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生态课堂”之浅见
2018-02-26杨罡
杨 罡
(江苏省华罗庚中学)
构建适合学生的高中“生态课堂”是我一直追求的课堂教学目标。作为一线政治教师,依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试图从“心态”“状态”和“动态”三个全新的维度,构建思想政治生态课堂,提供适合学生的课堂,回归课堂的真实。
维度一:引领学生“全心参与”的心态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是“我的课堂我做主”,一言堂现象比较严重,教师在课堂中会过多地表现出不放心。其实,说到底还是教师的“心态”在规定着课堂的“生态”。政治教师要引导学生“全心参与”,就必须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的“心态”。教师不仅要带着书本走进教室、带着情景材料进课堂,还要带着学生一起走进课堂,而不是走近课堂。我们应当是构建政治“生态课堂”的领路人。
1.用情景设问来引领
爱因斯坦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情景设问,是教学的“重点”,更是思维的“原点”。用情景设问引领实际上就是用思维引领,其本身就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不断深化升华的过程。政治课堂情景设问引领,是千方百计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上来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调动、激发和拓展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所以,这才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生态课堂的关键。
2.用学生体验来引领
学生的体验需要由学生来表达,这就需要教师耐心、细心地倾听。《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指出“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这就需要通过倾听来关注学生的个性生活体验,促使其形成个性化体验认知,真正实现学生、教师、教材之间平等的对话交流。实践证明,作为政治老师能够很好地倾听,会最大限度催生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让每一位学生喜欢上政治课。
当然,在倾听中,对学生所说的不能一味地盲目肯定和鼓励,或学生的解答与教师自己的理解不相合拍就一带而过,这些都不是真倾听。而这正是当下政治课堂教学的“时尚流行病”,这样“不做主”的课堂,表面热热闹闹,实质空虚无比,是假“生态”、真病态课堂。
维度二:教学要素“完美衔接”的状态
高中政治教学涉及的教学要素较多,如教师、学生、教材、政治环境等,这些要素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机统一的,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真正的“生态课堂”需要使各要素之间呈现出一种流畅、自然的完美对接“状态”。
筛选政治教学资源与整合教学内容。政治素材资源较多,变化也最快,因此,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需要对教学资源有效开发与利用,而教材则是教学资源的本来,只有立足本来,引进外来,才能应对未来。新课程强调,我们应当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教师钻研教材和创造性使用时政素材,核心在于“优化”这些资源,着力点在教师,而着眼点却在学生。教师带着学生走进教材,走进课堂,实现“完美衔接”的状态。
高中政治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整合资源,而情境设问的创设和教学资源的整合一定要符合政治课堂的教学要求,这才是真正的“课堂生态”。
维度三:教与学过程中“互利共赢”的动态
“生态课堂”应该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全新整合、达到生长发展最优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充满生命张力、灵动的过程,更是一个教学双方互利共赢、教学相长的过程。在“生态课堂”上实现“双赢”。
1.力求释疑解难
《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指出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恰当地采取释疑解难、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学生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激发学生求知兴趣,诱导学生质疑问难,是达到“互利共赢”的重要途径。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说过:“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质疑问难;第二种是通过各种模拟情景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质疑问难。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或开拓思维,或修正误区,抑或深化认识。
2.鼓励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既可以是同伴之间的合作,亦可以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鼓励小组合作,要努力改善同伴学习的人际环境,提倡学生和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教互学。心理学家安·布朗的“互惠式教学”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分析、交流,由旧的知识中派生出新的知识。因此,合作学习能让教师和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参与进课堂教学,从而让他们之间形成互教互学的良好教学环境,具有更好的“生态”。
3.激发碰撞共鸣
《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见解,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我想这样的课堂状态,就好像是不同的乐器相互协调产生鸣响而形成的“交响乐”,谁能不从中受益?
总之,打造“生态课堂”需要由教师让学生“全心参与”的“心态”来引领,需要由教学要素“完美衔接”的“状态”来呈现,需要由教学过程“互利共赢”的“动态”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