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角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育方法探究
2018-02-25
(四川大学 四川成都 610065)
在高等学校整个培育人才体系中,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新媒体以信息网络等作为平台,展现出各种信息传递形态,可以将碎片化、多元化、爆炸性、海量性的信息资源快捷地进行交流呈现,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交友与联系、了解时政与社会的重要方式与工具。因此,充分利用新媒体在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上的作用,对于正确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
一、当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现状
1.课堂教学形式单一枯燥。当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授课模式主要是单纯课程讲述、主题讲座讨论等,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气氛沉闷不活跃,学生参与度低,课程效果不佳。[2]
2.课程教学内容滞后。教学内容不规范,空话套话多,鲜活生动的案例少;相对滞后,缺乏时效性;一定程度脱离社会实践,吸引力不强,导致大学生整体的兴趣度和接受度较低。[3]
3.课程师资结构不合理。各大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专职任课教师严重不足,多由辅导员等兼任。任课教师一方面要处理日常学生管理等事宜,备课授课难免出现时间冲突;另一方面由于新媒体时代知识传播处于井喷式大爆炸状态,教学内容常常需要随着国内外热点问题以及重大事件而进行变化和调整,教师的知识储备和授课水平面临着高要求和严峻挑战,使课程教学效果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4.教师和学生思想认识不足。部分任课教师对课程重视度不够,对国内外形势等分析不足,授课资料实用性差,切入点不够新颖,没有将知识点的重要性和背后的意义阐述清楚,教学效果必然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一些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重视专业课轻视思想教育一类的公共基础课程,给其贴上了“无用”的标签,学习应付了事,积极性不强。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育方式的机遇和挑战
1.拓宽了形势与政策课程教育的途径方法。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新媒体能够不受时间、空间的制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任课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便捷灵活,即时共享、海量资源以及个性化设置等特性来拓展新教育途径去引导和影响学生。学生也可以借助新媒体随时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和知识。这无疑使得课程教育的途径更宽阔,辐射能力更强劲。
2.丰富了形势与政策课程教育的形式内容。新媒体传播媒介多元化,涉及了QQ、微信、微博、各类手机APP等,携带了各种信息知识资源,与固定时间地点、照本宣科的传统填鸭式授课相比,内容丰富, 形式新颖,使得学生参与积极性高、互动交流性强,极大丰富了课程教育形式。
3.提高了形势与政策课程教育的效率目标。新媒体不拘泥于形式和对象,在交流过程中体现了更多的尊重和平等,使得任课教师和学生能够拥有更多的平台交流和互动,更多地关注课程想要传递的信息本身以及背后的意义,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从而提高授课效率,达到授课目的。4.加大了形势与政策课程教育的考验挑战。新媒体带来的繁杂、多元、碎片化的海量信息以及虚拟、开放的信息传播平台,对大学生如何甄别、筛选、过滤无效以及歪曲负面信息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学生价值观尚未形成,辨别能力不足,易接受一些负面的网络信息。这些经常以“标题为王”的“短、快、小” 碎片化信息常常会让一些大学生“先入为主”,流于信息表面,消解了形势与政策课程教育的正面宣传,给课程的有效性开展提出了新的考验。
三、新媒体时代下形势与政策课程教育新途径
1.利用新媒体平台,创新形势与政策课程授课方法和形式,增强有效性。在新媒体时代,要想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程教育的实效性,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套符合大学生特点且行之有效的的授课方法。一方面创新传统的形势与政策课程授课方法,使之符合新媒体环境,可以借助现代网络技术开展“1+N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网络化教学互动等有效形式。另一方面,利用各种新媒体技术平台,创造新的形势与政策课程授课方法。比如,利用微信APP等人性化功能开展学习、讨论和引导。
2.运用新媒体平台,优化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激发学习兴趣。只有增强课程内容的针对性,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对课程本身的认同感和兴趣度。按照贴近环境实际情况、贴近学生心理发展、贴近学生求知需求的“三贴近”原则,通过牢牢把握住学生最迫切、最关心、最困惑、最易被误导的社会和生活热点问题来确定教学内容的侧重点。
3.拓展教育资源,多渠道巩固形势与政策教育效果。除了建设课堂这个主阵地之外,充分利用院、校各级互联网资源来拓展形势与政策教育空间,及时更新国内外最新形势情况并发表热点评述,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增强授课内容的渲染力。此外,以参与度高、互动性强、实践性强的第二课堂为抓手,将形势与政策教育内容与“暑假社会实践”、“ 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以及各类院校党团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拓展教育途径,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我思想认识,能够通过自我体验,进行自我感悟,进而达到自我教育。
4.任课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新媒体时代下的思政教师要做到政治强、业务精、创新性强,就必须提升专业知识和授课水平。任课教师对国家政策的领悟和理解能力、对国内外重大事件的研判能力、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捕捉能力以及对突发舆情的应对能力等都需要系统且分阶段的培训和学习。此外,任课教师更要紧跟时代,顺应潮流掌握一定的新媒体的运用能力。作为任课教师,不仅会用新媒体,还要能够利用其增加讲授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