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实践操作,让幼儿课程教学游戏化悄然落地

2018-02-26钱红霞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8年12期

钱红霞

【摘   要】  爱玩游戏是每个幼儿与生俱来的天性。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促进课程游戏化的转变,能够有效激活幼儿的参与动力,唤醒他们参与教育活动的主动性。为此,教师要善于从课程内容中挖掘出丰富而多元的游戏元素,促进课程内容与游戏的有机统整,以游戏化的组织形式提升幼儿的学习能力。本文提出要强化趣味,激活课程游戏的创生价值;设置专区,提升课程游戏的内在动力;组织活动,启迪课程游戏的思维活力;转变认知,发挥课程游戏的主导效能,促进课程游戏化不断融合。

【关键词】  强化趣味;设置专区;转变认知;课程游戏

爱玩游戏是每个幼儿与生俱来的天性。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促进课程游戏化转变,能够有效激活幼儿的参与动力,唤醒他们参与教育活动的主动性。为此,教师要善于从课程内容中开掘出丰富而多元的游戏元素,促进课程内容与游戏的有机统整,以游戏化的组织形式提升幼儿的学习能力。

一、强化趣味,激活课程游戏的创生价值

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要认识到游戏教学的重要性,要真正在幼儿课程教学中实施游戏化,不断创新教育思想和理念,将游戏作为核心理念尝试与幼儿在园内的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教师就需要借助游戏化的语言引导幼儿的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如在教学美术课程时,教师就设定了与游戏密切相关的主题“春天来了”。很多幼儿对春天都怀有一种独特的情怀,教师则运用极具趣味性的游戏氛围导入:“今天我们就要开启我们的寻春之旅啦!我们这次的寻春之旅就由小燕子来带领我们去郊区游玩,我们可能会在野外看到那些景物呢?”孩子们的思维被游戏的刺激性元素充分调动起来,纷纷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描述看到的美好情境,迅速进入到游戏的主题情境。幼儿的内在思维也得到了尽情的释放,较好地调整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

对于正处于生命成长阶段的幼儿来说,游戏内容自身对调整幼儿参与课程学习的动力有着较大的作用。只有真正地贴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让课程游戏的创生价值凸显出来,才能借助于课程游戏化有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设置专区,提升课程游戏的内在动力

幼儿有着很多的认知共性,但由于生长环境、生活经历的不同他们在思维上也会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这就需要在幼儿活动区域进行游戏类型的设置分区。一般情况而言,可以将幼儿的活动分为积木区域、阅读区域、角色区域、生活区域……不一样的区域就需要面向不同的主体,在游戏中强化幼儿的活动能力和认知能力,让幼儿在各区域得到不同方面的历练,促进幼儿全方面的均衡性发展。

比如可以让幼儿在积木区学习搭建积木,在游戏中历练操作能力;可以在美术活动区域进行绘画游戏,构建自我认知能力。在认识到不同空间的特点之后,可以在游戏中学习数量、性状和色彩等基本知识。幼儿虽然还小,认知能力还相对薄弱,但其本身也具有较强的自主性,游戏专区的设置需要凸显儿童自主选择的大原则。如积木区的设置可以让幼儿自由发挥,自主性创作,在实践操作中搭建不同的造型,保护幼儿的内在积极性,达成实施课程游戏化根本性目的。

三、组织活动,启迪课程游戏的思维活力

课程游戏化实践活动除了课堂教学践行游戏化之外,课外活动的开展实施也需要与游戏密切关联。陶行知先曾经提出过著名的“六个解放”理论,组织户外活动可以引导幼儿更好地探索户外场景,在游戏实践中促发幼儿户外的常规知识积累,历练基本的户外活动能力。因此,教师要充分开掘户外阅读的时间,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为启迪幼儿的内在思维助力。

如教师可以利用幼兒园周围的自然环境,组织幼儿开展沙土、种植等户外活动,也可以和周边的商场、超市和交通岗等协商,将在课堂教学中要学习的生硬知识,融合到户外实践活动中,也可以与相关人员事前沟通,给幼儿在户外实践活动中制造一些小障碍与困难,并在教师的点拨与引导下启发思维活力,在实践游戏的情境中激活知识、运用知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废旧材料,让幼儿在游戏的情境过程中进行创造性的发明,比如用废旧纸盒做房屋模型,用废旧的纸板做帽子,也可以利用废旧报纸做裙子,让幼儿在积极实践的过程中发散思维,大胆展示自己的认知个性,激发内在的认知积极性,真正促进幼儿核心氛围的营造,丰富课程教学的整体性效益。

四、转变认知,发挥课程游戏的主导效能

很多教师一直以来都存有一个认知的误区,即教师负责游戏形式的组织和构建,负责有情境氛围的营造,其实仅局限于这样的层次,幼儿的活动就会处于放任自流的混乱状态,这就意味着教师决不能在幼儿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做“甩手掌柜”,而要对幼儿游戏的过程、质态进行参与、点拨与引导,扮演好自己主导性的角色效能。

说到底,课程游戏化其实就是辅助性课程的一种方式,并不具有唯一性,无论是游戏的组织形式,还是游戏本身的内容,都与幼儿内在的生活经验和发展态势有着积极而紧密的内在关联。因此,教师的点拨与引导首先就要体现在依托教学目标,做好游戏形式的组织工作;其次,教师要明确自身在整个游戏化进程中应该承担的职责,幼儿本身认知能力有限,游戏的参与就不能完全放任,而需要及时参与和引导。为此,教师既要做好游戏化情境中的扮演者,也要做好角色的引导者,从幼儿的基本视角和立场分析游戏化进程,从而保障游戏在幼儿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与幼儿内在的发展特点相契合。

由于幼儿内在经验和认知能力的限制,课程教学就不能平铺直叙,而需要借助游戏的形式不断激活幼儿内在的思维意识,积极地探寻课程内容与游戏形式、游戏内容之间的内在关联,为幼儿核心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性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