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策略
2018-02-25许伟
许 伟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中学,安徽 合肥)
在2017年的全国卷Ⅰ理综试卷生物部分中,第29题是一道立足科学探究方案的设计,深度考察学生的归纳总结和语言描述能力的开放性试题。原题如下:
根据遗传物质的化学组成,可将病毒分为RNA病毒和DNA病毒两种类型。有些病毒对人类健康会造成很大危害。通常,一种新病毒出现后需要确定该病毒的类型。假设在宿主细胞内不发生碱基之间的相互转换。请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宿主细胞等为材料,设计实验以确定一种新病毒的类型。简要写出(1)实验思路,(2)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即可(要求:实验包含可相互印证的甲、乙两个组)。
本题的核心思路是利用DNA和RNA在组成成分上的区别去分别进行标记,学生普遍反映能够设计出实验思路,但当我看到他们写出的答案时,发现出现了如下一些问题,总结如下:
1.描述不清晰。有的同学设计两组实验,分别标记了胸腺嘧啶和尿嘧啶,然后进行侵染,但并未提到用什么来进行标记,很明显不能得满分。
2.在预期实验结果上,表述不准确。有的同学是这样描述的若检测到有放射性的尿嘧啶,则该病毒为RNA病毒;若有放射性的胸腺嘧啶,则该病毒为DNA病毒。实验结果是没有办法去观察到碱基是否有放射性,所以这样的叙述很明显是有问题的。
3.审题不清,实验思路有问题。有个别同学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剂进行染色,但是这个实验题目中明确提到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很明显不符合题意。
:
对于这样的一道综合性非常强的题目,学生要想顺利的解决它,就必须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完整的知识体系、优秀的分析问题能力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些都必须在高考前的复习中不断完善,对此,笔者浅谈自己对于即将进行的一轮复习在策略上提出一些看法。
一、增强信心
学生有良好的信心是复习的关键,比如很多学生在面对第一章孟德尔遗传学计算的时候束手无策,久而久之就会丧失学习生物的信心,这对于生物的复习是极为不利的。
所以在一轮复习的过程中,尽可能地照顾大部分学生,以基础题、平常题为主,考试也尽量避开难题,以增强他们的信心。在二轮复习的时候再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们去接触一些新颖的和偏僻的题型。
二、建立知识树
在高考中,知识往往以综合性的题目来出现,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仅要能牢记每一块知识点,还要能将它们集中在一起,形成一个知识网络。
一轮复习的时候,复习每一块知识都要求学生能够牢记其中的知识点,并且在复习新知识过程中不断地将前面的相关内容联系起来,比如复习基因在染色体上这部分知识点的时候,就可以将染色体、DNA三者联系在一起,通过回忆染色体和DNA减数分裂的过程来类比基因在减数分裂中的变化,去理解孟德尔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还可以将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等位基因等概念结合在一起,帮助理解基因、染色体、DNA三者之间的关系。
每复习完一章,可以让学生自己去画这一章的知识网络,检测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可以提高学生总结知识的能力,建立完整、系统的知识树,有助于提高学生在面对综合性题目的分析能力。
三、开阔视野
随着生物科技的发展,生物被广泛地利用,高考越来越偏向于利用课本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所以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也要多留意身边的事物,多用书本的知识去分析它们。
在一轮复习中我从历年的高考题和模拟题中找出许多简单的、新颖的题目,通过例题或者课后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去训练,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知识面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增强面对高考的信心,提高他们学习遗传学的兴趣。
四、加强实验复习
生物实验是生物学的基础,它在高考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遗传学部分的实验设计也是一个重要的考察点,高考实验题力图通过笔试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同时力图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设计来鉴别考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因此在实验专题复习时,要让学生尝试利用自己的知识去分析和设计每个实验。在平时的训练中不断的找出自己在能力方面和语言方面的不足并加以修改。
五、纠正答题习惯
很多学生在答题的时候,不注意答题的规范性,这样在高考时很吃亏,所以在平时的复习中就应该反复强调答题的规范性。比如遗传学部分有遗传图解分析,首先在上复习课的时候,通过图解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分析来强调这部分内容的书写格式的规范性,并在以后的训练和考试中,对于这部分题型的答题严格把关,鸡蛋里面挑骨头,力求学生在遗传图解的答题格式和错别字上不出丝毫差错,这样才能在高考中不因规范性而丢分。
总之,现在高考对于学生而言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检测,越来越偏向于对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答题习惯的考察。所以在一轮复习的过程中强调学生们“把平时当高考、把高考当平时”,平时拿出面对高考的态度去做每一道题,才能在高考的时候放松心态利用自己的知识去答好每一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