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权责边界

2018-02-26马庆桂

教师·中 2018年11期
关键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摘 要:学校是学生成长的专门场所,推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是学校的责任,这一点与家庭或者社会相比,学校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学校并不可能承担起学生教学的全部责任,学校的教育并不是人们所认为的那样神通广大。无论是对学生素质的培养,还是对其在社会中的发展,学校的教育所起到的作用都是有限的。文章简述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权责关系,分析了两者之间对权责边界的认识误区,并就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权责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权责边界

中图分类号:G636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9-10

作者简介:马庆桂(1973—),男,湖南永兴人,湖南省永兴县教师发展中心信息中心主任、培训中心副主任,讲师,研究方向: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教师及中小学生心理健康。

一、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权责相互关系

(一)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共同的培养目标

一般而言,不管是家庭还是学校都担负着培养学生的责任,没有哪个角色比哪个角色高贵。但事实上,每个教师都在饰演着学生父母,每一个家长也在承担着孩子一生中的教师的责任。因此,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在人格尊严上都是平等的。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家长和教师之间多多少少存在着权责不清的现象,有的学校的教师不尊重家长的教育权利,对家长总是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特别是当学生没有达到自己要求的时候。社会的发展一再证明,如果只是关注知识方面的教育而忽略道德方面的教育,或没有关注学生的全方位的发展,那么培养出来的人往往只有知识而缺乏涵养。因此,无论教师还是父母都应当以公平的态度来对待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对两者之间的权责界限进行严格区分,尽快走出各自对权责界限的误解。

(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起和承的关系

家庭是人的第一个学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个也是其终生的教师,这两个角色决定了家庭的教育是人的一种起始的教育,起和承是一脉相连的关系,没有起也就没有承,没有承也就没有了起的流传。我们要深入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关系,要充分地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发挥出家庭的教育作用,从而为学校的教育奠定牢固的基础。

(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密切相连又相互约束的关系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和之间是密切相连的关系,只有在紧密结合的前提下,才能充分实现各自的职能作用。现实中的情况也充分证明,学校推行素质教育,离不开家庭的理解和认可、支持和配合。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是相互约束的关系,这种关系对各自的教育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例如,当前学生的父母总是说起学校和教师的问题,而学校和教师又总是抱怨学生父母的素质水平低。其实双方都存在着相同的问题。家长和学校之间的这种对立的局面无疑割裂了两者之间的联系。而当问题出现在学生的父母和教师之间,学生往往是最大的被伤害者。在联系和约束的问题上,既要重视学校和家长之间的联系,又要重视两者之间的相互约束的关系。学校和家长都要学会为对方考虑,尽可能将负面的因素转变为正面的因素,从而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效结合在一起,使教育的效果达到最佳。

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不可相互取代的关系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各自所具有的特点决定着两者之间是不可取代的关系。对于学校的教育而言,它不在于教师传授了多少知识内容,而在于学生提出了多少个为什么;不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多么的精湛,而在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没有参与和表现;不在于学校安排了多少课程,而在于学生是否对所学的课程有兴致,是否通过学习产生了探索知识的欲望;不在于学生从课程中接收了多少知识,而在于他们批判和继承了多少;等等。

与此同时,家庭的教学不管在内容和形式方面还是其架构功能上都发生了较大的转变。现代家庭的教育已经不再是家庭之间的教育,也包括家庭以外的人或者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家庭提供了文化传统方面的学习,是培育人的全方位发展和促进人的社会角色转变的重要场所。家庭教育已经不再是传统所讲的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和延续,学校教育也已经不再单纯地储备知识来传授给学生,而是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习惯和学习方法。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各有各的特点,但是在对学生进行终身教育的观念和目标上是一致的,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操作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全方位发展上也是一致的。这正是素质教育有别于传统教育的根本所在,同时也是学校教育以及家庭教育共同追求的目标。

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中对权责边界的认识误区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权责边界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两者在学生教育中的权利,二是在学生教育中汇总的责任。只有明确两者的权利和责任,才能确保权责的统一。权利和责任都有着一定的相对性,都要顾虑到除了自己外的其他主体的权利和责任,因此这个权利和责任是由两者之间相互约束才得以产生的。所以,为了进一步确保两者之间的权责界限,就要保持一定的平衡。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学校和家庭之间往往会出现相互的越界或者退让的情况。

(一)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越界

当前,我们经常在各种媒体上看到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各种各样的矛盾,这其中大多数都是两者之间对权责边界的越界造成的,主要分成下面两种情况。

1.学校对权责边界的越界

当学校越过了权责边界的时候,家长的表现往往是比较被动的。目前,许多学校的教师都会给学生留一些家庭作业。例如,幼儿园的教师给学生留一些手工作业,让他们缝制一些手工作品;小学的教师让学生做些PPT、模型;等等。这些超出学生当前水平的家庭作业不得不由学生的父母代做,很多时候一个家庭要全员出动来替学生完成这些任务。许多家长反映:自己忙碌了一天,还要打起精神帮孩子完成教师留下的作业,不做的话孩子第二天就无法交差,这根本不是留给孩子的作业,明明就是留给学生父母的。在家长群中,家长们总是要时刻留意教师在群中通知些什么事情,需要家长来为此做些什么,生怕错过什么任务,弄得家长们总是身心俱疲。这样的家庭作业使得家长们难以忍受,其實际上是教师无形中将家长的教育权责边界扩大了,将教师的责任强加于家庭教育之中,迫使家长来履行教师的部分职责。同时,这也是学校教育强行侵入家庭教育的一种行为,是将自己的意愿强行加于家长的一种体现。

2.家庭对权责边界的越界

家庭对权责边界的越界,主要体现为家庭教育反过来逼迫学校教育。部分家长强行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对其指手画脚,而学校的不作为和来自家庭的逼迫使得教师教育权利丧失,而学校和教师的退让更是促使了部分家长继续对权责边界的侵犯。近年来,许多家长都十分关注子女的教育问题,往往会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来关心学生的学习和学校的工作。部分家长有时还会对学校的教育提出一些不合理的建议。这无疑忽视了教师本身的教育责任,忽视了学校的教育专业性。

许多家长把家庭教育当作第二种学校教育。有的家长为孩子请家教来补习;有的家长则不顾孩子的天赋和喜好,让孩子参加各种才艺培训;等等,根本就不去考虑孩子的发展和承受的能力。首先,这种行为不但对学生造成了一定的伤害,还夺去了他们成长中的快乐,阻碍了他们未来发展的多样性。其次,这些给孩子造成了一定的心理负担,甚至还可能造成他们心理上的疾病。最后,孩子的所有活动往往是由家长来全盘设计,这严重忽视了孩子自身的兴趣喜好,使得他们的天赋得不到真正的关注和发展。长此以往,他们自身的个性必然被压制,从而产生一定的逆反心理。家长的美好想法不但不能促进孩子的成长,相反还会使得学生丢失原有的兴趣喜好,使得孩子的生活失去应有的快乐。家庭的良好教育应当是学校教育必要的、有益的补充,而不应当是学校教育的延伸。

(二)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退让

学校和家庭之间对权责边界的侵犯,也表现在两者之间的相互退让上。

1.学校对家长的退让

当前许多幼儿园为了争取更多的生源,不得不去迎合家长的需求而更改一些利于学生成长的学习内容,这就导致学校丢失自己的专业性和自主的权利,使得自身和教师处于被动的地位。同时家长成为学生教育方面的权威,而学校则沦为教育的附属角色。

2. 家长对学校的退让

在面对学校给学生留下的许多的作业时,家长们不得不费心费力地帮助孩子来完成家庭作业。同时出于对孩子的考虑,家长往往不敢表达自己的反对意见,不敢向学校提出合理的要求。

这种两者之间的相互退让都是在直接或间接地摧毁着孩子的教育,导致双方责任无限增加,责任无限放大。与此同时,这使得学校和家庭的教育边界被模糊化,使得双方都在一定程度上担负着对方的责任,担负着不属于自身的分工,而最终双方都无法较好地完成教育孩子的任务。

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权责统一的途径

家庭和学校在教育上的合作是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这并不是指单一的某个方面或时期,而是要在教育的过程中全面贯彻。实现两者之间教育权责的统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家长应提升自身的素质水平,这是因为家长是教育者的身份。家长素质的提高一方面要求家长有意识地学习,从日常生活中逐渐积累经验并提高。另一方面,家长要接受学校专业的家长指导课。学校既要给家长提供教育的理论知识,也要为家长提供操作实践中的具体方法。这种生活和学习上的指导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家长自身的素质水平,还能够直接提升家庭的教育效果,促进家校合作的有序开展。

为人师表的教师更应当重视提升自身的修养水平。教师不但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影响,而且还会对家长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教师这个特殊的角色在孩子的教育上,要比家长更加的专业和系统化。在家校合作中,教师要有效地利用自己的优势对家庭的教育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教师的自我学习和素质水平的提高有着重大的意义,教师一方面要用科学的教育理念来装备自己,要对新形势下的新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有深入的研究。另一方面,教师在对家长的教育指导过程中,要学习与家长交流的技术,要为与家长建立起平等的关系而努力,从而形成一种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交流关系。这样家长和教师之间才能形成一种良好的协调合作的关系,从而一起来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

总之,学校和家庭都应当在其权责范围内进行选择和取舍,这样才能确保双方的权责边界不受侵犯。同时,参与学生教育的双方都要拥有自己的立场,并能够以开放的态度来看待对方的意见,也就是说每个人的教育理念和立场都应当被尊重。这就要求家庭和学校双方有权责边界的意识,遵守规范而不逾矩,既要把握好自己的权责边界,也要做到不去侵犯对方的权责边界,这样才能更好地、全面地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志勇.家校合作要注意边界[N].中国教育报,2016-10-13(9).

[2]曲建武,范毅夫.構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长效机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3):132-134.

猜你喜欢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