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有效性提问策略

2018-02-26包锦学

新一代 2018年17期
关键词:提问教学研究小学数学

包锦学

摘 要: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教学、调控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重要方法与手段。研究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小学数学有效性提问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提问;教学研究

一、课堂提问的意义

提问是一种常用方法,其目的是使学生产生疑问,积极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等能力,并能有效地培养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同时教师可以从中发现问题,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

(一)激发学生学习。学生注意力涣散时,提一个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往往能唤起他们的注意力;学生学习受阻时,教师提问点拨,因势利导,他们会重新振奋起来,继续探究;设计适当的问题,给回答问题的学生以成功的机会,往往能帮助其找回失去的信心。教师提问,学生讨论,回答,是一种交流,不仅是个认知过程,也渗透了情感成份。因此,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融洽师生感情,从而更好地推动学习,有极大的益处。

(二)启发学生思维。学习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全身心地投入,通过自己内心的体验,有效思维,获取知识,练就能力。但是这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思维免不了要受阻。这时候,如果教师直截了当地把结论告诉他们,那么学生就会形成思维上的依赖性。但是,教师倘能分辨清楚学生思维受阻的原因,及时地以提问方式给予指导,就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课堂提问的主要策略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中总是精心设计提问,以“问”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并有意识为他们发现疑难、解决疑难提供桥梁和阶梯,引导他们一步步登上知识的顶峰。《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课堂提问应当围绕问题解决来组织”,由此可见,提问以解决问题为宗旨,从而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做好提问这一环节,以便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教学法。结合教育实践,有关专家提出如下策略:

(一)在新旧知识的联接处提问。找出新旧知识的聯接点,就能促进认知结构的扩展。如教学“一位数乘两位数”时,可以设计这样一组问题:你能根据3×2=6类推出30×2等于几吗?一位数乘“整十数”即是新知,又是表内乘法过渡到一位数乘两位数的联接点,学生必须掌握。接着又问:10×4,20×2,40×2……算式中,被乘数是几位数?乘数是几位数?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一位数乘两位数”。然后提问:“课题为什么是‘乘而不是‘乘以呢?”这样置悬设疑,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在知识的对比处提问。在知识对比处提问,启发学生联系的学习观念。如教学小数加减法,整理计算法则之后,可以向学生提问: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经过讨论得出,相同点:(1)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2)从低位算起。不同点:对位的方法不同。整数加减法是末位对齐,小数加减法是小数点对齐。通过计一算法则的对比,学生更加理解和掌握整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发展了学生的认知结构。

(三)在知识的变化处提问。教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的变化”时,根据:(1)0.004m=4mm,(2)0.04m=40mm,(3)0.4m=400mm,(4)4m=4000mm。设疑:以(1)式为标准,从上往下观察,小数点的位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小数点向右移动了一位、两位、三位,追问:原来的数字4所在的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回答后,继续追问:小数的大小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这样提问,有层次地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分析综合,悟出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

三、课堂提问应注意的事项

(一)课堂提问应情境化,动态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数学知识的呈现又是抽象的,静态的,甚至是枯燥的,为此教师的课堂提问要善于创设情境,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二)课堂提问要有科学性和针对性。课堂提问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即教师首先应对教材进行分析,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并以此作为设计问题的依据,使设计的问题既明确易懂无歧义,又能突出知识的重难点。同时课堂提问还必须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找准问题的切入点,既不能太难或太易,问题太易会使学生提不起数学的兴趣,问题太难会使学生失去信心,久而久之,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提问内容要有启发性。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灵魂,缺少启发性的提问是蹩脚的提问。因此,教师所设计问题要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提问要能引导学生到思维的“王国”中去遨游探索,使他们受到有力的思维训练。要把教材知识点本身的矛盾与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矛盾当作提问设计的突破口,让学生不但了解是“什么”,而且能发现“为什么”。

(四)提问过程要突出学生主体。思维来自疑问。在数学课堂提问过程中,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学生自主提出疑问,自主发掘问题,这是一种更高要求的训练。教师在设疑时应设法让学生在疑的基础上再生疑,然后鼓励、引导他们去质疑、解疑。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课堂提问做到了以上几点,数学课堂就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发展,学生的数学水平和能力才能得到不断的提高。

猜你喜欢

提问教学研究小学数学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