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该写什么样的文章
——儿童写作教学的牛鼻子

2018-02-26高子阳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8年4期
关键词:文体课程标准习作

高子阳

儿童写下的一篇篇文章,该有个清晰的标准。观当下的习作教学,大多师生是共同说不清楚文章标准,一切凭感觉而行,甚至以成人的美文标准进行评价。我个人觉得,让儿童熟知这一标准,是儿童写作教学的牛鼻子。

一、读明白课程标准中的写话及习作目标要求

读《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一定知道小学阶段学生写话与习作的目标。我从文体、内容、表达形式及为什么要写习作等四个方面对第一—三学段的写话、习作目标做了如下重组:

第一学段写话目标:

1.文体:不明确,几句话就行,字数不限。

2.内容:写自己留心事物后想说的及想象中的事物。

3.表达形式:话中有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学习使用四个标点符号。

4.为什么要写话:培养兴趣、乐于运用与表达。

第二学段习作目标:

1.文体:见闻、感受、想象、书信、便条。

2.内容:写自己观察周围世界后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事。

3.表达形式:不拘形式写;写清楚;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要用有新鲜感的词句;把明显错误的词句改出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4.为什么要习作: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快乐、进行交流。

第三学段习作目标:

1.文体:简单的记实作文、想象作文,读书笔记,常见应用文。

2.内容:以留心观察到的周围世界简单的记实,写想象的世界,读书并写下笔记。

3.表达形式:珍视独特感受,用好积累的习作素材;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分段表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4.为什么要习作: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课程标准中的所有目标要求都是专家学者反复斟酌确立的,是需要一线老师必须遵守的。由于很多老师没有细读课程标准,也没有针对教材一一厘清每一次习作教学要完成什么目标,而语文课本上的写话、习作教材也没有标名学段的写话、习作要求,学生拿到的国家免费的作文本上也没有印出来每一个学段各自要达成的目标,因而导致小学生经过六年的写话与习作训练,不知道写话、作文的标准,这也让我们的写话、习作的教与学,长期以来相当随意,群体性的不清晰,凭借课本中的那点内容进行的所谓写话习作训练想达成这些要求,相当困难!不信,以这些标准,对全国各地六年级学生一个学期的文章展开调查、研究、评价,看看有多少孩子是在明白这些目标要求下进行的习作训练,看看他们的作品有多少符合这些基本要求。

课程标准的写话、习作目标要求是保底型的。反复研究,深入思考,你会发现这些保底要求看似很低,其实好多学生不理解也达不到。如观察周围世界,对于大多数儿童来说,真的做不到!写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这也是一厢情愿,“最式作文”让儿童写作变得痛苦不堪,因为学生写下的没有多少是其“最”,而老师也很难断定一篇篇文章的“最”。我反复思考,这些目标及课程标准的写作教学建议,真的比较笼统,难以操作;想让每位小学生爱上写作,真的需要许多实操性的理念与策略,需要找到儿童能够一下子爱上的标准。

二、很多书在告诉学生儿童可以拥有的好作品标准

我一直认为,儿童写作应该从儿童哲学教学开始,像课程标准中的“观察周围世界”,其实就是儿童哲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因为我国小学不开设哲学课(法国、德国、英国等很多国家从一年级开始开设这门课程),导致真正的观察周围世界极难在小学生中发生。现在学生十分害怕写作,可以这么说,我国中小学生害怕写作就是从三年级开始的。假如一、二年级孩子读过若干哲学类图画书、桥梁书,三年级习作就没有什么问题了。2015年秋季,我在一乡镇学校轮岗教三年级,我用一本哲学图画书《没有》,让自己的班及其他三个平行班级一起写作:第一天写“我有( )”,第二天写“我没有( )”,第三天写“我有( )”,第四天写“我没有( )”……一个学期结束,每个人都完成了两本小书,一本叫《有》,一本叫《没有》。在写的过程中,每个孩子的每一天的寻找与思考,让写作变得简单,让他们知道了好作品应该写什么。哲学就是爱智慧,就是用心灵去触摸身边的万事万物。

美国儿童文学作家贝芙莉·克莱瑞的作品曾多次获得纽伯瑞儿童文学大奖。这位作家13岁之前有严重阅读障碍,自己写的东西自己都不懂。她的妈妈拿出积蓄办了一个社区图书馆,免费给社区的儿童阅读,其目的是让女儿不被儿童歧视。一年间,小姑娘读了不少书,因为读不懂,说的话也引来同伴许多笑声。有一天,小姑娘到处找书,图书管理员问她在寻找什么,她说找一本写身边人笑的书。图书管理员与她的妈妈非常高兴,因为孩子明白自己所读过的书,都不是写身边人笑的。于是她的妈妈(小学老师)说:“你写,就有了。”妈妈知道她不会写,便说:“一是写身边的事,二是写好玩的事,三是写有趣的事,四是写出来的文章和书籍要让读者能笑。”这四个标准,让贝芙莉·克莱瑞写了起来。《亲爱的汉修先生》《永远的雷梦拉》等书(也可以说,她创作的所有的书)全部符合这四条。

出生于威斯康新州的罗兰·英格斯·怀德,童年时期的生活足迹,几乎遍及美国西部,15岁时就在为拓荒者们开办的小学里做老师。她退休前一本书都没有写,因为她说自己不会写。女儿决定教退休的妈妈写作,即写写自己与家人的事。就这样,这位退休老师开始写回忆录了,从65岁一直写到90岁。25年间,她总共出版了九部书:《大森林的小木屋》《农庄男孩》《草原上的小木屋》《在梅溪边》《在银湖岸》《漫长冬季》《草原小镇》《快乐的金色年代》《新婚四年》。这九部书被后人称作“小屋系列”,就是作者的回忆录。我带着学生把这套书读完了。每一本书都是好玩的、有趣的,都写着自己与身边人的事,每一本都能让读者乐起来。小学生所写的文章,就是他们未来小学阶段的回忆录。

还有一套书最能唤醒儿童,这套书叫《小屁孩日记》,杰夫·金尼著,共20本。已经被好莱坞拍成三部电影(第三部即将上映),大凡看过的,没有人不喜欢的。我国女作家黄宇,读了美国的这套书也创作了20多本中国版的《小屁孩日记》,这里是中国孩子的校园幽默日记。带着学生读完这几十本书,孩子们怎么可能不以“写好玩的、有趣的、身边的、让读者能笑”的标准写自己本该能写的文章?

儿童想真正拥有的作品的标准,靠课本中的课文及习作教材很难教出来,让学生大量地阅读童书,读多了,老师稍微点拨一下,他们就会豁然开朗,就能像作家一样按照这样的标准写起来。

三、儿童写作应该是浪漫式非精准的喜喜型写作

我做“让100%的学生喜欢读书写作”的课题,快要20年了。因为课题中有“100%”,让很多专家学者无法接受,他们一致认为“不可能”。我也知道这条路很难走,前十多年,走得非常艰苦,最近这几年非常快乐,因为不管是农村(我到农村轮岗一年,教三年级习作),还是城里,不需要两个月,我就能让全班学生爱上写作。因为我找到了属于儿童的写作样式。

我研究人的写作,发现了人一生中的写作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小学生写作。这六年写作属于浪漫式非精准写作,也可以形象地称为恋爱式写作,是开开心心的喜喜型写作。六年时间,不能让学生与写作恋爱上,习作教学必然是痛苦的。为什么把这一阶段的写作称为浪漫式非精准写作?首先看一看什么是“浪漫”。词典中有四种解释:(1)纵情,任意。(2)犹烂漫。(3)罗曼蒂克,富有诗意,充满幻想。(4)引申指风流,不拘小节。这四种解释让我明白了小学生写作也应该是纵情的、任意的、相当烂漫的、是诗意的、充满幻想的、不拘小节的。而儿童写下的作品是允许有任何错误的,长短不该有什么限制,内容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他们想写多少段就可以写多少段,自由选择,而文体应该是数以百种的(我们的课程标准规定的文体实在太少。像诗歌、剧本、读书报告、研究报告等,小学生完全可以写,可惜,我们没有这方面的要求。像英国,小学阶段所写的文体达数百种!)……但,当下的小学生写作不是这样的,过早地被老师们精准了,过早地被限制了,非常早地进入了第二阶段。没有自由就没有知识,没有自由就没有创意,没有自由就没有永恒的对写作真正的热爱……

第二阶段:中学生写作,即初中三年、高中三年的写作。这六年写作,可以称为精准考试式写作,也属于痛苦式写作、矛盾式写作、离婚式写作。因为这一阶段的写作目的非常单一,就是为了精准化的考试。一对情侣,恋爱数年结婚了,就是两个年轻人各自从原来的家庭中走出重建一个家庭。他们在一起生活,不像恋爱时那样了,各自的缺点相继暴露出来,这就需要双方共同修正,如此才能生活下去,不愿意修正结局很悲惨。所以初中、高中写作,就是写作问题不断出现,要不断修正才能适应考试的过程。但如此单一的写作,由于考什么教什么,不考绝对不写,过于精准,过于挑剔,最终的结果是让很多学生考入大学后,不再写作。

第三阶段:成人之后的写作。这是人生最长的写作期,在这种自然而然的生活状态下,出现了很多人终生不写的现象,出现了想写就写不想写就不写的现象,而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的事真正发生了,领导布置的必须完成的写作出现了,与金钱挂钩的写作出现了,明码标价的写作出现了……也就是这个阶段的写作是目的性极强的生活式写作,其中功利式写作、生命化写作都有。

有了这一认识,我才知道儿童写作教学该做哪些事。儿童什么都可以写,允许出现任何错误(我不再把精力用在改他们的错别字、不通顺的句子上),关键是天天要写,天天要读书,天天用自己的大脑去写一切自己愿意写的东西。今天很无聊,就写无聊;今天实在想不起来,就立即做个白日梦,将几分钟的梦写下来;这几天生病了,就写生病的事;这几天外出旅游,更有东西写;今天读了人家的文章与书,就要表达一份感恩。人是世界上最独特的动物,其独特性是人能让万事万物说话,立即给身边的物起一个人的名字,与它们说话,说着说着就可以创造精彩了……

我还告诉学生,你们最好的作品永远不会出现在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阶段。因为有两个故事告诉我们,坚持写,一辈子不停止写,临死前的那个作品才是最好的。

一是宋朝陆放翁的《示儿》告诉我们的。《示儿》是宋诗中的极品,陆游一生中写了18800多首诗(现在可查到的有9000多首),这一首被称为最棒的,为什么呢?因为世界上无数人的遗嘱中写着如何分财产,这首遗嘱诗的内容是爱国,世界少有,其作当然可以称为最高水平!

第二个故事是亚洲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印度的泰戈尔给予人类的故事。他晚年的时候,有一位朋友来拜访他:“你可以心满意足地死了,因为你已经写了许多诗歌,在你之前,没有人写过那么多诗歌,英国最伟大的诗人雪莱,只写了两千首诗,你已经写了六千多首,而且每一首都像深海的珍珠与深山钻石那么珍贵!所以,你死而无憾了!”朋友说完,泰戈尔的眼中盈满泪水。朋友说:“你怕死吗?你不是写过一首诗,说死亡是最伟大的朋友吗?”泰戈尔说:“不!我不是怕死,死与生一样美丽。我哭,是因为近年来我写的诗歌愈来愈好。我的心还像个孩子,我的灵感愈来愈多,我愈写诗,愈多的好诗涌上我的心头,而现在我却要走了!真是不巧,到现在我才感觉自己正要写出真正的诗歌!”泰戈尔就这样含泪而逝。

我这样让学生理解标准、拥有标准,我的学生们以喜喜之态写了起来,写着写着,让全体学生爱上写作成为可能。

猜你喜欢

文体课程标准习作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
习作展示
文体不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