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语文素养在教学中的培养策略初探

2018-02-25许明吉

新课程(中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材文章

许明吉

(南京市第二十七高级中学,江苏 南京)

所谓“语文素养”就是指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必要的语文知识,丰富的语言积累,熟练的语言技巧,良好的学习习惯,深厚的文化素养和高雅的言谈举止的总和。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充分体现了语文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与新课标中提出的“三维目标”不谋而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我们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事情,于是,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成为当前教学中需要深入探究的主要课题。教师自身的提升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此处就不详细介绍,主要谈谈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做法,抛砖引玉,希望其他同仁不吝指正。

一、走进教材,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精神

语文教材是由一篇一篇的文学作品组成,其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经过无数教育编著者精心的推敲并选择出来的佳品,每一篇文章中的每一个字都可以说是作者的心血,字字珠玑。文章中,无论是人物描写还是景物渲染等都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和人文精神。在“语文课属于情感课”的认知上,很多语文教育者、专家都是如此,他们坚信“情感是语文的根”。学生的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抑或是道德品质、审美情趣都需要从教材中一篇篇文章的阅读与学习中体会并获得。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利用文本内容富含的理念和情感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情感和道德教育,进行语文素养的培养,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直接体会文本内容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

在这一点上,教师首先就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每一篇文章,并真正被文章的内容和情感熏陶,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将文章的美表现出来,并用文学性的语言将学生带进教材,从而体会课文中文字美、表达美和情感美。教师的讲授始终都是“咀嚼过的食物”,对于学生来说,即便有同感,也是一种被动的灌输。所以,将学生领入教材之后,我便在课堂“留白”,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阅读和感受。可以是学生自读,也可以是个别学生的有感情朗读,或者是班级学生的齐读等。自读,着重于学生自我情感的调动和体会,欣赏他人的朗读,是一种别样情感的体会,丰富自己的感知;齐读,则是一种慷慨激昂的气势和氛围。在教学中,不同的文章可能适合不同的读法,教师要慎重考虑和选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发现文字之美、情感之美、思想之美,在提升欣赏能力的同时,热爱祖国文字与优秀文化,得到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品德的启蒙教育,从而得到语文素养的整体性提升。

可以这样说,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该在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所营造的学习氛围中,让学生学会语文知识,锻炼语文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语文方法和习惯,进而形成必备的语文素养。

二、走出教材,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以及语文素养的培养,单纯依靠课堂上的几节课是完全不能达到的。如果说课堂上的“三言两语”是理论,那么课堂下的“大千世界”就是实践,如果说课堂是“战场”,那么课下就是练兵场。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引领学生走进教材进行知识积累,思想熏陶,学习方法的获得之外,还要带着学生走出教材,拓展阅读范围,增强语文实践,提升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简而言之,就是“得法于内,得益于外”。为了让学生在课外更好地展开阅读,在课上,我会专门留出5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与课本内容的关联推荐,既让学生顺利地进行课内外的过渡,又让学生感受到新鲜的刺激,产生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更好地进行课外阅读实践。在课外,我则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学习过程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应多引导学生与自己周边的生活相联系,让语文知识活起来,情感动起来。

此外,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如竞选班干部演讲、主题班会、公益劳动、社会实践、参观旅游等,体验到语文学习给生活带来的帮助和乐趣,使学习语文与生活运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一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和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在语文素质教育中,更应该强调的是语文素养的培养。教师只有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坚定不移地走素质教育的道路,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培养“四有”新人的目标。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教材文章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