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队应用型研究生“三模块”培养模式研究

2018-02-26李希亮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军官学位应用型

李希亮

中央军委2004年就提出“努力推进军队研究生教育由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经过十多年的研究和探索,军队培养应用型研究生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在贴近实战教学、围绕部队需求选题、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军队研究生教育依旧保持着培养学术型人才的强大惯性,尚未形成切实有效的应用型研究生培养体系和制度机制,毕业研究生依旧难以满足部队任职需求。在现有课程教学、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增加职业能力综合培训系列活动作为培养方案的“第三模块”,构建体现军官职业能力的培养体系,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应用型研究生“三模块”培养模式,有利于推动军队研究生教育的转型发展。

一、军队应用型研究生培养的本质要求

学位是学术水平的标志,13世纪法国的教授被称作“硕士”,博洛尼亚的教授被称作“博士”[1]。在研究生培养规模比较小的情况下没有应用型研究生的概念。事实上,学术型与应用型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工学是研究工程问题的学问,军事学是研究战争问题的学问,在这些领域里,完全没有应用价值的纯学术研究是很少的,做学问的人也会尽力避免研究没有应用价值的学术。但是,学术研究成果向实践应用转化往往需要很多条件,需要很多研究成果的积累。一项重要的原始创新要转化为成熟的技术,可能要等若干年甚至上百年。在研究生培养规模扩大后,研究生到不同的职业领域就业,他们面临的主要是眼前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不能用前沿的不成熟的新理论和新知识解决,也无须用科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去解决,研究生所接受的科学训练与工作实际需求脱节,不能转化为现实的利益。从研究生教育整体看,学术进步推动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需要以“学术”引领“应用”。但从研究生个体看,掌握现实的技能能够快速提高职业能力,而研究“纯学术”,为不可预期的未来收益买单则存在很大风险。因此,研究生教育向培养应用型人才转变,很大程度上是弱化“研究”强化“传承”,弱化“前沿”强化“实用”,把研究探索新知识、新技术转变为学习掌握成熟理论和技术,快速获得在复杂职业领域工作的资格和技能。

对军队研究生来说,所面临的不仅是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新旧问题,更突出的是培养目标与任职需求不一致的问题。研究生教育目标是培养工程师、医师、律师、会计师等各类“专才”,优秀研究生的标准是掌握前沿学科知识、学会研究创新、参与学术交流、创造出高水平成果。而部队需要的是排长、连长、参谋、干事,优秀军官的标准是能够落实上级指示、管理下级、按照制度规定完成各类任务,并妥善处理上下级关系和各种人际关系,更像是无所不能的“通才”。有学者用实践性、职业性、适应性、综合性来描述军队应用型研究生的基本特征[2],而这些并不是传统研究生教育所承担的主要职能。研究生教育所倡导的张扬个性、求新求异、批判精神、学术自由、尊重事实、不迷信权威等人格特质,与军队所倡导的整齐划一、照章办事、绝对服从、尊重领导、团结同事、深入群众等要求也不一致。科学精神强的研究生,特别是理工科研究生往往缺乏人文思维,忽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更容易挑战“惯例”和“潜规则”,甚至对领导和上级的要求提出异议,成为基层军官中的“另类”。因此,研究生不适应部队的主要原因是“学位标准”与“军官标准”不一致,“应用型”特征不突出的实质是毕业研究生的任职能力不足。因此,培养军队应用型研究生的核心是强化研究生的军官职业能力;破解应用型研究生培养的难题,关键是完善制度机制,建立科学、规范、可操作、可监控的研究生培养体系。

二、军队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选择

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现行法律是 198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该条例规定硕士学位的授予条件是:通过硕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这既规定了培养标准,也明确了培养模式,所要求的是“课程学习+课题研究”的培养模式。

美国的应用型研究生教育不同于我国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定位,其“本科后教育”的特征鲜明,应用型研究生重点培养“入门级的专业技能”。其培养工作以课程学习为主,同时要求参加工作见习或项目工作,不要求参加学术性或研究性的课题研究,多数不要求撰写学位论文[1]。所采取的是“课程学习+工作实践”的培养模式。

随着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国内专家在是否坚持研究生教育的“研究”属性上产生分歧。不少专家主张借鉴美国的做法淡化“研究”,硕士研究生采取“课程学习+工作实践”的培养模式;也有专家认为重视“研究”是中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特色,应该强化研究生的“研究者”身份,重视研究生科学素养对其职业发展的长远影响,坚持对研究生进行严格的科学训练和创新教育[3]。

从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职能定位看,淡化“研究”是不合逻辑的,没有“研究”的教育不能称为“研究生教育”。从社会各行业发展趋势看,简单地把学术型人才理解为教学科研单位的从业人员也是不恰当的。社会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求新”和“寻优”的过程,很多问题都可以提炼为学术问题,都值得深入研究创新。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企业作为创新主体既需要大量应用型研究生,也需要大量学术型研究生,淡化“研究”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不相匹配。

地方院校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开展了大量关于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探索[4]。在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方面,关于“工作实践”或“工作见习”的研究和实践探索比较多,通过在工矿企业、公司、医院等用人单位建立实践基地,建立校企协作平台,为研究生提供获取实践经验的机会[5-6]。这些探索强化实践环节,降低课题研究要求,可以概括成“课程学习+课题研究+工作实践”的培养模式。军队院校围绕应用型研究生培养也开展了大量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7-10],研究成果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①关于课程教学的研究,包括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管理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共享任职培训课程等方面。②关于学位论文工作的研究,包括改革学位论文选题、指导模式、过程监控、论文质量评价机制,以及课题资助机制等方面。③关于研究生实践活动,包括组织部队实习见习、红色基地传统教育、专题教育培训、军事建模竞赛、军政素质强化训练等等。但由于缺乏明确的政策依据和系统设计,还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培训模式,运行过程中的矛盾多、阻力大,实际效果尚不理想。

军队是一个担负重要社会职能的庞大系统,军官队伍在保持一些共性特征的同时,必须是各个专业领域的精英人才。分学科、分领域对军官进行科学训练,培养其研究创新能力,是加强军官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研究解决部队建设中的现实问题、推动装备创新和战法创新、保证“能打胜仗”的重要举措。因此,课题研究和学位论文不应成为改革军队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删减项”。根据军队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按照“军官+硕士”的培养目标系统设计培养工作,建立“课程学习+课题研究+综合培训”的“三模块”培养模式,依据“学位标准”构建“课程学习”和“课题研究”模块,依据“军官标准”构建全军统一的“综合培训”模块,规范应用型研究生综合素质培训活动,有助于解决应用型研究生培养工作缺标准、缺动力、缺抓手的现实问题。

三、应用型研究生“综合培训”模块的总体设计

“综合培训”模块是“学位标准”没有明确要求的旨在培养军官职业能力的教学培训活动的集合。该模块的总体设计主要是根据培养目标,科学选择培训活动,明确培训内容、培训时间、组织方式、考核标准和责任人,并合理分布在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培养工作实施方案。

1.“综合培训”模块的培养目标

在本科教育的基础上,通过讲座、辅导、读书、研讨、训练、实践等活动,提高研究生作为军官的职业能力和素养。包括政治素养、军人意识、责任感、使命感、自信心,逻辑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流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发现问题能力、研究解决问题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军事常识、部队工作常识、军事训练常识、机关工作常识、基本军事技能和体能等。

2.“综合培训”活动的选取原则

在研究生学制期限内加强军官职业能力培养,必然会影响课程教学和课题研究工作。军官职业能力内涵的宽泛性决定了培训活动的多样性,但综合培训活动的安排必须把握合适的“度”,统筹好“学位标准”和“军官标准”的含金量。“综合培训”活动的选择遵循以下原则。

(1)能够兼顾“军官标准”和“学位标准”的培训活动优先。在素质能力层面,“军官标准”和“学位标准”并没有矛盾,像军事建模竞赛、社会调查、主题征文等活动,既是培养优秀研究生的好手段,也是培养优秀军官的好举措。

(2)对提高军官核心职业能力成效显著的培训活动优先。有些能力素质是锦上添花,有些则是不可或缺。可以有效提高核心职业能力的活动应重点安排,政治素养、军事技能、体能等要求必须人人过关。

(3)能够利用假期和业余时间组织的培训活动优先。时间精力是制约培养工作的重要因素,充分利用节假日和业余时间组织活动,有利于减少对课程教学和课题研究工作的冲击。

(4)院校拥有独特资源优势的培训活动优先。每一项活动都应该有足够的理由证明适合纳入院校培训计划组织实施。需要依赖教授、同学、图书馆、运动场、周边教育基地等独特资源的集体性活动,是纳入院校培训计划的充分条件。

(5)便于组织实施的实践性培训活动优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研究生已经有多年的读书和课堂训练经验,以实践为主的培训活动更能调动研究生的自主意识,更有利于研究生获得亲身体会和经验。

(6)平等参与且广泛受益的培训活动优先。培训活动应尽量让多数人受益,扮演角色的身心体验总是胜过当观众。应当谨慎安排“少数人当主角,多数人当观众”的培训活动,更不能假借综合培训的名义安排研究生为各种形式主义造势捧场。

(7)研究生有热情或便于采取激励措施的培训活动优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情舒畅才能有好的培训效果。研究生都是具有强烈自主意识的成年人,培训活动应该征求研究生意见并动员引导,没有研究生支持配合的培训项目容易引发抵触情绪,应尽力避免。

(8)可提炼出显性考核指标的培训活动优先。显性的考核指标便于研究生掌握训练标准,便于管理部门监控训练过程,也便于采取激励措施并保证培训效果。不能提炼出显性考核指标的活动很容易流于形式,应谨慎安排。

3.“综合培训”活动的主要内容

“综合培训”模块的内容设计应该是多元、弹性、开放的。在体现各院校和不同学科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要求的前提下,还要符合研究生个性化培养的要求,允许参加综合培训方案以外的培训活动。“综合培训”模块主要由知识学习、专项活动、专项训练、见习实践、日常养成等内容组成。

(1)知识学习主要是掌握作为军官的基本常识,主要通过自主读书、辅导性课程、学习MOOC课程、专题讲座、主题教育等方式组织,通过闭卷考核确定学分档次。

(2)专项活动包括旨在提高军官职业能力的各项活动,如专题征文、社会调查、军事建模、建言献策、新闻报道、视频课件制作、参观教育、演讲比赛、辩论会等,根据活动要求的成果进行考核。

(3)专项训练包括培养军官基本技能的各项训练,如轻武器射击、军事体能、单兵战术、队列指挥、应急救护、交通疏导、野营拉练等,根据培养目标选择训练和考核科目。

(4)见习实践主要是对军事职业岗位的工作体验,包括担任学员骨干、部队顶岗代职、机关实习、参加部队演习、组织会议等,依据单位鉴定和实践体会报告进行考核。

(5)日常养成主要是日常行为和工作表现,包括遵章守纪、军容风纪、内务卫生、人际关系、文体活动等,由研究生骨干和学员队干部考核鉴定。

4.“综合培训”活动的组织实施

根据院校研究生培养的实际,确定“综合培训”模块的必修科目和选修科目,确定总学分要求并计入学业总成绩,作为毕业鉴定和毕业分配的重要依据。根据每项培训活动的学时和难度确定基本学分,研究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培训活动。考核成绩合格者计基本学分,考核成绩良好和优秀者分别按照基本学分的1.2倍和1.5倍计学分。

在时间安排上,“综合培训”活动采取“一线多点、前伸后延”的方式。“一线”就是在整个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综合培训”活动不断线,与课程学习和课题研究并行推进;“多点”就是以入学前、入学教育、寒假和暑假、毕业前等几个时间段为重点;“前伸”就是把部分知识学习活动安排在复试前,把主题征文活动安排在入学报到前;“后延”就是在组织毕业前任职能力强化培训的基础上,为研究生准备好部队任职需要的技术资料、课件、文稿、教材,方便他们离校后继续学习。

围绕提高研究生职业能力,原军械工程学院已经开展了十余年的探索,在狠抓课程教学和学位论文质量的同时,先后启动了新生军政强化训练、部队参观见学、模拟营连管理、综合素质量化考评、岗前强化训练、机关代职、军事建模竞赛、建言献策活动、“强军梦”主题征文、“中国梦”社会调查、微视频制作等近 20项实践活动,初步构建了“课程学习+课题研究+综合培训”的“三模块”培养模式,研究生培养质量得到同行专家和部队的充分肯定。近年来,军队优秀学位论文入选数量始终居同类院校前列,入选比例居全军院校第二位;首届中国兵工学会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优秀学位论文入选数量居参评院校第一位。毕业研究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很多毕业研究生已经成为军械装备领域的骨干力量,涌现出了“全军学习成才标兵”“全军爱军习武标兵”李长勇、舍己救战友的“塔山最美教导员”王志攀、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陈雪礼等先进典型。培养应用型研究生不是理论问题,而是实践问题。本研究旨在推动主管部门统一制订指导全军的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方案,为军队院校培养应用型研究生提供依据。

[1] 美国研究生院协会. 硕士研究生教育: 教师与管理者指南[C]. 陈瑶, 译//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 探索与借鉴, 2009: 457-498.

[2] 李小平, 张建肖. 军队应用型研究生的内涵与特征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7(6): 55-58.

[3] 罗志敏. 研究生“研究者”身份的多维度考察[J]. 中国高教研究, 2013(8): 69-73.

[4] 英爽, 康君, 甄良, 等. 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4(1): 1-5.

[5] 赵冬梅, 赵黎明. 依托行业优势 构建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研究生长效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2): 28-31.

[6] 周良海, 吕玉航. “学校+联合基地”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J]. 大学教育, 2013(18): 13-14.

[7] 李友峰, 刘元芳. 论新时期军队研究生教育应坚持和发展的两大特色[J]. 江苏高教, 2013(3): 109-111.

[8] 闫民, 卢峰, 胡丑. 推进军队应用型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思考[J]. 继续教育, 2016(1): 74-75.

[9] 方秦, 李进伟, 王昌度. 论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J]. 中国军事教育, 2008(2): 39-41.

[10] 朱爱红. 军队院校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构想[J]. 中国高等教育, 2008(20): 41-42.

猜你喜欢

军官学位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教育部就学位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跳伞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哥伦比亚 军官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英国大学本科一等学位含金量遭质疑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趣谈“学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