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支架式教学”的运用研究
2018-02-26叶飞
叶 飞
(桐城中学 安徽安庆 231400)
支架式教学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之下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主张教学的中心应紧紧围绕着学生,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十分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提出教师应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要善于搭建支架,帮助学生一步步向上攀爬,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最终掌握、理解和运用知识,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新型教学模式适应国家对人才的培养要求,能有效地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的人才。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支架式教学”是十分必要的。[1]
一、“支架式教学模式”概述
支架式教学模式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的“教”只是起到辅助和促进作用,只是引导和提示学生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和辅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支架式教学模式”并不是教师代替学生去解决问题,而是在一旁引导支持学生自主地去解决问题,给予一定的帮助,当学生具备了解决问题和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之后,教师所提供的“支架”也就被撤去了。“支架式教学模式”有五个教学环节,分别为:搭建支架、引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因此,在生物教学中运用“支架式教学模式”就要围绕这五个教学环节来进行。[2]
二、“支架式教学模式”基本原则
1.渐撤性原则
“支架式教学模式”是要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支架式教学模式”刚开始的时候,学生会产生依赖心理,不能离开老师提供的支架,但是随着学生越来越适应这种教学模式后,教师要慢慢地撤走支架,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的管理权,锻炼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来将学生培养成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人。比如,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正确画出概念图来梳理知识,在刚开始的时候,教师先画一个概念图给学生做示范,并在概念图中表明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但是教师画的概念图应是不完整的,让学生将其中的知识点内容进行补充,之后随着学生对概念图的熟悉,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画出概念图来梳理知识。这个过程就体现了渐撤性原则。
2.情境性原则
情境性原则是根据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活动说发展而来的,该理论认为要使学生能参与到活动中来,就必须使活动具有情境性,因为这样的活动才是有意义的,能吸引住学生的。因此,依据这一原则,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多关注教学活动的情境性,将教学任务融入在情境之中来实现,由此搭建的支架才是有意义的,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3.互动性原则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在与教师的对话和互动中逐步提高的,因此互动就在课堂中显得至关重要了。“支架式教学模式”的互动性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中要具有存在一定量的任务,使得学生在和教师有要共同完成的事情,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进行互动交流。教师可以根据观察学生的表现,以此来决定是否提供支架,并对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表现给予评价,实现师生的互动交流,是学生从中获得进步,增强能力。
三、生物学教学支架的搭建策略
1.示范和大声思维
示范和大声思维指的是教师在向学生讲解问题时,一边进行示范,一边大声地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以此来将内在的思维外向化,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行为领悟到解题的正确方法。以“观察细胞”这一教学内容为例,观察细胞的正确顺序是从外往内地观察,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用一张原核细胞的图片为教具,大声地按照正确方法说出自己观察的顺序,再说出观察结果,如“我从外向内观察到了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拟核”。在教师说完之后,再让学生自行对真核细胞进行观察,并大声说出自己的观察顺序和观察结果。
2.范例
范例就是指示范性的例子。也就是教师在课堂中演示正确的操作步骤,让学生通过观看观察掌握正确的标准,并以此为方向进行学习,通过掌握方法学会举一反三,这一支架的构架避免了模糊的解释,能让学生直接有效地掌握所学内容。例如,在学习完X性染色体隐性遗传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先进行一个示范性的总结,讲述要总结的几个方面,并画出一个概念图给学生做参考,然后再让学生根据这个方法和思路学习X性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知识点,并在学习完成后对X性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相关内容进行总结梳理,并画出概念图。再如,教师可以在学完细胞结构后,对植物细胞进行各方面的总结,之后让学生对动物细胞进行总结,画出概念图。
3.问题
问题是“支架式教学模式”中最常用的支架形式,问题有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寻找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的作用。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正式开始前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通过问题了解本节课的学习方向和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再如,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中不断穿插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通过设置问题将学生带向正确的学习方向。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答,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再追问学生其回答依据是什么,从而来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例如,在教学“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怎样调节血糖含量的”之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进行不断地提问来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可以在建构模型结束之后问学生,“如果葡萄糖进来后,胰岛素不足,会怎么样?如果胰高血糖素过多,又会怎么样?”,通过提问,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实施“支架式教学模式”必须始终坚持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教师起辅助作用,在课堂中不断设置构建问题支架、范例支架、示范和大声思维支架,坚持情境性、互动性、渐撤性原则,不断将学生培养成能独立解决问题和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