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名师之“名” 的追问和思考

2018-02-26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8年8期
关键词:名师专业教育

支 爱 玲

(宁夏教育科学研究所,宁夏 银川 750011)

近期,在全国各地的各级各类学校都能看到以教师的名字命名的“名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如雨后春笋般挂牌成立,教育部门、学校力图通过建立“名师工作室”的方式发挥名师的带动和引领作用,促进一批教师成长、发展。在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的今天,的确是需要一批在实践中潜心钻研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引领课程改革、有一定知名度的教师。那么,教师只是教育教学效果好、教学成绩突出就是名师吗?名师“名”在何处?

一、名师之“名”在于“德”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名师要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只有具有高尚的品德才能真正地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只有具有高尚的品德才能引领同行,促进一批教师爱教育、爱学生,坚持不懈地提升自己的道德情操和专业能力。教师的“德”,主要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专业道德三个方面的内容。

1.名师有良好的社会公德,是民众学习的楷模

社会公德是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是人类社会文明成果的沉淀和积累。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是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作为教师,其职业特点赋予其传承社会文明、引领社会风尚等独特的历史使命。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肩负教书育人责任的人民教师是他人学习和模仿的对象,是学生了解社会的窗口,教师在学生面前的表率作用,能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名师要具备“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和道德品质。教师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对传承人类文明成果和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名师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的职业道德,亦称“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中所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必备的道德品质,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的集中体现,是对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概括了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和要求是“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品格、态度、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更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引领者,他们用自己的德性、人格引领学生在人生之路上健康成长。“名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不仅体现在他们自身所具备的高超知识技能和教学水平上,更为重要的是名师的人格修养和德性品质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1]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言“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和认识的堆积”[2]。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工作,教师要做学生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加强师德修养,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有德行的优秀教育工作者,逐步成长为名师。

3.名师有良好的专业道德,促进自身不断提升

“与教师职业道德相比,教师专业道德更强调专业性和主体性。在实践上,教师专业道德建设贯穿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个过程,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因此,教师的专业道德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应具备的独特道德品质,包括教师的专业责任、教师个人的道德品质和以自律为核心的专业精神。”[3]名师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是做好教师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师德集中表现在教师的专业道德上。尤其是名师,更要具备对专业知识的精益求精、自身专业发展的不断追求、高远的专业理想和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等良好品性,他们能以教育、教学事业为己任,让激情点燃生命。名师正是靠这种“独特的道德品质”,在教书育人的事业中奋力前行,以自己的言谈举止教育学生、影响他人。我国当代的许多名师,正是以高尚的专业道德激励自己,立足教育、教学实践,始终不渝地长期从事教育工作,诠释着教育的神圣使命。全国道德楷模于漪老师,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和研究工作,把教书育人作为教师工作的至高点,把思想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中,把语文教学和情操熏陶、知识传授、智力开发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为许多后来者学习和借鉴。魏书生在教学上取得骄人的业绩,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忠诚,正是这种专业责任感和事业心支撑着他在教学工作中阔步前进。师德是成为名师的关键所在。

二、名师之“名”在于“专”

我国的《教师法》明确提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名师,应是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引领者。名师之“专”,是指名师必定有自己的专业,有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名师的“专”体现在课堂教学上、班级管理中,表现在成绩里、成果中,显现在教育智慧、教学方法间。

1.名师有丰厚的专业知识,“课上得棒”

名师必定具有完善的知识结构和良好的专业素养,他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能够高屋建瓴、游刃有余。这种知识结构,不仅是“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更是一个有学科专业知识与技能、人文素养、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实践性知识等构成的知识和技能的网络系统。名师以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与支撑,他们所具有的知识网络系统也会随着实践经验的丰富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而发展和完善。名师的课堂简洁、到位,总能轻易又自然地将抽象的知识生活化、难懂的知识简单化,用自成风格的教学艺术灵活地处理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使学生拨云见日,通过智慧引领,让学生感受知识产生的奥妙和探究知识的乐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名师总能让学生考出好成绩,而这样的好分数不是靠“题海战术”“加班加点”得来的,不是靠“重点班”“尖子班”的生源赢得的,名师的好成绩来自教师巧妙地激发、点拨和引领,来自对学生求知欲的唤醒,来自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来自学生对科学执着的追求,来自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教师丰厚专业知识和精妙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灵活运用的结果。

2.名师有机智的教育智慧,能够带出蓬勃向上的班集体

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特别是名师,不仅是教学能手,课堂教学受学生欢迎,必定也是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教育智慧之人,能够带出具有较强凝聚力、吸引力、良好人际关系和舆论环境的班集体。几十名年龄相近的孩子虽然在同一个班级中一起学习、生活,实际上还只是一个个孤立的个体,不是班集体。班集体的形成需要依靠班主任教师机智、艺术、智慧地组织指挥和引领逐步形成。李镇西新浪博客中说:“一个仅仅只是通过知识和孩子打交道的人,不可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也不可能真正获得孩子的爱戴,当然他也不可能获得教育的真谛。”名师具有不可替代性,能解决其他人以及一般教师不能解决的问题,他有独特的教育智慧,他能把一个让人头痛的乱班带成一个有目标明确、班风良好、团结友好的班级,能把班级中的“捣蛋鬼”变成自律自强的好孩子。名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还会通过承担班主任工作走进学生心灵,关注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有个性地发展。

3.名师有表达自己思想的专业能力,“能说会写”

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语言传授知识、引领学生的。“能说”是教师能够通过口头语言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观点和思路。新课程改革中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更需要教师的精准点拨和指导,需要教师更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名师还要“会写”,通过写,提炼自己的教育观点,打破时空界限,传播教育智慧,让更多的人受益。试想,没有孔子的游学和《论语》,孔子的教育智慧和思想就不能传播至今;如果没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等著作,我们怎么可能知道苏霍姆林斯基?如果以不擅长讲和写为借口,让讲和写成为专业发展的短板,就很难产生深广的影响,也无法区别于一般教师了。

三、名师之“名”在于研

名师之所以能成为名师,他们不仅有专业知识、教育教学技能、教育理论修养,同时还善于总结教育、教学经验,能够及时反思和发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运用观察、访谈等教育科研方法,主动对教育、教学现象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探索,从教育、教学现象中发现问题,并通过科学分析找寻产生问题的原因,寻找出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对策,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名师是教育科研的积极践行者。

1.有较强的反思意识,及时发现不足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指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反思是教师研究能力的体现,也是提高专业能力、个人道德修养、不断完善自我的重要方式。在反思的过程中,教师以自身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道德修养、教育过程等为思考对象,通过探究、调查、深思,进行自我审视、自我检查、自我监控、自我剖析,不断改正不足,逐步完善,实现自我发展。名师的反思不仅是对思想、行为或活动的简单“回忆”和“回顾”,而且善于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和教学行为的“闪光点”,发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探求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探寻问题解决的有效方法,对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琢磨和审慎思考。

2.注重教学研究,提升教学效果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教师是通过教学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名师之所以是名师,他首先必定是教学能手,有较强的教学能力,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师能成长为名师,必定是一位善于琢磨、不断思考和寻找新的途径和方法的教师。他们分析自己的个性特征,通过分析自己的特点,发扬优点,摒弃缺点和不足,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对某一学段学生的心理、学习状况、兴趣爱好进行分析和研究,探索出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研究教材,思考如何依据学生的特点科学有效地“用教材”;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寻求解决方案……这些,都是教学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探寻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提高教学能力,提升学生成绩,让课堂总是充满新意与创造。

3.积极开展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实现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

从教研到教育科研是名师成长的必经之路。教育科研包含教研,教研是教育科研的基础,教育科研是教研的深化和发展。课题是教育科研的载体和抓手,教师自觉地采用科学方法,通过对教育、教学问题进行观测、分析和了解,探索教育现象之间的本质联系与规律,使教育、教学问题得到巧妙、创新的解决。新课程改革中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教师也不再是课程教材的被动执行者,而是成为新课程建设的主体,教师必须从问题出发,开展多角度、深层次的研究,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发现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教师要进行课题研究,就必须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打破既定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不懈地进行教育实践探索,准确地把握课程改革的走向和教育、教学的规律,在研究中促使自己成长为“研究型”教师。我国名师李吉林老师,从外语情景教学中得到启发,并结合我国古代“境界”学说,几十年如一日不懈追求具有中国特色的语文教育模式,创立了“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构建了情境教育的理论框架和操作体系,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成功探索者。

四、名师之“名”在于果

作为思想、行为的引领者——名师,他们在教育教学中遵循教育规律,以虔敬的情怀吸纳他人的建议,以包容的气度学习、继承和借鉴前人的优秀成果,在逐渐锤炼的过程中,名师会拥有丰硕的研究成果。

1.培养出大批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一个优秀的教师、名师会培养出一批批社会需要的良才,影响着青年人的成长。正像1894年赫尔姆霍兹称颂逝世的物理学家奥古斯特·孔脱时所说:“由于一个充满理想的智力光辉的榜样对年轻人的影响将大于说教,因此,这样的教师也是最好的导师,他能够教育年轻一代去创造一个前途光明的未来。”名师用高尚的品格、炉火纯青的教育教学技巧、充满智慧的教育方法培养和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滋养着学生的灵魂;他们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思想洞悉教育现象,揭示教育的真谛;他们站在中华民族复兴的高度去审视当今教育的发展方向、教育的价值和意义;他们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热爱孩子,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和个性特长,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引领学生健康发展,培养出对社会、国家有益的人才。

2.名师有众多的追随者

名师在一个区域内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认可度和美誉度,以他们自身的知识、特质和人格魅力带动着学生、教师和特定的人群。名师是一般教师心目中的偶像,是教育界的权威、名人和明星,他的言谈举止都会受到教师的喜欢、信任甚至模仿,是一般教师的引领者。名师会成为一个区域内教师群体的旗帜,有众多的追随者在名师的引领下改变着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在名师的感召下不断激励自己成长,逐步成为越来越优秀的教师。《中学语文教学探索》这本介绍特级教师于漪教学经验的著作,吸引着许多青年教师的眼球,他们以于漪老师为榜样,从她的著作中获取精神动力,寻找方法之门,从而成为语文界的名师。上海建平中学的程红兵、上海市北中学的陈军等无数语文教师正是在于漪老师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名师。

3.名师具有独特的教育思想

独特的教育思想是名师的灵魂,能让教师充满教育智慧和人性的光辉。名师的教育思想是名师本人对教育发展规律的独特的真理性认识。名师多有独到的教育思想,并按照其教育思想从事教育实践。名师的思想来源于实践,是实践中生发的观点,是经过实践验证了的能够为教育界提供符合教育规律的教育创新案例。于漪老师主张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地统一起来,教学中既要提高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和思维能力,又要使学生具有美好的道德情操和丰厚的文化素养,并著有《于漪语文教育论集》《语文教苑耕耘录》表述自己的教育观点和思想;刘京海关于“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愿望、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潜能、相信每个孩子都可以取得多方面的成功”的三个相信的教育思想,对教育改革和发展产生着积极影响。

名师“名”在有高尚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专业道德,有着孜孜以求的专业精神;“名”在有着丰厚广博的专业知识结构、机智的教育智慧等教育教学能力;“名”在有着自我反思、教育教学创新的研究能力;“名”在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有众多追随者和独特的教育思想等丰硕的成果。名师必定比一般教师更有工作的热心和韧性,有自我激励、自我批判和自我超越的精神。唯此,名师也才能真正成为“名”师。

猜你喜欢

名师专业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