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德育教学的有效性
2018-02-25吴恒华
吴恒华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第一中学,广东 惠州)
在初中德育教学中,我们以实践活动为主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及传统文化教育为导向,为学生设置了丰富的德育实践活动,使学生的道德品质通过实践得以提升。学生在进行道德实践的过程中,通过具体活动加深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传统文化的理解,将其有效内化为自己的内在修养,体现了德育教学的有效性。以下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分别进行介绍。
一、积极组织德育实践活动
在传统的德育教学中,教学呈现出表面化与理论化的趋势,没有留给学生进行道德实践的空间,造成了教学的低效性。为了增强德育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应以更多有利于学生道德品质发展、易于实际操作的德育实践活动,丰富我们的德育课堂,让学生真正能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获得道德品质的发展。学生参加德育实践活动,不仅能提升个人的道德品质,还会培养他们的社会生活能力,让学生具有更加贴近现实的社会能力,从而促使他们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取得进步。另外,德育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彼此之间的友谊,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学生在德育实践活动中与同学互相合作、与教师互相配合,能够有效增进彼此的感情,让师生间、生生间形成更加密切的友谊,从而使学生学会与人相处、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包容他人。因此,我们在初中德育教学中,应该积极利用德育实践活动的形式展开教学,从而提高德育教学的有效性。
二、有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在具体的德育实践活动中,我们首先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展开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我们根据“三个倡导”的内容,将倡导的12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条目设计为12场德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进行道德实践的同时,有效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记在心中,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例如我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实践活动中,首先让学生通过互联网及图书馆,搜集爱国英烈的先进事迹。之后让学生将这些爱国英烈的故事整理成文章,利用课余时间深入社区,为社区居民进行讲解。这样的活动过程既是学生对爱国英烈精神品质的学习过程,同时又带领社区居民共同学习爱国英烈的先进故事,是一场具有意义的德育实践活动。学生在讲解爱国故事的时候,将黄继光舍身堵抢眼、邱少云在烈火中永生、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等故事,通过自己的语言形象生动地讲述给社区居民听,让社区居民产生了充分的爱国感情共鸣。社区居民表示,学生所讲述的爱国故事,使他们重温了我国在革命战争岁月是怎样一步步走向胜利的,加深了自身的爱国感情。
三、充分利用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德育发展
传统文化是我国历史传承的见证,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的灵魂。我们在进行德育的过程中,充分结合传统文化的精华,进行传统道德实践教育,使学生能够在进行道德实践的同时,自觉传承和发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文化自信”。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我们将“忠”“孝”“仁”“义”“礼”“智”“信”等传统文化,结合当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制定为有效的德育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
例如我们在“孝”文化的德育实践活动中,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为家里擦一次地、洗几次碗、擦几次桌子,为家长减轻劳动负担。另外,让学生与家长主动谈心,交流自己在生活学习中的最新感受,让家长了解自己的在校情况,使家长能够对自己更加放心。这些活动从小事做起,让学生体会到了“孝道”就是从细微之处关怀家长,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关爱。学生的家长纷纷向我反映,这些以“孝”为主体的德育实践活动十分好,让自己的孩子更加懂事了。
总而言之,初中的德育教学,需要注重教学的实用性,让学生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有效发展自身道德。我们遵循德育实践的方向,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两个切入点进行具体的德育实践活动,使学生既具备了传统美德,又具备了当代中国人最为先进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完全实现了德育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