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新理念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艺术性
2018-02-26董广凤
董广凤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伏龙泉镇中学)
课堂教学提问是一种极为常见的教学方法,要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不仅需要富有技巧性的提问,更需要设计艺术性的提问[1]。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当中,由于语文学科属于语言文学类,所以在保证提问艺术性方面需要更加注重,不仅要求教师良好把握该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还应保证艺术性的提问得到最为恰当的应用,进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一、分层次设计提问,促使学生深入研读课文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想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避免课堂教学氛围陷入沉闷,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就要重视其探索性质。而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并非单个问题,其之所以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则是基于全篇或分段课文去设计层次鲜明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2]。具体来讲,也即是教师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的语文水平,将所设置的难度较高的问题以层次递进的方式去改编为多个小问题,在艺术性的加持下助推学生思维的发展。
比如,在讲解《变色龙》相关内容时,教师便可结合课文与学生的理解水平,去分层次设计问题,进而促使学生深入研读课文。如最开始的第一个问题可尽量设置简单,要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比如“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而针对这一问题,学生能够轻松回答出“善变”;在后续的问题中,教师便可提出:“善变的具体表现是怎样的?”此时学生便会对其中的内涵予以探索;紧接着教师便提出:“这个人虽然变来变去,但有一点是不会变的,到底是什么呢?”在前面多个问题的铺垫下,学生便能够答出“见风使舵”,之后,教师便需要结合课文内容去设计更具深度的问题,让学生展开深究:“是怎样的原因让他一变再变?作者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的目的是什么?”这样一来,学生便会对课文的核心思想产生兴趣,在问题的驱使下便投入到解答探究中,进而提高了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二、选择恰当时机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当中,教师要想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在提问时就要注重提问时机与场合的选择。一般来讲,在正式进行课文解读前,大部分学生由于对其中的课本知识不够了解,所以不会有特别浓厚的兴趣,因此要求教师准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并且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去设计问题,或者是在教学过程中的正确时机抛出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进而提升其思维能力[3]。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课本中有许多看似平常的地方,学生读后也不会有任何内心波动,无法提出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此处去渗透问题,进而激发其思维的发展。
比如,在讲解《愚公移山》相关内容时,语文教师往往局限于让学生理解基本内容与其中蕴藏的哲理,为了打破这一格局,教师便可在适当的时机提出:“说到底愚公还是无能的,因为这两座大山是被神灵移走的。同学们觉得这种说法正确吗?”这样一来,学生便会突破固有思维,对教师的问题进行探究,一部分学生认为山被移走了,就是愚公的胜利,而另外一部分学生则认为,山的移走必须动用神力,说明普通人无谓的坚持有时是不可行的。在教师的提问下,学生便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各抒己见,使其思维并不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做到有所启发,有所创新。
三、提问制造“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如果课堂教学提问只追求数量而非质量,那么,再多的提问也难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所以对于教师而言,需要深入钻研教材,从中去寻求突破口,在设计问题时要善于制造“冲突”,而学生在面对“冲突”时便会不自觉产生探究的欲望,进而开放其思维进行解答,那么,对于文章中的重难点理解,则自然更为顺畅。
比如,在讲解《孔乙己》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在课前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孔乙己真实姓名是什么?”在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中,学生显然能够察觉到不可能那么简单,在这种矛盾的冲突下学生便会对课文产生浓厚兴趣,在后续的阅读课文中便会格外注意孔乙己名字的由来,认识到他没有名字的深刻内涵,进而理解了鲁迅先生这样设定的目的。由此可见,在富有艺术性的提问之下,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其学习变得更加主动与积极。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语文课堂教学当中提问的技巧非常多,作为极为常见的教学手段,教师应摒弃过去过于看重问题设置的形式化,转变教学理念,在保证提问技巧与数量的同时,去探究提问的艺术性。进而在新理念下,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为前提,重视提问的时机与层次,最大化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兴趣,从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1]王兴琴.浅谈新理念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艺术性[J].中外交流,2017(39).
[2]李林芳.浅论初中语文课堂提问艺术的途径与思考[J].新课程·中旬,2015(8):124.
[3]陈玮.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艺术性探讨[J].未来英才,2015(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