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学生一起“看见”
——国画写生校本课程教学感悟

2018-02-26辽宁大连市沙河口区北甸小学116021

小学教学参考 2018年21期
关键词:看见国画叶子

辽宁大连市沙河口区北甸小学(116021)

国画教学一直是我国基础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生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由于长期受传统国画教学模式的影响,小学阶段的国画教学常常是以“教师画,学生临摹”的方式进行技能的传授。德裔美籍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的代表人物鲁道夫·阿恩海姆先生在《艺术与视知觉》中说过:“对原形进行机械复制,只能妨碍对艺术形象的理解,用这样的方法去创造艺术品,无异于艺术生命的自杀。”这说明了传统的国画教学模式不能最大限度地锻炼与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及造型能力。

在十年的美术教学生涯中,我不断地寻找一种方法,一种既能逐渐摆脱临摹对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培养的制约,又能不断地提高他们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的国画教学方法。幸运的是,几年前,在我不断地阅读与实践中找到了一种方法,那就是通过国画写生的方式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真正地发现、欣赏这世间万物的美。但是,在实践教学中,我也意识到写生教学的重中之重是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因为会观察是写生的重要前提。同时,学生通过观察能领悟大自然丰富的内涵,这是一种十分必要的早期教育。用眼睛乃至倾注全身心来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会产生连锁的信息反馈,所以观察是美术学习中最核心的东西。

我国知名美术教育专家李力加教授曾在其著作中阐释:“如果儿童不明白如何去‘看’,就不明白自己要如何去表现。”我国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在其自传《我负丹青》一书中也说道:“眼睛是手的老师。”所以,教师应让学生会观察,掌握观察方法,这对于国画写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学生只有能够准确观察事物的形与色后,才能更好地表现出事物的造型特征。特别是在培养核心素养时期,图像识读排在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第一位。因此,让学生学会观察,使其能够真正做到“看”而得“见”是基础美术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另外,观察力的培养无论是从现今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来看,还是从未来面对大量的图像信息时代来说,对学生都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

但在现实的美术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对于观察往往只是走过场,不是用眼睛简单地看一下,就是干脆只表现心中的事物形象,头都不抬地进行“观察”,他们进行的是一次次“看”而不“见”的观察。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地反思,终于发现学生“看”而不“见”,是因为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没有向学生不断强调观察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及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所以,只有让学生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体验到观察能力的提高可以促进美术造型能力的不断提升后,学生才会真正地重视“看”。因此,我通过开设国画写生校本课程,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带着目的地进行观察,做到“看”而得“见”。

一、让学生带着目的去“看见”

1.从整体到局部进行观察

在国画写生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当要求学生进行观察时,他们会显得不知所措,不知道观察什么、怎样观察。因此,无论是观察植物还是昆虫,我都要求学生要从整体开始观察。只有先进行整体观察,才能更好地进行构图,把握写生物象的整体结构,感受其造型特点。

例如,一盆红掌,整株植物的外部轮廓以及花盆的外轮廓,这些都要进行仔细的观察。当学生认真观察整体植物的造型后,才能为整幅画的构图打下良好的基础,做到胸有成竹(因为笔墨落在宣纸之后是无法修改的),这样下笔时才能真正地照顾到全局。学生也只有拥有了整体意识后,才能在进行局部表现时控制好整个写生物象的大小、比例关系,这是保证较好地完成写生作业非常重要的开始。

在从整体到局部进行观察的这一阶段,教师要提醒学生不要看一眼画一笔,而要完整、仔细地地观察后再用笔进行表现。如看好一片叶子的整个造型和叶脉线走向后才下笔,做到有的放矢,这样才能画出完整的叶子的外轮廓,表现出来的线才是实的,才能体现出其旺盛的生命力。

在进行整体观察之后,教师要求学生回到局部去观察。如果想将层层叠叠的植物叶子画好,势必要理清叶子之间层叠的遮挡关系。那么,如何把叶子的遮挡关系画好呢?我让学生去寻找整株植物最前面或最上面的叶子,也就是没有被任何叶子遮住的叶子。找到那一片叶子后,认真观察其形,在画前脑海里要回忆其整体造型,确定比例大小后再动手去画这片最前面的叶子,画好后以这片叶子为主要参照物,以它为起点画出其他叶子。教师这样指导,学生不用铅笔起稿,就可直接用毛笔、勾线笔画出叶子的造型,由局部再反推画出整体,从而画出植物自然生长的生动状态。当学生完成植物整体线描造型后,我还要求学生再回到整体进行观察,如果发现有不足或遗漏细节的话,可在画面上再进行调整。

2.用眼睛去发现“线”

在学生从整体再到局部认真观察后,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更轻松的观察途径,也为了让学生能更生动地进行造型,教师可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写生对象自身所拥有的线条,如轮廓线、纹理线等。

在进行整体观察时,主要寻找写生对象的轮廓线。为了便于学生进行造型,教师还要提醒学生植物的外轮廓线可以用几何图形来概括,如月季花的叶子可以用椭圆形来概括、蝴蝶的翅膀可以用近似平行四边形来概括等。教师在明确观察目的的同时,可利用PPT自定义动画的功能在真实的写生对象上直接画相应的图形,使学生能够更加容易地接受寻找“线”的方法。在外轮廓线确定后,教师接着引导学生寻找写生对象身上的纹理线,如叶子上的叶脉线、蝴蝶翅膀上的图案线等。通过这样由整体到局部地寻找“线”,学生更易将作品完成得具体、生动。

当然,在选取写生对象时,为了便于学生进行“线”的寻找,教师要选取纹理线较为清晰的植物、动物作为写生对象,如郁金香、向日葵、蝴蝶、蜻蜓等都是很好的写生静物。

二、让学生怀着方法去“看见”

1.从单纯用线条开始表现

写生课,特别是在校本课程当中,由于学生年龄层的不同(我的校本课上,年级跨度为3~6年级),如果教师刚开始授课就让学生具体表现出写生对象的形与色,这对造型能力不强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就很容易被色彩所迷惑,导致创作的作品有色而无形,作品效果差,其学习的自信心就会大打折扣。

如在本学期的校本课上,在开课之初,我就让学生画完整的水果写生。虽然水果的造型很简单,但对于学生特别是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就显得有些大,特别是在处理遮挡关系和色彩变化时,他们根本不知道如何去用国画用具来表现。因此,我改变教学策略,在前面几节课中,先让学生只利用墨线来造型,利用单纯的表现技法作画,以减少学生需要观察的内容,引导他们从简单的观察表象开始,获得国画学习的成功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例如,三年级(一)班的××学生,在知道观察的目的后,她能够很认真地观察君子兰的叶脉生长规律,将君子兰的生长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2.在国画写生课程递进教学时,教师扶学生走一程

为了使学生的写生能力不断得到提高,我在期末将学生的写生对象从植物转换到了昆虫,造型难度也随之加大。由于昆虫身上的线条很清晰,我在强调认真观察的同时,还进行了简单的昆虫结构讲解,但有的学生连蝴蝶翅膀的结构都分不清楚,将蝴蝶前后翅膀的轮廓线连成了一片。跟我学习多年国画的学生都对我说:“老师,我画不好!”我原以为这样的过渡会很轻松,但这样的情况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所以,在提高授课难度的同时,教师还要注意不要完全放手,可以利用PPT或现场示范等手段,以较为直观的方式帮学生分析昆虫的结构特征。如蝴蝶,它分为头部、胸部、腹部、前翅、后翅、尾翅,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具体分解讲授,帮助学生理解昆虫的各个组成部分,然后进行示范。这样教学,学生对昆虫结构的理解会更加透彻,作品效果就会更佳。

3.通过变换写生场地与对象,让多种感官成为观察的助推器

鲁道夫·阿恩海姆先生在《艺术与视知觉》和《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中向我们传递了非常重要的理念:“知觉到的东西,永远多于眼睛所看到的东西。”因此,在选取写生对象时,我以能够触摸感知的实物为主。如春天,我会与学生一起拿起写生凳子,将写生课搬到教室外,以校园中盛开的鲜花、拔绿的树木为写生对象。我不仅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还让学生用鼻子去闻闻花的芳香、树的清新,努力表现它们无限的生命力。在秋的脚步到来之际,我发动学生从家里拿来芹菜、萝卜、白菜、大葱等,让学生在感到有趣的同时,通过视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的协调感知,提高学生观察的深入性。这样以多种形式开展国画写生课程,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在不断进行国画写生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我与我的学生不断摸索前行的方向。我不断引领着学生用眼睛去观察这大千世界的美,在植物中找寻怒放的张力,在动物中找寻灵动的魅力,让我的学生能够“看”而得“见”,使他们真正拥有一双明亮的慧眼,去观察、去欣赏、去感受万物的壮丽与美。

猜你喜欢

看见国画叶子
国画《鲦鱼》
国画《鲿》
叶子
最后一片叶子(节选)
国画欣赏
“看见”的力量
显微摄影师:带你“看见”惊艳的“微距世界”
重新“看见”你
一款可以帮助盲人“看见”的墨镜
一见倾心的优雅——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