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中“151模式”的教学策略探究

2018-02-25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年14期
关键词:平行四边形函数探究

(湖南省张家界市金海实验学校 湖南张家界 427000)

数学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以“填鸭式”教学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效率也没有得到有效提升。而“151模式”作为一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它是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转变教学方式,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运用“151模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有效提升课堂效率。

一、“151模式”在课前预习中的应用

“151”教学模式将导学作为基础,通过教师课前的集智研备,帮助学生提前预知所学内容的知识,为课堂的有效教学奠定基础。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通过有效的备课来设计课堂导入。首先,教师要从学生的接受能力水平出发,设计高质量的导入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然后明确教学重难点,通过层层递进的提问来引导学生,进而不断提升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思考能力、解决能力。[1]

例如:在学习湘教版八年级下册《一次函数》一节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所给出的条件写出简单的一次函数表达式。首先我通过提问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之前我们了解过函数,同学们能不能说一说什么是函数?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函数问题,大家能不能举一些例子呢?”同学们积极回答。然后我出示例题引导学生探究:“某弹簧的自然长度为3cm,在弹簧的限度内,所挂物体的质量x每增加1kg,弹簧长度y增加0.5cm。计算:所挂物体的质量分别为1kg、2kg、3kg、4kg、5kg时的弹簧长度,根据结果列出x与y之间的关系式。”学生自主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我进行指导,探究完成后我请几名同学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然后我再出示类似函数问题让学生计算:“某地区的电费单价为0.7元/千瓦时,用函数表达式表示出电费y(元)与所用电量千瓦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学生练习完成后,我让学生对一次函数定义进行总结,最后得出:若两个变量x,y之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k,b为常数,k≠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如此,我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帮助学生自然地走进函数的学习中,进而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2]

二、“151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课堂授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151”模式在课中主要包括导、学、展、点、测五方面。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数学知识点总结并凝练概括出来,在导学案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详细的知识链,然后学生以教材为基础进行学习,教师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总结,进而有效提升学习效果。因此,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运用这一方式,通过有效的导学互动来达到教学效果,进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例如:在学习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一节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定理,理解几种特殊四边形的联系与区别。首先,我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导入教学:“同学们,上节课布置大家收集有关平行四边形的图片,现在将你们收集的图片与同伴交流。”我让学生以四人为一组,拿出收集的图片进行交流,并观察其特征,然后找几名代表将观察的情况与全班进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上台利用实物投影或直接展示,来汇报自己的材料,通过观察图片交流心得,学生得出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接下来我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来进一步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请同学用两块三角板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证明平行四边形边之间的关系与角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学生的观察、度量,得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我再出示一道平行四边形例题进行检测:丽丽用一根长40cm的绳子围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场地,其中一边长8cm,其它三条边分别是多少?如此,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程度。在这个过程中,我通过导、学、展、点、测五方面的结合,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三、“151模式”在课后检测中的应用

通过课前的准备、课堂的教学,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相关的教学内容,并且能够运用相应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练习题。因此,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课后练习题,来增加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同时,学生的掌握水平不同,教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根据每位同学的掌握情况,出示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进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每位同学的共同发展。

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频数与频率》一节时,我通过复习回顾,引入教学:“1.求数1、2、3的平均数和方差;2.平均数和方差分别反映出数据的什么特征?”学生回答后出示例题:“某医院2月份新出生的20名新生婴儿体重如下(kg):4.7/2.9/3.2/3.5/3.6/4.8/4.3/3.6/3.8/3.4/3.4/3.5/2.8/3.3/4.0/4.5/3.6/3.5/3.7/3.7,已知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3.69,S²=0.2479,说出体重在3.55-3.95这一范围内的婴儿数是多少?用什么方法?”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我进行指导。接下来发带领学生分析频数、频率的概念,讲授完成后我开始检测,出示频率问题让学生在5分钟内完成。如:某袋饼干的质量合格范围为50+0.125kg,抽检某食品厂生产的100袋该种饼干(出示数据),求各组数据的频率,估计被抽样的袋装饼干上的平均质量。如此,通过课后练习的方式,检测学生的掌握程度,并巩固课上内容。

综上所述,“151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影响,教师应重视这一模式在初中数学的应用,通过有效的课前备课、课堂教学、课后检测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然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教师在指导下感受数学课堂的魅力,进而提升有效课堂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平行四边形函数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二次函数
第3讲 “函数”复习精讲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次函数
函数备考精讲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