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机管理,从思想入手

2018-02-26王黎黎

人力资源 2018年10期
关键词:马超曹操动机

王黎黎

又是一年开学季,看着新入校的大一新生,目光中充满着对未来的期许。在和学生聊天时,许多学生都给自己的大学四年制订出各种各样的规划。有的要修第二专业,有的要多学一门外语,有的要参加社会实践,有的还要在大学期间创新创业。可是四年之后,有相当多的学生,在打游戏、谈恋爱、逃课、挂科中度过。当年的规划早就抛诸脑后,拿着一纸毫无经历的毕业证走向社会,茫然地看不到前方的路。

改变的阶段

为何行动如此拖沓?为何改变如此艰难?为何舒适区难以逃离?许多人可能没有意识到,实现改变的第一个需要自我管理的环节,其实是动机管理。James Prochaska等人在1977年提出了行为改变的阶段变化模型,它的核心观点是,行为的改变是由一连串事件即各个阶段事件组成的连续的过程,而不是一個独立的事件。任何一项行为,不管是减肥还是工作学习,这些积极的改变都必经以下六个阶段:

前意向阶段:也称为“无打算”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存在问题,也都没有改变自己行为的打算。

意向阶段:也称为“打算转变”阶段。此时,个体意识到了行为存在的问题,但此时,个体还没有下决心要改变。

准备阶段:也称为“准备转变”阶段。此时个体已经下定决心要改变,且已经打算近期就改变自己的行为。

行动阶段:这个阶段是指在过去的6个月内,行为已经开始有所改变。

保持/巩固阶段:是指新的行为已经持续6个月以上,改变已经发生了,但在这个阶段,个体仍然需要长期支持,预防旧问题的复发。

以上五个阶段其实已经囊括了一个人行为进行正向改变的阶段,但是,改变还有一个阶段:

复发阶段,指的是人的行为随时随地都有返回至原先状态的可能。

只有经历了前面五个阶段,规避了第六个环节,改变才会发生。而是什么推动了人们不断向更靠近改变的下一阶段靠近呢?答案就是“动机”。找到改变的动机、维持强烈的动机,才能够带领我们穿越诱惑和障碍,实现自己想要的目标和改变。

有目标才有动机

动机是一种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人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当人的某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人们会去寻找满足需要的对象,从而产生活动的动机。动机必须要有目标,目标引导个体行为的方向,提供原动力,个体对目标的认识,由外部诱因变成内部需要,进而成为行为的动力。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把80名大学生分为四组,每组20人,给他们同样的任务。明确告之,第一组只有成绩最好者能够得到奖励,概率为1/20;第二组,成绩前5名将会得到奖励,概率为1/4;第三组,成绩前10名者可以得到奖励,概率为1/2;第四组,成绩前15名者都可能得到奖励,概率为3/4。

实验结果表明,成功可能性适中的第二组、第三组成绩最好;成功概率太高或太低的组成绩则下降。实验结果告诉我们,因为成功概率过高,让人觉得任务本身不具挑战性,努力与否都会成功;而成功概率过低时,则让人觉得即使努力了也没有,反正都是失败。所以这两种情况下人的动机都处于较低水平。当成功概率为50%时,人们的心理是,虽然有失败的可能性,但是如果努力一下,同样具有成功的可能性,这样,同样的任务,就被看得非常有挑战性,从而激发起人的动机。

我们在这里不讨论期望理论,而是涉及目标达成的问题。如果学生认为不论怎样努力也会不及格时,他的学习动机就会处于极低的水平。因此,需要教师适当掌握评分标准,使学生感到,要得到好成绩是可能的,但也不是轻而易举的。

把我变为我们

了解动机后,我们就要学会如何去管理动机。影响动机的要素是需求、预期、价值观。天下最难的事是把我变成我们,也就是所谓的动机管理。在《三国演义》一书中,赤壁之战以后,曹操备战西凉马超,就巧妙地使用了动机管理的技巧,最终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东汉建安十六年深秋,在潼关附近黄河岸边,曹操指挥军队。北渡黄河后,曹操身边只有一百多名士兵护驾,此时,马超带着一万多骑兵铺天盖地而来,幸有许褚保护,曹操才脱离了马超的追射。

曹操在黄河边上的经历,虽然狼狈,但却有惊无险,他的实力也没有受到太大的损失,因此曹操决定还要继续打马超。为了打赢马超,曹操在队伍当中采取了两个方法,来增强士兵的战斗力。第一个方法,传播价值观,激发士兵的内在动机。曹操在公元211年写了《述志令》,相当于曹操的个人总结和述职报告。

具体内容包括:取得的成绩,已做的工作,工作中的主要体会。曹操不光写了工作,写了贡献,还写了个人体会。他说,我做了典军校尉以后发现自己有机会报国了,就决定把全部的精力和时间,拿出来报效国家,我只求能当一个征西将军就满足了。

曹操写这篇文章的原因是给第二年的征战进行思想动员,与诸葛亮写《出师表》如出一辙。做思想动员,就是传播价值观。士兵的战斗力是从理想和纪律中来的。

每次大战之前,曹操首先讲理想,忠君爱国,发自肺腑,曹操的战斗纪律是非常严的,他用理想和纪律,来凝聚一支战斗的团队,这种手段,我们称内在动机管理。

作为在校教师,或企业里的领导,能激发学生或员工的内在动机,才算合格。上课点名,下课签到,闭卷考试,挂科,这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拿考试代替学习,拿金钱代替财富,拿快乐代替幸福,或许会在短时间内有效果,但一定不会长久。我们必须要做一个善于激发内在动机的人。考核不能带来热爱,行动不能光靠指派,最理想的方式是把工作做到精神层面上。

安抚了自己人,曹操开始干扰对手意图,争取斗争的主动权。曹操采用了贾诩的谋略,离间马超和韩遂的关系。马超和韩遂的联盟并不稳定,且曹操和韩遂早就认识,于是请来一起聊天。曹操故意把聊天的时间拖得很长,让马超起疑心。失去了信任的韩遂没办法再为马超效力了,西凉军队陷入了各自为战的混乱中,终被曹操所败。

战胜马超是曹操的经典之作,物质决定战斗,思想决定战果,曹操知道用思想才能激励自己人,同时也能瓦解敌人。当一个人碰到问题的时候,他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动机、情绪,而这些动机和情绪又会反过来影响他解决问题的效率。因此,做好动机管理,或可为我们要达成的目标产生积极的影响。

猜你喜欢

马超曹操动机
铁骑犁波联合制胜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A 45-µJ,10-kHz,burst-mode picosecond optical parametric oscillator synchronously pumped at a second harmonic cavity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马超尊顺刘备
1800年后读懂曹操
曹操:一个熟悉的陌生人
动机不纯
四岁让梨的孔融,为何被曹操杀了
论幼儿的动机特点与良好动机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