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黔西南州古建筑的保护与利用(下)

2018-02-26张祥刚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兴义黔西南州古建筑

张祥刚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贵州 兴义 562400)

承接《兴义民族师院学院学报》2018年第4期(第47—49页)“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黔西南州古建筑的保护与利用”一文。

三、黔西南州古建筑的保护利用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黔西南州古建筑及周边环境遭受巨大冲击。因此,相关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对古建筑进行抢救性保护,并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

(一)古建筑保护利用的情况

面对古建筑在城镇化进程中不断遭受破坏的问题,黔西南州相关部门已采取一系列保护措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对古建筑进行普查和申报定级。早在上个世纪,黔西南州对古建筑就进行了普查,据相关地方文献资料记载得知,约有80余处。此外,各县在古建筑申报定级方面也取得一定成绩,如1985年11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安龙招堤建筑群、下午屯刘氏庄园等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12月,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将安龙古城垣、晴隆古城垣、普安崧岿寺等公布为州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6月,册亨、兴义等县人民政府分别公布册阳“刘道”、跋浪亭等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等。近年来,黔西南州对古建筑也进行过普查,据2007年5月普查结果显示:“黔西南州共有文物古建筑74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14处,州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5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55处。”[6]这些古建筑既有以往普查过的,也有在普查中新发现的。然而,在申报定级方面,鲁屯石牌坊、刘氏庄园等成功升级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兴义南龙村古建筑群、窦氏民宅等被认定为新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州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更是有增无减。第二,积极开展古建筑研究工作。长期以来,黔西南州对古建筑的研究保护工作进展较为缓慢,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为了抢救包括古建筑在内的民族文化遗产,相继成立了有关研究机构。如2014年3月,贵州省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与兴义市文化体育旅游和广播电影电视局联合成立了“贵州省近现代建筑研究基地”;2016年兴义民族师范学院也成立了“黔西南州地方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并于2018年还将成立“民族文化教育研究院”等。第三,加强修缮保护工作。黔西南州大量古建筑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损毁现象,尤其是木质结构的古建筑,因为年代久远,再加上风吹日晒,所以腐蚀比较严重。因此,政府开展了一系列修缮工作。如1984年,兴仁县人民政府拨款维修文庙,教育部门在原庙四周筑围墙加以保护。近年来,先后又完成了普安县崧岿寺二期、安龙县袁祖铭故居、兴义府试院等10个维修工程。但由于修缮工作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而各县(市)因财政经费短缺,致使相关修缮工作还有待加强。第四,宣传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强化法治意识。为提高民众文物保护与惩处意识,黔西南州各县(市)积极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贵州省文物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并认真督查执法情况,如2016年6月,安龙县人大成立执法检查组对上述“一法一条例”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第五,加强对古建筑火灾隐患的防范。火灾是摧毁古建筑物的“杀手”,一旦被烧毁就无法修复,因此,黔西南州相关部门非常重视,并积极开展消除古建筑火灾隐患的工作。如2015年7月,黔西南州消防部门深入“兴义府”试院等地开展防火检查,并清除相关隐患。

上述保护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古建筑的开发利用方面则远远不够。根据对现有古建筑的实地调研来看,除了何应钦故居、刘氏庄园、招提建筑群等古建筑在一定程度上被开发成观光场所或陈列馆之外,另外还存在一部分古建筑被一些单位和部门占用,或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或被闲置的情况。由于丰富的古建筑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因而导致其价值未能得到应有的体现。究其原因主要有:其一,未能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导致部分古建筑因过渡强调保护而被闲置。其二,古建筑地处偏远且分散,开发利用比较困难。其三,资金投入不足,修缮不易,自然无法得以利用。其四,长期不重视古建筑保护,致使部分已被拆除或只留下残垣断壁,已失去开发利用的价值。

(二)积极探索古建筑保护与利用模式

在城镇化建设中,要想科学地保护和合理地利用古建筑,我们不仅要强化和完善已有古建筑保护措施,而且应积极探索切实有效的古建筑保护与利用模式。

1.“政府主导,民间参与”的保护模式

政府是保护古建筑的主要力量,而民间力量则是其必要补充,只有政府与民间形成合力,才能有效地保护好古建筑。政府要在古建筑保护中发挥好主导作用,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加强和尝试。第一,在积极宣传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贵州省文物保护条例》的同时,应借鉴其他地区和结合各县(市)实际情况,制定诸如《黔西南州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条例》、《黔西南州古建筑遗产保护管理办法》等地方性法规,进而不断完善法规体系,提高民众的法治意识。第二,州县两级共促古建筑申遗保护。古建筑申遗定级是各级政府公开对古建筑进行保护的有效形式。因此,黔西南州各县(市)文物保护机构,应进一步加强对具备条件的古建筑进行申遗定级。与此同时,州文物局应与各县文物保护机构加强交流,并给予相关指导和帮助,努力为黔西南州申报更多国家级、省级和州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做努力。第三,增加资金投入,培养专业人才。对古建筑保护要想实现常态化,政府不仅要投入大量资金修缮古建筑,而且也要加强州县两级文物保护管理机构的建设力度,积极引进或培养专业管理人才,尤其要重视管理干部的培养。第四,重视和鼓励民间力量参与,积极与高校合作研究保护对策。长期以来,部分民间组织和企业都有保护古建筑的心愿,这与政府在价值取向上具有一致性。因此,政府应积极争取和鼓励这些行为主体参与到古建筑保护的队伍中来,贡献他们的智慧和力量。此外,政府应重视校地合作,积极支持高校从事古建筑保护策略的研究,比如黔西南州各县(市)文物保护与管理机构或人员,可以与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建立的“黔西南州地方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合作,进而形成合力,共同研究黔西南州不同文物的保护对策。第五,完善古建筑的火灾防范与应急机制。火灾对古建筑的破坏性极大,所以为防止其吞噬古建筑,不仅要求有专员对相关古建筑进行定期火灾隐患排查,而且要配备一定数量的人员、灭火装置及其保证相关道路畅通等,以便应急之用。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应对古建筑周边民众进行火灾防范知识的宣传教育,一是为避免周边地区起火而殃及古建筑,二是当古建筑发生火灾时能及时参加抢救。另外,黔西南州、县两级文物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相关古建筑火灾防范工作的监督,并形成常态。

2.“开发-反哺”的利用模式

古建筑开发利用,目的是为了发展地区经济,服务社会,造福百姓。根据黔西南州现有的古建筑,笔者认为对其开发利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其一,打造成旅游观光场所。在大旅游背景下,黔西南州正在大力发展山地旅游,因此,我们可以借此契机努力将更多古建筑开发成旅游资源,辟为参观游览的场所,使其成为黔西南州特色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可以带来经济收入,而且可以使百姓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利益。其二,为地方历史文化研究提供实物史料。任何一个古建筑都蕴含着诸多历史文化信息,如建造背景、时间、用途及时代变迁等。因此,我们可以充分挖掘这些信息来为地方史研究服务。黔西南州古建筑多属于明清至民国时期的遗存,因此,我们可以借助这些宝贵的实物史料来研究黔西南州的历史文化、建筑技术、雕刻绘画艺术等,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文献资料记载的不足。其三,用于建立文物管理机构。为了对古建筑及其相关文物进行管理与保存,我们可以将部分国家所有的古建筑文物保护单位建成博物馆、保管所或陈列馆等,如安龙永历皇宫、刘氏庄园等都陈列了许多文物,得到了较为合理的利用。其四,古建筑文化进校园。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7]因此,我们应积极助推优秀民族文化进校园,并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黔西南州古建筑作为一种地方优秀民族文化资源,可以将其编撰成图文并茂的乡土教材(或读本),然后提供给该地区的学生使用,这不仅很好地把乡土资源转化成了教育资源,而且能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本土历史文化和树立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爱国主义思想。其五,作为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的场所。无论中学历史课堂,还是高校历史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将涉及古建筑知识,尤其是高校开设的《文化遗产规划与管理》、《文化遗产概论》等课程,更是与古建筑密不可分。但如果任课教师局限于课堂上的理论讲解,不仅学生听着枯燥乏味,而且很大程度上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可以结合课程需要,组织学生对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筑进行参观学习,这样不仅能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学到更多相关知识,进而调动学习兴趣。

四、结语

新时期,黔西南州城镇化建设步伐越来越快,但在此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古建筑的保护与利用,并处理好以下两个问题:第一,保护好古建筑的原真性及周边环境。古建筑的保护利用强调其原真性,即维持古建筑原本面貌,包括古建筑本身和周边环境两部分。我们既不可将其毁掉之后在原地或到别的地方去仿造,也不可以为了创新而在修缮时增添现代化元素,更不可霸占古建筑的周边环境另为它用。第二,重视私有古建筑的保护。黔西南州各县(市)主要居住着布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其住房建造结构长期以来都是传统的高架木瓦房屋,具有明显黔式风格,有不少已经成为典型的古建筑或古建筑群。因此,我们在保护利用公有古建筑的同时,也要重视私有古建筑的保护。

猜你喜欢

兴义黔西南州古建筑
黔西南州安龙县“十四五”石材产业发展内部环境分析
古建筑取名有什么讲究
黔西南州旅游示意图
重返三叠纪——兴义国家地质公园
中国古建筑
兴义万峰林
骑行在兴义
赏花——兴义万峰林
山西古建筑修葺与保护
普陀山古建筑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