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如何创新高中生的德育

2018-02-25赵勤修

新课程(中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升旗思想品德高中生

赵勤修

(山东省莱芜市第一中学,山东 莱芜)

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高素质人才在社会进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尤其是在社会上多种诱惑屡屡出现的状态下,作为一名人才如何才能不忘初心、守住使命,是成为一名真正的合格人才的重要因素。高中生是学生从基础教育阶段向高等教育阶段迈进的过渡时期,是成为更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障,高中教师必须在不断强化学生知识素养、能力水平的前提下,同时大力开展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观念、交往观念、学习观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正确意识,养成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良好习惯,让中华民族的良好传统美德在高中生身上得以传承和发扬,让高中生成为一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也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更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融入爱心,搭建师生沟通交流的平台

对高中生开展德育,就必须保证教师在工作中融入足够的爱心。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想要让高中生对教师的德育产生足够的认知感和认同感,就必须做到一点,那就是让学生对教师产生足够的认知感与认同感。高中生已经不是少不更事、懵懂无知的小孩子了,已经具备了相当强的辨别是非能力,已经能够区分出好与坏、正与误、关爱与背弃,也能够对教师的良苦用心进行充分的体会。因此在高中生的德育中,教师只要融入足够的爱心,让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教育与管理是发自内心地对他们好,是完全从他们的角度出发,为他们的未来考虑的,那么学生就会从心底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感激之情,进而不断地主动亲近教师、信任教师,彻底打破师生之间长期存在的隔阂,消除阻碍师生之间进行深入交流的“心理坚冰”,让学生能够积极配合教师的管理和教育,促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水平实现一个质的飞跃。在传统的高中生德育中,教师往往喜爱那些学习进步、道德高尚、对教师的教育言听计从的好学生,对他们说话的时候也是柔声细语,谆谆教诲,但是对那些日常表现不佳、学习成绩不理想、往往喜欢违反班级管理规章制度的学生则会冷面以对,训斥呵责也是常有的事。但是教师却没有注意到,其实越是那些所谓的“后进生”,越是渴望得到教师的关爱。那些“后进生”因为日常表现不突出,很难受到教师和同学们的关注,他们也非常想要展现自身的价值,获得师生的肯定,但是他们的能力水平有限,从正面很难做到突出领先于其他学生,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便会反其道而行之,用在班级中违反纪律、扰乱教学、干扰同学的方式来达到引起师生注意的目的。因此教师应当把关爱更多地放到这些所谓的“后进生”身上,促使整个班集体思想道德水平的均衡提高。例如在班级中有这样一名学生,学习成绩倒数,课上表现极差,父母离异,父亲常年外出打工,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心理自闭现象严重,对教师的教育充耳不闻,因此管理难度非常大,令很多教师咂舌。教师在了解了他的实际情况之后,主动打开心门去靠近他、理解他、包容他,对他犯下的错误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时常找他谈心,并且利用课余时间以及节假日时间到他家里去给他补课,见到他的衣服上有个破洞就找来针线为他缝补,见到下雨了他没有办法回家,就主动送他回家……在教师坚持不懈的关心与爱护下,他终于向老师敞开了心扉,说他非常自卑,总感觉老师和同学们因为他的家庭状况而瞧不起他,因此他就用自己的方式展现自己的存在,久而久之形成了现在的状况。教师再对他进行引导,告诉他应当发展的正确方向,以及如何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如何与同学进行沟通,如何获得同学的认可等等。在教师的关爱下,该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各方面表现都取得了极大进步,师生反映也逐渐好起来,最终他成功地融入了整个班集体。因此在高中生德育中,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只要融入充分的爱心,就能够搭建起一个师生心灵沟通交流的平台。

二、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个性的发展

世界上不会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因此也绝不会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作为高中生,他们都具有独立的个性,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具有不同的特长爱好,具有不同的思想水平,具有不同的成长理念,同时在家庭环境、教育氛围等方面也各不相同,因此在开展德育的过程中,绝不能采取传统的“一刀切”“一字齐”的标准,而应当采用因材施教战略,对学生进行不同方法、不同途径、不同渠道的不同德育,以确保不同情况的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水平的共同提升。例如班级中有一名学生,平时的表现较好,和教师的关系非常融洽,也非常乐于帮助同学,学习成绩突出,性格开朗,但是班上很多同学和他的关系却并不十分和谐,甚至部分学生有意无意之间还会和他起冲突。这种情况导致该名同学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人也变得逐渐沉默寡言起来,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对该名学生的思想健康会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班主任老师首先向其他学生了解情况,调查同学间出现矛盾的原因到底在何处。经过深入调查,教师了解到该名学生尽管优点很多,但是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在和同学们交往的过程中说话比较直白,不懂得进行策略性表达,甚至有时候会直接给其他同学一个下马威,这让其他同学感到非常不适应,也让其他同学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因此越来越多的同学开始远离他,不喜欢和他交流了。对此,班主任老师一方面和该生进行了沟通,指出了他行为上的偏差,要求他以后要从自身寻找原因,深入细致地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同学们进行良好沟通,尊重同学,实现良好的、融洽的同学关系的构建;另一方面,组织班级交流活动,让同学们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互相指出应该改进的方面,也可以对自己提出应该奋斗的方向。在开展这种活动之后,班级明显变得更加团结了,学生再也没有思想包袱了。此外,班主任老师还组织了“我是×××的守护天使”主题活动,要求学生以结对子的形式组成思想品德教育互助小组,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互相指出对方存在的不足之处,督促对方进行改正,以实现双方的共同发展与提高。通过一系列针对不同学生开展的不同形式和主题的教育活动,整个班集体所有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整个班级的风气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所有学生团结一心,共同为了本班级的和谐、健康发展而不懈奋斗着,也让班级中的每一名学生都获得了良好的个性发展。

三、把握时机,开展广泛深入的德育教育

高中生已经具备了较高水平的思想意识,也具有了一定的独立思维能力,对教师纯粹的口头说教式的德育方式早已经失去了足够的耐心和兴趣,如果教师还是采取传统的反复唠叨、屡次说教的形式针对高中生开展德育,那样效果将可想而知,甚至还可能造成学生出现逆反情绪,出现故意和教师对着干的情况,更不利于学生德育的开展。在新形势下,教师就应当采取创新的教育方法开展德育,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利用生活、学习中的点点滴滴,抓住细节,对学生进行德育,这样往往更能够提升学生的认知度,促进学生德育水平的有效提高。例如在升旗的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有不重视、不规矩的现象存在,不仅没有表现出应有的庄严感和郑重感,反而在队伍中打打闹闹、说说笑笑,根本没有对国旗的尊重。这说明学生的认识水平还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因此班主任老师组织学生开展了“升旗仪式应当如何进行”的讨论,在讨论中学生积极发言,有的说国旗是国家的象征,是国家尊严的标志,高中生应当对国旗满怀敬重;有的说国旗的颜色是红色,那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染红的,我们升旗仪式中不遵守纪律,就是对革命先烈的不尊重,那属于一种“忘本”的表现;有的说对于那些在升旗过程中违反纪律、说笑打闹的学生就应当让他们写出深刻的检查,让他们在班会课中做出深刻的检讨……这时候,教师又把1949年开国大典上国歌响起、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视频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出来,又把国庆庆典上庄严的升旗场面播放出来,让全体学生共同感受那种庄严、肃穆的氛围,让学生在思想上、心灵上都得到了净化。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共同制定了《班级升旗活动公约》,学生对身边的同学或自身在升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并制定了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措施。因为这些措施都是学生自己制定的,因此和教师制定的规范相比,他们更乐意遵从自己制定的规范。从此之后,学生在升旗过程中再也没有出现过不遵守纪律、说笑打闹的现象,升旗的整体情况有了很大的改观,同时也让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取得了实效。

总而言之,在高中德育中,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必须紧握时代发展脉搏,把握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根本需求,不断改变工作模式,创新使用多种方法,结合先进教学理念,保证高中生德育向着现代化、时代化、多元化、信息化的方向不断进步,为高中生形成健康、稳定、和谐、进取的心态,为高中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奠定坚实的思想品德基础。

猜你喜欢

升旗思想品德高中生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天安门前看升旗
中吕 山坡羊 升旗(外四首)
升旗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升旗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解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