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历史题材小说《历史无情》的“宏大叙事”

2018-02-26李宁

课外语文·下 2018年1期
关键词:师陀

【摘要】《历史无情》是师陀的第一部长篇历史题材小说,小说颠覆了传统的革命历史小说叙事方式,揭示了普通人在战乱中的生活和情感世界,还原了真实的历史场景,从而达到了宏大叙事的目的。本文就从革命叙事日常化、人物形象塑造普通化和淡化了政治意识三方面,分析其叙事特点和价值。

【关键词】师陀;历史小说;叙事特点

【中图分类号】I24 【文献标识码】A

一、革命叙事的日常化

进入1949年以后,中国历史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文坛出现了新气象,居于文坛中心地位的是革命历史叙述。一批呈现宏大叙事形态的革命史诗小说大量涌现,这些小说站在时代和历史的高度,描绘出一幅真实、壮丽的人民战争的历史画卷。不同于这些着重弘扬主旋律的革命历史小说,《历史无情》则是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描绘了一座小城中破落户布政第家的兴衰史,小说中并没有宏大的战争场景,而是把革命战争叙事转化到日常生活中,用真实的历史场景和鲜活的个体生命,还原历史的“真实”。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史诗性革命历史小说中,都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在党的领导下,军民如何团结抗战,作品无不彰显着高扬的革命热情、美好的愿望与理想以及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而在这些宏大叙事之下,普通人的生活则成了可以忽略的一点。《历史无情》中通过底层普通人物命运的变化,反映了革命战争对百姓生活的深刻影响。凡是涉及战争场面,都少不了作者的精心刻画,作品往往会选择一些重要的战役作为基础,通过对“战争全局”的把握来现照具体的、局部性的战事和人物的活动,浓重的传奇色彩,故事性强。但《历史无情》中没有重大的战役描写,战斗处理简单化,日军占领县城不费吹灰之力。

每个个体都有着悲欢离合的命运,精神追求与企望,人品高尚或卑琐,都在作家博大的观照之下,都可获得同情的描写。它的核心或许可以借用钱玄同评苏曼殊的四个字:“人生真处”。它也许没有国家大事式的气势,但关心国家大事的共性所遗漏的个体的小小悲欢,国家大事历史选择的排他性所遗漏的人生的巨大空间,日常叙事悉数纳入自己的视野。这里有更广大的兼容的“哲学”,这里有更广大的“宇宙”。这些大说之外的“小说”,并不因其小而小,而恰恰是因其“小”而显示其“大”。这是人性之大、人道之大、博爱之大、救赎功能之大。

二、人物塑造普通化

王任叔曾评论师陀是“温馨的批评家”,从师陀充满讽刺的文学语言里可以感受出人文关怀。早期作品里,师陀特别擅长刻画底层普通人物,无不显示着师陀人本关怀的立场。在革命历史小说重在塑造高大威猛的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时代,《历史无情》本着人文关怀的立场,将小说的视角转向普通的县城、琐碎的家事、平凡的人物,这就使作品与读者拉近了距离,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保证了作品的真实性。

革命历史小说普遍塑造了两种典型人物: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革命英雄热爱人民,对革命忠诚,英勇善战,不怕牺牲,体现了革命者可贵的品质、坚强的精神。反面人物则是凶残、贪婪、狡诈、愚蠢、胆小等。无论是在外形、言行以及性格刻画上都体现了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这就形成了一种弊端,人物形象不可避免地类型化,这也是时代的特殊产物。

而《历史无情》中是没有“高、大、全”的英雄人物的,无产阶级代表人物是郑恩与小张,这两个人都是在社会底层最普通不过的了,郑恩是小张的老师,也是小张的革命启蒙导师。小张家是胡家的世袭门房,后投靠了郑恩的游击队,从此改变了做下人的命运。这一点师陀向主流话语靠拢,显示了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翻身做主人,“这才是抗战带来的真正具有历史意义的变化,它唤醒了无数像小张那样的人的力量”。

历史的确是无情的,不管你曾经多么显赫,都逃不过时间命运的安排。胡家一家人物命运的变化成了小说中的主线,而与胡家有关系的商人、下人的命运生活同时展开,历史不曾忘掉谁。这些底层普通人的生活画卷都如实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这些普通人既是生活的主角,也是作品中的主角。

三、淡化了政治意识

革命历史小说不仅在叙事上追求史诗性效果,而且强调政治色彩浓厚,确立歌颂主流话语的立场,也就是说革命历史小说承载了特殊的意识形态功能和思想教育功能。为实现这一功能,革命历史小说高扬理想主義和英雄主义精神,往往比其他小说更具有震撼力和崇高感。在这些小说中,能否为集体、国家、他人的利益牺牲一切便成了评判一个人生命价值的标准。

而《历史无情》中淡化了政治意识,小说中每个人物都从自己的角度去看待人生和社会,只是希望在自己的一生中平安度过,尽可能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和生命体验。胡太太才不管什么打不打仗或者是谁掌握了政权,只要自己能吸个大烟就是满足,她的愿望再大点,无非就是希望儿子掌权后,“先请老贾发还房子;再于那么一时,弄的钱够咱到省城过活就好了”,只是想着把丢了的怎么捞回来,都是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他们只是战乱当中千千万万普通个体中的一员,展现的正是他们真实的状态。

总之,历史不仅是英雄豪杰博弈的舞台,更是平凡人生活的空间。历史小说在宏大叙事中会遮蔽日常生活情景。《历史无情》突破革命历史的宏大叙事手法,选取了普通生活视角,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拓宽了革命历史小说的叙述广度,开拓了新的叙述空间,使作品更具有深刻性、真实性。

参考文献

[1]师陀. 师陀全集[M].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

[2] 刘增杰. 师陀研究资料[M].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李宁,女,1991 年生,山东省临沂市人,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方向:近现代文学史学。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师陀
失而复得的杰作
——师陀小说《争斗》的发现*
跨越时空的爱恨
师陀人生和创作的异乡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