,感受法布尔抓纺织娘的不易和收获喜悦。在课文中,“衣袋”成为法布尔执著、探究和求真精神象征,这是学生阅读文本的真切感受。
沉潜体验,能让学生领略文本魅力。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让学生自主品味、揣摩。借助文本表达这个桥梁,发现隐藏于表达背后的作者,领略表达意图,感受文本魅力。这是一个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逐渐深化过程。
二、切身体察,调动自我情思
体验阅读是以学生自身经验、经历为起点的,学生在文本阅读中所产生的深刻感悟都离不开自身的生活阅历。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切身体察,调动自我情思。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产生移情、投射等心理现象,教师要充分运用文学鉴赏、接受心理,让学生将自身的经验、经历融入到文本中去体验、感受,从而与文本形成共鸣、共振。比如,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让学生设身处地转换角色,等等。
教学《二泉映月》,为让学生体会阿炳经历的坎坷,体会阿炳与命运的抗争,我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想象性情境,努力调动学生情思。在烈日炎炎的夏天,双目失明的阿炳怎样卖艺?在寒风刺骨的冬天,双目失明的阿炳又怎样卖艺?阿炳发高烧,浑身发抖,又怎样卖艺?在不同情境中,始终贯穿着《二泉映月》凄苦、悲哀的音乐旋律。学生思绪万千、浮想联翩,对阿炳心理活动、动作细节进行自我补白。有学生说,“烈日炎炎、骄阳似火,阿炳热得汗水一个劲地往下淌,可他仍然拉琴”;有学生说,“刺骨的寒风让阿炳瑟瑟发抖,手被冻僵了、冻肿了,嘴唇也裂开了,阿炳为了生计依然拉着、拉着”;有学生说,“阿炳不断地咳嗽,还一直拉、一直拉,几个地痞看见钵里有几个银元,竟然狠心抢走……”学生借助自我认知经验,对文本进行创造性加工。
借助切身体察,学生走进阿炳那段生活,感受阿炳的不屈的精神。学生转换角色,设身处地与作品表现对象共哀乐。如此,学生易于走进文本,去感受、体验、领悟课文中字里行间的情感。不仅能领略文本表达秘妙,深化对课文主旨解读,而且有助于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逻辑推理和思维能力。
三、点拨促悟,催生深度学习
语文核心素养建构不仅依靠学生沉潜体验、切身体察,而且依靠教师点拨促悟。實践证明,教师点拨、引导常会让学生产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的感觉,能让学生语文学习步入柳暗花明境界。点拨促悟,能催生学生语文深度学习。
叶圣陶先生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比如《船长》一文,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中最为精彩的部分是“诺曼底”号轮船从被撞到与船长船一起沉入大海的描写,其中最具感染力的是哈尔威船长在生命最后所发出的命令。小说中用的是一系列短促句子。一位教师在教学中,将哈尔威船长与洛克机械师、哈尔威船长与奥克勒大副等对话进行改写,让学生感受、体验船长的果断、镇定!比如,教师将小说中对话顺序改变:洛克机械师在哪儿?”“船长叫我吗?”“炉子怎么样?火呢?机器怎样?”学生就能感受到这种改变不能凸显船长沉着、冷静,而让船长显得惊慌、紧张。不仅如此,教师设置了这样的问题,启发学生深度学习。“作为一个船长,他应该很清楚沉船时间,为什么还要问奥克勒大副?”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船长与奥克勒大副的高声对话,是将20分钟逃生时间告诉每一位乘客,让所有乘客保持镇定,从中学生更可领悟到船长的智慧。
在深度体验学习中,教师要将课文中的文字符号还原成学生真情实感、真实感悟,从而催生学生深度思考、探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和了解表达方法。通过教师点拨,能促进学生文本感悟。
语文课程是一种体验性的课程。体验教学注重学生阅读感受、感悟。作为教师,要把握文本特点,采用多样化策略引导学生,让学生感受作品丰富的情感、丰满的形象、优美的语言。体验教学,能让文本润泽学生心灵,能悄然生成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欣荣.体验性学习与语文阅读教学[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学),2017(10).
[2]杭强圣.浸润涵咏:让品读式审美贯穿阅读教学的始终[J].语文教学通讯(小学版),2018(1).
[3]薛锐.体验性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J].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