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2018-02-25

新课程(中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事例心态法治

魏 玮

(山东省日照市天津路中学,山东 日照)

一、教师要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感染学生

教师无论什么时候都应该保持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学生,用自己的热情去激发学生的激情。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渗透心理健康的知识。比如,在前段时间网络上炒得非常火热的高岩事件。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时刻灌输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心态去面对这些危险事件。所以,作为教师要摆正心态,保持一颗宽容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学生。作为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会坚强、乐观地面对生活中不如意的事件,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要带给学生自信的力量,以幽默的精神感染学生。

二、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

在道德与法治的教材中有诸多鲜明的事例,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书中的事例,通过这些事例的讲解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例如,在课本的素材中有一个这样的事例:一位老人在你面前摔倒了你应该怎样去做?这引发了许多人的深思。许多人会有不同的意见,一些人认为我们应该把这个过程录下来,然后去帮助老人,然而有些人却持相反的意见,认为当今的社会有诸多凶险,以防老人讹诈自己给自己带来巨大的麻烦,所以会敬而远之。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案例教会学生冷静地处理这一问题,当遇到真实的事情时我们应该寻求其他人的帮助,让过路人帮自己一起扶起老人并送到医院检查身体。通过这个事件的学习,教师不仅教会学生怎样去做,还可以传递一些正能量。

三、教师应采取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作为一名教师,教书育人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在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成为本节课的领导者,教师起着辅助的作用。教师可以放手大胆地让学生课下搜集心理健康教育的事例,以8个人为一组,把所有的事例进行筛选,形成一个完整的素材。上课的时候请每一个小组来分享自己的事例,在分享的过程中教师一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一边让学生学习法律与道德的内容。通过学生的分享,更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对于道德与法治的理念也能灌输到学生的心中。对于一些正面的材料我们应该极力倡导学生学习其优良品质与精神,对于负面材料,教师应该让学生抒发自己的观点,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一个良好的品格。

四、教师应该拥有丰富的道德与法治知识

教师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要想让学生拥有良好的素质,拥有健康的心态,教师应该不仅应该储备丰厚的专业知识,还应该具备良好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及心理状态的变化。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捕捉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五、教师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的能力

现在,有些学生的爸爸妈妈常年在外面打工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这些孩子在心理上会产生自卑感等等。他们希望获得教师的认可,如果教师不能正确地引导他们,他们就很容易走上歪路且不能正视自己的缺点等。在学习上会产生厌学、焦虑等心理问题。对于这样的现象,老师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应给予这些学生过多的关注,关注他们心理的变化,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当他们取得一点小成绩时教师及时给予他们鼓励,用赞赏的眼光看他们,他们心中就会减少自卑感。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与他们的父母进行联系,告诉家长孩子最需要家长的陪伴与关注,有时间应该经常陪伴孩子参加一些亲子活动,让他们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对于内向、自卑的孩子应该保持积极的心态。让班长带动他们参与班级的各项活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相信在全班同学的帮助下,他们会不断改变自己的性格及心态。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教学的各个方面,尤其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应该给予及时的关注,及时帮助问题学生走出困难,疏导他们的心理。所以,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应该利用多种活动方式激发学生善良的内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猜你喜欢

事例心态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做谦逊的人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7)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还是“看掐架”心态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