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设计

2018-02-25于美荣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年14期
关键词:索亚历险历险记

梁 晖 于美荣

(1.山东省威海市古寨中学 山东威海 264203;2.山东省威海市锦华小学 山东威海 264203)

教材解析:

本次的教学内容为鲁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组课文《汤姆·索亚历险记》。第六组课文均为外国文学名篇,《汤姆·索亚历险记》是其中最后一篇,为略读课文。课文内容由“梗概”和“精彩片段”组成。“梗概”由编者所写,主要以“历险”为线索,简要地展示了汤姆和他的小伙伴数次历险的经过。“精彩片段”选自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写的《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精彩片段”主要写了汤姆和贝琪从山洞中脱险回到小镇后发生的事。

本文塑造了经典的男孩形象——汤姆,他机智、勇敢而调皮,在困境中坚持不放弃,有担当。尤其是在“精彩片段”的第五自然段中,通过汤姆叙述自己和贝琪脱险的语言描写,着力展现了汤姆的品质。而贝琪在陷入困境时的绝望表现,则从侧面衬托了汤姆的乐观勇敢。第三人称的叙述角度,使得人物的心理活动变得隐晦,也为本课借助“角色日记”体验人物内心提供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学情分析:

历险故事对于充满好奇的儿童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同时,五年级下册的学生有一定的阅读理解和概括能力,对于这样线索鲜明的故事,能借助图示基本梳理出故事的大意。但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紧扣主题进行小标题的提炼,则是进一步对概括能力的提升。

本文人物形象鲜明、人物关系不复杂的,学生在预习中,能凭借自己的阅读直觉把握汤姆的人物特点。在此基础上,能进一步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体验人物在特定场景中的情感,和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进行深度的语言实践,则是在本课学习中的生长点。

教学目标:

1.学习汤姆乐观、勇敢、智慧地面对困境。

2.抓住主题提炼关键词,并学习使用图示梳理情节的阅读方法。

3.通过写“角色日记”展开合理想象,在语言实践过程中感受人物特点,体验人物内心。

教学重点:

通过“角色日记”的二度创作与点评,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想象汤姆与贝琪在脱险过程中所想所做,体会人物特点,掌握“角色日记”的阅读策略。

教学难点:

在“角色日记”的创作过程中,学生要深入课文情境,充分体现出原文“历险”的基调。

教学准备:

1.选择典型的预习作业拍照 。

2.发放《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书。

3.准备“角色日记”与信封。

4.IRS导入名单,并进行设置模式,发放选择器。

5.安排四人小组成员与组长。

教学流程:

一、开门见山,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外国名著——齐读25《汤姆▪索亚历险记》。

二、提取信息,梳理经过

1.导语: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预习,老师来检查一下。[技术:使用IRS选择器,进行反馈]

PPT出示:请使用IRS选择器,1表示对,2表示错,进行判断:

汤姆对山洞迷路的经历心有余悸,所以听到法官说把山洞的洞口封锁后,脸变得惨白。

指名读题目,学生选择后,教师呈现学习结果,并请回答正确的同学做小老师解答。

2.预习中,同学们根据梗概的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了汤姆历险的经过。PPT出示两份作业进行比较(事先甄选:文字式和图示的表现方式。

(1)请这两位同学分享一下自己的作业。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两份作业相同之处。

交流,梳理出5次历险的经过:①墓地探险,目睹斗杀→②杰克逊岛,成为“小海盗”→③鬼屋寻宝,探听金币藏地→④山洞迷失,终于找到出口→⑤山洞寻宝,挖出金币[技术:使用白板,进行随机的圈画]

根据回答随机评价:同样的意思,哪个词语更能突出“险”?

小结:作为六年级的学生,概括小标题紧扣主题更能凸显出思维的含金量。

(2)学生自己修改预习作业,改好的同学可以尝试串联说一说历险经过。指名说。

(3)这两份作业的表现形式有什么不同?这样的图示有什么好处?(一目了然)(随机板书:使用图示)

(4)接下来老师向大家推荐一份特别的作业。(PPT出示:多条线索并行的图示)这份图示的线索看起来很复杂,我们来请xx来为我们介绍一下。(学生自述)

三、角色日记,二度创评

1.进入文本,梳理脱险经过:

(1)片段中哪个自然段向我们具体介绍了这个情节?(PPT出示第五小节)快速浏览,谁能用自己的话来介绍一下汤姆是怎样脱险的。随机课件出示,在屏幕上放大相关词语。

2.角色日记,一度创作:

(1)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理清了汤姆脱险的经过。阅读文章光了解情节是不够的,还要进入到文中和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

指名读写作要求。请组长拿出信封中的四份日记单,组员抽签。抽到哪个情境就写哪个情境。写日记时间为6分钟。

(2)请根据同一个情境寻找到对应的伙伴,并把日记绘声绘色地读给对方听,然后根据要求互相评价一下。

3.一度创作,交流点评。

(1)指名1—2组同学读日记。请同学们仔细听,对照要求来评一评。

评价预设:

◆符合人物个性:汤姆敢于冒险、智慧、细致、不放弃……在点评中随机请生板书)

◆符合人物个性:贝琪害怕,绝望,等待。

引:贝琪的表现和汤姆的表现形成了——对比(生答)

◆想象合理:加入了哪些想象?(动作、心理、语言)

4.阅读拓展,二度修改:

同学们通过日记,深入到文章中,对人物的特点、心理想法等有了进一步的体会。但是如果把你写的片段和课题对接着读一读,你发现什么了?(“历险”这个主题表现还不够)

(1)本书的第三十一章,也就是精彩片段的前一章节,具体表现了汤姆在山洞中迷路的过程。同学们把这本书翻到190页,快速浏览第三十一章(阅读时间:5分钟),读完请你再来修改日记,看看能否进一步突出险,使想象更符合当时的情境。

(2)请使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修改。学生修改日记。(2—3分钟)

(3)交流,投影仪呈现。

学生读修改部分,并说明修改原因。

5.总结:像刚才这样,成为文中人物,进入作品中的情境,体验到人物的情感,揣摩人物的行动,并以自述的方式写下日记,我们把这样的阅读方法叫做“角色日记”。

四、拓展延伸,主题阅读

1.导语:在险境中,汤姆这个男孩子勇敢、智慧、有担当的优点充分显现出来,相信随着阅读的深入,你们会发现他更多的特点。汤姆的历险故事、汤姆的人物形象就这样深深吸引着我们读者。课后,老师推荐大家做一个主题阅读,为世界名著中的儿童做一个推荐榜,完成一份阅读卡。1号:汤姆索亚 2号:哈利波特,你可以选择自己读过的书中的儿童形象

2.结语:让我们做个会思考、有思想的阅读者!

猜你喜欢

索亚历险历险记
冰河时代历险记
地心历险记
寻影历险记
我的“历险”记
我的“历险”记
我的“历险”记
我的“历险”记
杉米的迁徙历险记(二)
百年畅想
一只小海狗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