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提升学生阅读品质的有效策略
2018-02-26广西横县校椅镇中心学校530308
广西横县校椅镇中心学校(530308)
阅读教学要注重对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的养成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阅读品质的高低。因此,在教学中,根据语文课程的特点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显得尤为重要。那如何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呢?
一、在理解性阅读中提高体悟能力
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借助文本语言进入文本思想最后又回到文本语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些教师只停留在感知的层面,学生只是读懂了文本,并没有深入研读,这样阅读品质自然不高。要想达到对文本的深刻理解感悟,教师就要引领学生对每个字、每个词进行进一步的咀嚼、揣摩,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升。
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要想实现高品质的阅读,就必须对文中的关键句子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因此,在教学的时候,首先,我让学生把自己感到难以理解的句子画下来。接着,有的学生在“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中的“四周”“黑洞洞”两个词语下面画上横线,并打上了问号;有的学生在“他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后面画上了问号。最后,我引导学生联系当时社会背景,理解这些句子表达的思想。如此教学,学生获得了对文章深刻的理解感悟。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我主要从学生感到难以理解的词句入手,让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来理解整个句子,使他们对文章的理解感悟更加深入。
二、在质疑性思维中历练思考能力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想达到有效提升学生阅读品质的目的,教师就要鼓励学生主动提出一些富有思维含量的问题,再就问题深入进行探究。在学生提出问题以后,教师再根据问题进行甄选,使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从而促进他们思考能力的提升。
如,人教版的《小摄影师》一文,主要讲了一个小男孩想给高尔基拍照,结果忘了带胶卷,哭着跑开了以及高尔基反复叮嘱秘书的事情,表现了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在教学时,学生读完文章以后,我让他们谈谈自己有什么想说的。有的学生问:“高尔基说的话为什么前后矛盾?‘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他到底是忙还是不忙啊?他为什么要这么说?”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思考价值。因此,对这一问题,我让他们自己去探究。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寻找答案。过了一会儿,有一个学生兴奋地说:“我知道了,高尔基不想见记者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是一个平常人,不想让记者过多来宣传自己。”另一个学生接着说:“这表明了高尔基不注重形式,热爱工作,不会因为记者浪费自己的工作时间。”又有一个学生说:“高尔基说一定要让小男孩进来,表明了他对少年儿童工作的支持。”就这样,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也真正走向了深处。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我先鼓励学生质疑,然后带领他们就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思考探究,这样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思考能力,而且也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品质。
三、在拓展性思维中丰富价值认知
接受主义理论认为,阅读教学不应是学生被动吸收知识的过程,而应是作为阅读主体自主探索创造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仔细挖掘文本的空白点、想象点、交融点等,使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感知文本意蕴,从而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增强他们的个性体验,获得对文本的丰富认知。
如,人教版的《大自然的启示》中的《“打扫”森林》一文,主要讲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从前德国有个林务官,一上任就命令护林工人把森林里的灌木、杂草、枯枝烂叶砍光除尽,结果此举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好心办了坏事,把森林渐渐给毁灭了。读后给人以无尽的深思。在教学时,在学生读完全文后,我让学生先说说这件事对自己有哪些启示。在学生回答后,我又适当地就这个问题进行拓展,让学生想一想:“在平时的生活中,大自然还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启示?”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的学生就环境污染问题谈谈大自然对人类的启示,有学生就动物保护谈谈大自然对人类的启示……如此教学,使学生在拓展性思考中对加深对大自然的理解。
在这个教例中,在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基础上,我提出了一个拓展性的问题,不仅有效促进学生的深入思考,而且丰富了学生的认知,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品质只有在理解性、质疑性、拓展性等思维方式的作用下才能真正得到提升,才能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