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提高高三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2018-02-26吕家富
吕家富
(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三中)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如何“导”?他认为:“一要提问,二要指点。揣摩何处学生不容易领会,即于此处提问,令学生思之,思之不得,即为其明之。”可见,富有成效的提问不仅能令学生积极思考、善于思考,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此处的理解,且印象深刻不易遗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所提问题遵循的原则
1.指向不明确,模棱两可的问题不提
有些教师,课堂上所提的问题令人费解,学生不知道从何答起。例如,有这样的问题,“观察这两列数列,你发现了什么特征?”这个问题指向不明确,究竟是问其中每个数列相邻两项之间的数量关系,还是指两个数列对应项之间的数量关系,令人无从回答。
2“.望尘莫及”的问题不提
如果教师问题设置得过难,让学生望尘莫及,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有经验的老师总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提出的问题恰当。例如在讲解“如何画出函数y=++1的图象”时,可以作以下提问:
①请同学们作出函数的图象;
②由①的图象经怎样的变换可得y=+21的图象。
通过问题①这样简单的问题使大部分学生都能参与进来,也起到了启发的作用。问题②是对问题①的升华,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着。
二、“提问法”的技巧
1.以问引趣
数学课不可避免地有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内容,课堂上要想让学生对这些知识感兴趣,吸引学生,教师一定要善于提一些与所学知识有联系,而又暂时无法解答的问题,创造吸引人的学习环境。
2.以问过渡
教学过程中,应用提问的方式将学生学习的旧知识作为过渡,从而得到以旧引新的效果,学生容易接受。
(2)热料冷补。热料冷补技术施工时先将坑槽病害处旧路挖除并清理洁净,然后添加新沥青混合料并整平压实。该技术施工成本较低,适合大面积开展且修补效率较高,但存在弱接缝,受天气影响大,无法对病害进行及时快速修补。
例如:在讲解“不共线的三点可以确定一个平面”时,教师提问:
问题①:过一点可以作多少个平面?
问题②:过两点可以确定多少个平面?
问题③:过一条直线上的三点可以作多少个平面?
问题④:过不共线的三点可以作多少个平面?
这样教师以若干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动手,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到新知识中去,学生学得轻松,理解深刻。
3.以问点拨
当学生的解题思路受阻,或者在解决某些问题时遇到困难,需要教师帮助,这时,具有点拨性的提问比直接参与解答,对学生更有益。
问题①:画出x2+y2-4x+1=0的图象并理解和x2+y2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问题②:当点P(x,y)在所作图象的什么位置时,和x2+y2取最大值和最小值呢?
问题①将学生引入正确的解题方向,培养学生数与形的解题思想和方法。理解了问题①和x2+y2的几何意义,问题②很容易解答,学生通过自己的运算解答本题。
三、“提问法”在提高课堂效率中的应用
1.利用“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高三复习中,对数学知识的要求明显比高一、高二时高,所以遇到的问题也难得多,学生十分不适应,这时教师一定要很好地引导学生将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大的问题转化成小有零点。
问题②:判断命题: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函数y=f(x)在区间(a,b)内有零点,那么一定有f(a)f(b)<0。是否正确并举例说明。
问题③:你认为在该定理中加上什么条件,就可以使函数y=f(x)在区间(a,b)内有且只有一个零点。
问题①通过让学生作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连续和不连续的区别,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问题②的命题显然是假命题,学生举例时,引导学生用函数图象来举出反例,通过对问题①和问题②的回答和教师讲解,学生应该对函数零点的判断定理有了深层次的理解。此时若提出问题③,学生就能迎刃而解了。
总之,卓有成效的“提问”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是通过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独立地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怎样思考,怎样在题目中找到解题线索,从而解答整个题目的。学生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体会和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才会喜欢数学。有了全新的教学氛围,课堂教学也会变得很轻松。
[1]李兴贵,王富英.数学概念学习的基本过程[J].数学通报,2014(2).
[2]张建跃,陶为林.数学概念教学必须体现概念的形成过程[J].数学通报,2010(4).求S8的值。”由于S8所包括的项数不是很多,很多学生可能不加思考地将 a1,a2,a3,…,an求出来,再将它们相加。 这样解法繁琐,不科学。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