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有效分析

2019-01-18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年14期
关键词:条鱼口诀乘法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黄坑乡古洲小学 江西吉安 341919)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作用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弱化,课堂教学形式过于刻板和单一,对学生学习能力提高不利。教室变成了教师的一言堂,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对小学数学的思考和想象,课堂气氛的营造,还会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涣散,产生厌学情绪;一味的被动接受,没有自己的的思考和分析过程,造成学生小学数学学习能力低下。创建一个师生互动平台十分必要,在教师与学生互动式学习过程中,能帮助学生更加清晰的了解思路,给学生直接的视觉冲击,而且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更多小学数学知识。

2.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中引入信息技术,可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与学生间实现互动,丰富课堂内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当前已经步入信息时代,传统小学数学模式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以多媒体为载体,通过具体形象的画面激发兴趣。展示图像的过程中,可以丰富小学数学内容,培养学生想象能力与专业技能。利用多媒体技术技术展现视频、图像等,达成小学数学的目的。如小学数学时,教材内容有限,难以展现所有内容,可以将网搜搜集到的关于专业的图片展现出来。

二、具体教学过程反思分析

1.教学设计反思

经历过多次执教乘法口诀,以前教学中总是按照既定顺序设计,包括:情境观察-提出问题-将加法与乘法算式列出-编制口诀-强化记忆,5个环节紧密相连。教学中总是担心学生无法编口诀或是记不牢,造成课堂大部分时间都充斥着“找方法完成记忆”,给予学生自助探究的时间不多,主要进行背诵、对口令及计算等练习。到了“总结归纳”环节,受到时间影响,往往简单提一下,以自己讲解取代学生理解。

再次进行乘法口诀教学,基于新课标与新教材要求,我重新思考教学设计。是否可以寻求新的方法进行教学,将学生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探索?如何指导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加深对乘法口诀的理解呢?又如何走出传统乘法口诀教学的桎梏,激活课堂氛围呢?接下来以“6的乘法口诀”为例展开具体分析与反思。

2.教学过程反思

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营造合适的教学情境,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热带鱼的图片,并将其与△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数字间的关联,吸引学生快速投入到学习状态中。

在课堂开始时。教师现根据所学内容,进行适当、简短引导,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和学习兴趣。例如:

S:同学们,大家都去过海洋馆,见过热带鱼吧?

T:见过。

S:那今天呢,就让热带鱼陪我们一起学习新的内容好不好?

T:好。

S:那大家观察一下,这些鱼都有什么特点呢?

T:他们都是用△组成的。

S:噢!被你们发现了,那一条鱼是有由几个△组成的呢?

T:6个。

此时,教师列出如下统计表,带领学生列出鱼的个数与对应的△数。

一条鱼的△(个) 6 6 6鱼的个数 1 2 3总△(个) 6 6 6 4 5 6

S:(教师指着图中1条鱼)1条鱼是由6个△组成的(在表格中的第一列填入“1和“6””)

S:那两条鱼(教师在第二列填入“2”)是由几个△组成的呢?(在表中填入“12”)是由12个△组成,所以2×6=12.

S:那我们来看一下,3条鱼是由几个△组成的呢?(教师在第3列写入3)

T:18个,3条鱼是由18个△组成的。

S:对,(学生回答后填表),所以根据上面的经验,我们可以发现18其实是几个几的和呢?

T:3个6.

S:那我们总结得出3×6=18.那大家告诉我剩下的数字应该填什么?(教师依次填入4/5/6)

T:4条鱼用了24个△;5条鱼用了30个△;6条鱼用了36个△。所以4×6=24;5×6=30;6×6=36。(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将表格完成)

[反思]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就提前准备了与课本相同数量的鱼的图片,并准备了相应的磁铁,在讲课时,教师根据课堂进程,像变魔术一样将图片一张张贴在黑板上,引得学生眼前一亮,加深学生课堂注意力和热情。虽然本节课没有用到多媒体设备,但其实已经打到预期教学效果,学生已经能够熟练说出6的乘法口诀。

结语

乘法口诀是一个充满可能的“宝藏”,也是乘法计算的基础。传统乘法口诀教学方法过于死板,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教学中我们需要切实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创新教学方法,打破传统教学方法的限制,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猜你喜欢

条鱼口诀乘法
算乘法
我们一起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口诀与加法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口诀中的规律
把加法变成乘法
怎样熟记口诀
我们的祖先是条鱼
巧记乘法口诀
分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